《许三观卖血记》:是一个男人的血泪史,也是成长史

《许三观卖血记》表达了作者对长度的迷恋,一条道路、一条河流、一条雨后彩虹、一个延绵不绝的回忆、一首有始无终的民歌、一个人的一生。

这句话是《许三观卖血记》中文版自序开头的第一句。

我对这句话的理解是生活的道路、生命的河流、连接过去和现在的回忆、唱不完的恋歌,都是组成一个人一生的零部件。这个人可以是许三观,可以是像许三观一样的人群。

那么,许三观为什么要卖血,一生之中又卖过多少次血,每次卖血又有着什么样的处境和心理呢?

全书从头至尾,许三观总共卖过十二次血,其中有两次可以说是“卖血未遂”,一次是和来喜、来顺兄弟两分别时;另一次是书临近结尾时许三观卖血不成,反被血头嘲笑讥讽,嫌他年老无用,血就更不值钱,只能当廉价的油漆用。

先来看看许三观初次卖血的动机和心理。

《许三观卖血记》:是一个男人的血泪史,也是成长史


是不是没有买过血的人身子骨都不结实?

这是许三观问他四叔的话,也是他卖血前的动机。什么动机?当男人的动机。犹如许多小孩子对着一面墙,撒尿比赛,谁尿的高就能当老大一样,或者说在同龄人当中拥有了某种特权,而这项特权是通过自己努力所得,受大伙公认了的。

底层社会,人们靠什么生存?当然是身体。什么样的身体才可立足于当下,毫无疑问,是结实的身体!怎样来检验自己的身体的结不结实呢,最简单直接的就是卖血。卖血不仅检验了自己的额身体,还有钱赚,一箭双雕,何乐而不为?

这时候的许三观,显然是个彻头彻尾的愣头青,说卖就卖,没有做任何准备,同行的阿方和龙根不但挑着“走后门”的西瓜,腰间还别着喝水用的碗。一路交谈,一路学习,原来卖个血还有这么多的门道。

许三观在自己空荡荡的家里睡了一晚上之后,觉得不能再这样下去了,说什么也要把被方铁匠搬走的再搬回来,于是他想到了卖血。


《许三观卖血记》:是一个男人的血泪史,也是成长史

这时候的许三观,已经是三个儿子的父亲。既然为人父、为人夫,就不能空有两个头衔。这次卖血,他肩负重任,做为一家之主,他不能就此沉沦下去,该为这个家做些什么才对。

这次卖血,不同于第一次,他没有鲁莽行事,而是“在家里睡了一晚上之后”做的决定,这一晚,他并不好受,他可能想过不是亲生儿子的一乐,想过一乐的亲生父亲何小勇,想过给他戴绿帽子的许玉兰,但这些令人愤怒的破事,都抵不上眼前空荡荡的家!

再不济,家还是他许三观的。于是,决定再次卖血,把方铁匠拉走的家具赎回来。

第二回卖血的许三观,早已不是当初的那个愣头青,他知道该怎么行事,不至于让自己卖不出去血。

许三观卖完血,坐在饭馆里点炒猪肝和热酒的熟练程度,俨然一个老江湖了。

一个男人,从母体里面出来,充其量算个雄的,什么时候能加入到男人的行列,并不是结婚有了儿女,而是对这个家所做的贡献和付出的心血。一个肯为家庭卖血的男人,才是真男人!

光送些肉骨头和黄豆还不够,还得送几斤绿豆,绿豆是清火的。林芬芳天天躺在炕上,天气又热,绿豆吃了能让她两块一些。除了绿豆,再送一斤菊花,泡在水里喝了也是清火的。

《许三观卖血记》:是一个男人的血泪史,也是成长史


这是许三观第三次卖血的动机。

他为什么要给一个外人送吃的,而且这个外人还是女的,又送人家那么多。为什么呢?除了他报复许玉兰外,还有更重要的一点,这一点是无数中年男人的通病——偷腥。儿子长大,家庭稳固,按捺不住花花肠子,伺机寻花问柳。

为了报答“心上人,不惜去卖血。这时候的许三观,和现代社会一些找小三的男人没什么区别,以为和别的女人有染,就该为她付出一切,卖血也在所不惜。

第三次卖血,是荒唐的,却也是合情合理的。至于后来后院起火的事,不提也罢,应该是他一生卖血之中最不值最耻辱的一次,将伴随他半生。

许三观掰着手指数了数,一家人已经喝了五十七天玉米粥,他对自己说:我要去卖血了,我要让家里吃上一顿好饭菜。

许三观第四次卖血,感动了老婆。

特殊年月,多少人因为没有饭吃而丧命。做为老公、父亲的许三观,毫不犹豫站出来,决定卖血,只为让家里人吃上一顿好的。他的行为,再次反映出做为男人的独当一面的风格。与卖血赚钱给林芬芳送吃的相比较,是何等的高尚。不正是男子汉气概的另一种表现么!

……许三观从胸前的口袋里拿出三十元钱,塞到一乐手里……

《许三观卖血记》:是一个男人的血泪史,也是成长史


第五次卖血,看似轻描淡写,实则是许三观人性的一次转折性改变。从不把一乐当亲儿子看待的许三观,经历过生活的起起伏伏后,放下思想负担,不计前嫌,把卖血的钱拿出来给一乐买营养品。与上一次卖血不带一乐下馆子相比,画风突变。

此处,使我感觉到,许三观给一乐钱,好像是弥补上一次对他的亏欠。无论我的猜测是真是假,都不重要,重要的是看到一个人在改变,而且这种改变是建立在自己健康之上的。

如何解读许三观的行为?只能以父爱之名,除此之外,任何答案都解释不了。话又说回来,父亲爱儿子,难道还需要理由吗?

从一个有失偏颇的父亲,转眼变成一个不顾一切只顾付出的父亲,就是一个男人的成长,虽然这样的成长的令人心痛。

李血头拍了一下桌子说:你龙根出面为他说情,我就让他卖这次血了,我的朋友里面,根龙的面子是最大的,只要根龙来说情,我没有不答应的……

这是第六次,许三观为什么还要卖血?只为请二乐队长吃饭。给人送礼,这不是头一回干,所以做起来轻车熟路,从侧面反映出,一位父亲为儿子,什么事也是愿意干的。一位父亲变的圆滑世故,也是从生活中慢慢所学而来。

犹记得,父亲为了让我复读,夹着一条烟做贼似的推开校长的家门。这是父亲第一次“走后门”。

从请客、送礼、走后门可以看出,许三观时刻都在改变,为家,为儿子。

其中临浦、百里、松林、黄店、七里堡、长宁是县,他要在这六个地方上岸卖血,他要一路卖着血去上海。

许三观第七、八、九、十、十一次卖血,就是在这些地方。

如果把许三观卖血的过程看作一场又一场决斗,这一连串的决斗就是殊死搏斗,他在玩命,以换回一乐的性命。这时候的许三观,早已超越了“伟大”。

他说过,活到五十岁,什么也经历过,够本了,即使为搭救一乐献上生命,值了。

从开始不想要,到最后拿命换命,中间夹杂着的,都是一个男人的血和泪,用血泪换来的成长和蜕变,让人欷歔不已。

当许三观最后一次卖血没有卖出去的时候,走在大街上哭的时候除了许玉兰又有谁能理解呢?我想岁月除了催促我们成长成熟之外,更多的是思考和感恩吧,努力做个有心人做个善良人吧,让成长伴随我们终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