頸椎47椎體邊緣尖樣骨質改變嚴重嗎?

心有所仰


要知道椎體邊緣尖樣改變會對人體產生什麼影響,我們先要了解形成這種情況的原因。

隨著年齡的增長,頸椎不可逆的會發生退變,比如頸椎周圍肌肉韌帶的勞損、增生肥厚,嚴重的可能會鈣化。我們的頸椎椎體也一樣,會骨質疏鬆,骨贅形成。

正常的頸椎退變,一般不會產生症狀,可能會有頸肩部僵硬、酸脹等比較輕微的症狀,改變一下生活習慣,適當鍛鍊一下就會好轉。

當我們長期低頭或者抬頭,讓頸椎過度疲勞,或者頸椎受涼,頸椎外傷等情況下,頸椎退變就會加速,也會更嚴重。

如果增生肥厚、鈣化的韌帶,或者椎體骨贅比較明顯,部位比較巧合,壓迫了神經、血管,就會產生相應的臨床症狀,比如頭疼、頭暈、噁心、嘔吐,頸肩臂疼痛、麻木、無力,心慌、胸悶等。

所以,頸椎椎體退變的程度,骨贅發生的部位,對疾病的發生起到決定性作用。

而我們良好的用頸椎的習慣,適度的頸肩部鍛鍊,可以減緩這種情況的發生。

所以為了自己的健康,頸椎不要長時間一個姿勢,堅持頸肩部肌肉鍛鍊,年齡大了,就少受病痛的折磨。

最後祝讀者朋友們,身體健康,頸椎倍棒。





健康之路小侯


頸椎椎體邊緣尖樣骨質改變,實際是頸椎骨質增生的一種表現,是否嚴重,要視骨質增生程度和具體位置而定!

  • 現實情況中,有些人頸椎退變嚴重、骨質增生明顯,但並不發病;而有些人頸椎退變並不十分嚴重,但症狀出現早而且比較嚴重。
  • 頸椎一般輕微骨質增生或者增生部位附近沒有重要的神經、血管等結構,不會引起嚴重的症狀。

我分別從頸椎骨質增生壓迫脊髓、脊神經根、交感神經、食道等不同結構的所產生的影響來詳細說明:

首先,最嚴重的是骨質增生壓迫脊髓!

目前醫學已經明確頸椎椎管內徑及容積,尤其是矢狀徑,對頸椎病的發生、發展,而且與頸椎病的診斷、治療方法選擇及康復均有著十分密切的關係。

而頸椎椎管內的骨質增生容易擠佔頸椎椎管矢狀徑及容積,導致脊髓受壓或脊髓缺血,繼而出現脊髓的功能障礙,引發脊髓型頸椎病。

這種情況下患者會出現四肢麻木、力量減弱和肌肉萎縮等,甚至下肢發軟、行走費力。

其次,是骨質增生壓迫神經根。

頸椎骨質增生對脊神經根造成刺激與壓迫,會引起神經根型頸椎病。

患者會出現頸肩部、頭部、上肢以及手部的疼痛,甚至上肢無力及手部麻木、感覺減退的症狀;疼痛多表現為鈍痛、灼痛或是隱痛、觸電等。

再次,是骨質增生壓迫交感神經。

頸椎側方骨質增生較嚴重時的會壓迫頸椎周圍的交感神經,造成交感神經功能紊亂,引起交感神經型頸椎病。

這類患者較少,主要是症狀多,但客觀體徵少。表現多為頭暈、眼花、耳鳴、手麻、心動過速、心前區疼痛等一系列交感神經症狀。

最後,是骨質增生壓迫食道。

頸椎椎體前鳥嘴樣骨質增生較嚴重時的會壓迫食道引起吞嚥困難等(尤其是在吃硬食物時),引起食管壓迫型頸椎病。

這類患者最少見,所以容易被誤診或漏診(被懷疑為食道癌?)。主要表現有咽喉乾澀、明顯異物感、吞嚥困難、聲音嘶啞等。


以上分析了,頸椎骨質增生嚴重時,可能會發生的一些問題。

頸椎骨質增生、椎體邊緣骨刺形成是頸椎病發病的主要原因。

頸椎病是中老年時期骨關節的生理性退行性變化導致,是人體不良生活習慣的必然結果。

預防頸椎病離不開生活中的行為習慣的規範,改正不良姿勢,減少勞損,保持良好習慣才是健康的“王道”!


醫生昊飛


頸椎的椎體邊緣尖樣骨質改變,就是說明頸椎骨質增生了,也叫做骨贅形成。這種情況是正常的生理退變,出現在椎體邊緣不會影響到脊髓或者神經根,也就不會引起任何徵象。

很多人一旦檢查出了骨質增生就非常害怕,認為這種病是疑難雜症非常難治。其實一般情況下骨質增生是不需要治療的,只有增生部位壓迫了脊髓或者神經根,才能考慮是否需要治療。



骨質增生是正常生理退變,不是病變。人到了一定年齡,必然會出現各種各樣程度不同的骨質增生。還有一種可能就是因為長期的勞損導致關節穩定性降低,人體的代償機制就會輸送營養物質來增加關節的穩定性,久而久之就會形成局部骨質增生。


知道了骨質增生的形成原因,就沒有必要恐慌了。在日常生活中只要注意不要長期低頭,避免頸部勞損,適當的鍛鍊鍛鍊身體,就能夠有效的預防頸椎病的發生。

我是祿穎濤醫生,關注我,讓你瞭解更多的健康養生知識,如果對你有幫助,請點贊轉發!如有其他問題請在評論區留言,謝謝!


祿穎濤醫生


嚴重不嚴重,你自己知道,背疼,肩膀,胳膊,手麻疼這些是併發症,如果有胸悶氣短,噁心的感覺你胸椎也有問題


中醫養生解答


主要看下肢有沒有踩棉花的感覺,如果沒有可以忽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