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畫作留下1個很不起眼的東西,卻集中觀賞者注意力,成了名畫

安德里亞·曼坦那(1431~1506年)的作品一直被批評太像臨床手術,但是他的一些聖母子圖畫仍然十分感人,比如《看,這個人》這幅基督像,它是在他臨近人生結束之時繪製的,那時這些文藝復興的主要人物已經獲得了赫赫聲名,

曼坦那自小就是一個神童,在帕多瓦能夠刺激靈感的藝術和知識的沃土中成長,成年後他前往曼託瓦的宮廷作為官方畫家發揮他天才的影響力。

“看這個人,像是要從畫裡走出來”,藝術家:請留意畫面最底部


《看,這個人》這幅耶穌受難圖中,他是依照當時基督藝術“Ecce Homo ”的傳統工作(這個詞是拉丁語“看,這個人”的意思,據信是彼拉多對那些要求讓基督上十字架的猶太人說的話),這類繪畫經常集中在基督的頭部或者上身,展示他戴著荊冠的樣子,他的脖子上常有一條繩子,系在他的手腕上,還有鞭撻的痕跡。

“看這個人,像是要從畫裡走出來”,藝術家:請留意畫面最底部


典型作品中他應該滿懷同情地望著迫害他的人,但在這幅畫中,曼坦那很有個性地創造了自己的風格,圍繞基督的是兩張擠進畫面的邪惡面孔,我們正好看到他們抓在基督身上的手指,曼坦那通過把基督的迫害者放在他的身後,形成三角形狀,使得迫害者看上去更加邪惡,而基督顯得更加充滿榮耀和不可褻瀆,

“看這個人,像是要從畫裡走出來”,藝術家:請留意畫面最底部


基督的悲傷表情和周圍那些刺穿他的目光形成了強烈反差,曼坦那對文藝復興有著深遠的影響——尤其是對他的姻親喬萬尼·貝利尼和德國的大師丟勒的藝術來說,其中,喬萬尼·貝利尼筆下的《列奧納多·羅雷丹公爵》這是一幅列奧納多·羅雷丹公爵的著名肖像,從構圖和畫風都和曼坦那的《看,這個人》相似,

“看這個人,像是要從畫裡走出來”,藝術家:請留意畫面最底部


羅雷丹在1501年到1521年統治威尼斯,他的身份是公爵——威尼斯共和國選舉出來的統治者——他穿戴的官方帽子和國家禮袍可以證明,他的制服是用奢華和帶金線的錦緞做成,還裝飾著藝術性的紐扣,他的帽子被稱為“角帽”,蓋在一頂亞麻無邊帽上,《列奧納多·羅雷丹公爵》這幅畫由貝利尼(1430~1516年)繪製於列奧納多統治的初期,是一幅官方正式肖像。

“看這個人,像是要從畫裡走出來”,藝術家:請留意畫面最底部

曼坦那作品《看,這個人》

觀賞者能從中感受到被畫人的性格和氣質,他的衣服用顏料厚重的筆法塗出,他的臉使用輕薄透明的塗層或者罩層畫出,這樣他臉上的細節就變得精細可見,被畫人的臉輕微地傾向左邊的光線,使得他臉上的皺紋和細小的胡茬變得明顯,雖然他處於靜止的站姿,但他的表情也接近不變,只有他的頭和軀幹可見,但是你仍能感受到他嘴角形成的微笑,他的眼睛會移向觀賞者,

“看這個人,像是要從畫裡走出來”,藝術家:請留意畫面最底部

貝利尼作品《列奧納多·羅雷丹公爵》

把注意力集中在裝飾豐富的衣服和臉部特徵上非常容易,因為繪畫的其他部分是用一種深藍色的單色填充,這幅畫高度的寫實主義和精緻的潤色可能會欺騙我們,讓我們甚至想走近去觸摸它,然而,畫面最底部的護牆則提醒了我們現實世界和繪畫世界的分隔,那裡是一張有藝術家簽名的紙片(看似很不起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