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為什麼官僚世家稱帝不殺忠臣,相反有些窮人稱帝會殺?

縱觀歷史,我們人人都熟知的窮人開國皇帝就兩個,一個劉邦,另一個朱元璋。當然,窮人當皇帝不只這兩個,還有劉備、後梁皇帝朱溫、五代閩國王審知等等。

而官僚世家當皇帝的就多了,比如隋朝楊堅、唐朝李淵、宋朝趙匡胤、清朝皇太極。

在我們眼裡,劉邦、朱元璋這種窮人皇帝,曾殺了非常多的功臣、忠臣,然而官僚世家的皇帝一般不會殺忠臣,殺的很少。這是為什麼呢?


歷史上,為什麼官僚世家稱帝不殺忠臣,相反有些窮人稱帝會殺?

其實原因很簡單,我們對劉邦、朱元璋的瞭解比其他皇帝要多,而且劉邦、朱元璋的負面歷史比較多,因此也就形成了窮人皇帝喜歡殺忠臣的觀念。

當然,劉邦和朱元璋確實殺了不少忠臣。下面我們來說一說他們為什麼要殺忠臣。

首先說劉邦。他這個人生性多疑,而且本就是一個“流氓皇帝”,在坐上皇帝之後,他便開始著手除掉那些幫自己打天下的功臣。


歷史上,為什麼官僚世家稱帝不殺忠臣,相反有些窮人稱帝會殺?

因為生性多疑,再加上那些功臣幾乎各個都是功高蓋主,所以他感覺所有人都想搶並且有能力搶到自己的皇帝之位。

他很害怕這些人謀反,於是先下手為強,除掉了大部分功臣、異姓王。

歷史上,為什麼官僚世家稱帝不殺忠臣,相反有些窮人稱帝會殺?

再來說朱元璋,朱元璋和劉邦有著一樣的心理,就是覺得有人會謀反,搶奪自己的天下。

然而朱元璋的出發點不一樣,他是為了自己的後輩著想,他怕自己歸去之後,自己的子孫壓制不住這些開國功臣,斷送了明朝江山。

為了明朝能夠延續下去,朱元璋只能出此下策,將開國功臣斬盡殺絕,以除後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