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布魯斯音樂的起源,看懂美國黑人奴隸的血淚辛酸

布魯斯音樂(Blues,又稱藍調或怨曲)起源於二十世紀初的美國

,是大部分現代流行音樂的根基,無論是JAZZ(爵士)、R&B(節奏布魯斯)、FUNK(放克),還是後來的ROCK & ROLL(搖滾),皆從它衍生而來。

對於許多人來說,布魯斯音樂總讓人感覺過於高端不接地氣,因此它在目前流行音樂中仍屬小眾之列。但如若你瞭解它產生的背景,明白它發展的過程,就能看到這個布魯斯音樂非但不高端,而且相當草根,是一種源自社會最底部階層的音樂形式。

從布魯斯音樂的起源,看懂美國黑人奴隸的血淚辛酸

布魯斯音樂成因的背後,其實是一部黑奴苦難史

Blues,單從字面就能看出它抑鬱的內核,而當我們去深入探索它的成因時,卻不得不要直面那曾經泯滅人性的奴隸制度。

① Work Song(勞動號子)與Spirit Song(靈歌),是布魯斯音樂的胚型

1619年8月,一名荷蘭船長帶著大約20名黑人到了詹姆斯敦(位於美國弗吉尼亞州),在1623、1624年的兩次人口統計中,他們的身份是“僕人”。法律規定,他們在契約期滿後可重獲自由,有的甚至可分得土地。這是有史冊記載以來第一批離鄉別井的非洲黑僕,當時的他們仍享有一定的人權與自由。

但從18世紀開始,由於美洲種植園的大規模發展,對勞動力的需求也相應增大,這亦促使黑奴貿易越發興旺,一些利慾薰心的白人販子潛入非洲,利用更為先進的武器,將裡面住在部落的黑人成批擄掠,再販賣至美洲做為奴隸。

從布魯斯音樂的起源,看懂美國黑人奴隸的血淚辛酸

這些被賣到異鄉的非洲黑人,他們的生活變得異常困苦,不僅失去家園、人身自由甚至是人權,在非洲時他們仍然是“人”,可到了美洲卻成為如“畜牲”般的物種,奴隸主們把他們當作能言的牲口,只提供極少的食物,除了睡覺全是工作時間,還常受到虐待、鞭打及隨意買賣。

這些被賣作奴隸的黑人,大部分生活在美國南部種植園,從事甘蔗、棉花、菸草的勞作,他們的旁邊常守著督工,隨時都會有“鞭子伺候”,奴隸主為了不讓他們互傳信息,不允許他們使用樂器。於是他們就基於對家鄉民謠的記憶,在工作中創造出一種可紀錄的音樂形式,就是Work songs (勞動號子)。他們通過唱歌來保持節奏和精神,用聲音彼此一唱一和,以呼應的方式交流情感,同時緩解身心壓力。

從布魯斯音樂的起源,看懂美國黑人奴隸的血淚辛酸

在當時,南方的奴隸主們許多都是天主教徒或基督教徒,他們出於自身的信仰要求,同時也為了讓奴隸們能更忠誠與服從,就要求他們也皈依教會。如此一來,奴隸們可以每週在禮拜時暫得停歇,他們雖沒有文化基礎,但卻對聚會中的音樂表現出了極大的熱情。這些來自於歐洲的古典音樂、甚具規則律動的讚美詩,被奴隸們加入非洲音樂的獨特旋律與節奏、非洲的詞彙與諺語,形成一種新的音樂體裁,就是靈歌(spirit song)。

藉著這些讚美詩,他們得到內心的短暫歡暢,同時來自於《聖經》中的猶太人出埃及入迦南的經歷,也使他們在同曾為奴隸的猶太人身上找到共鳴,使他們看到憂苦人生中的一點慰藉及希冀。在這些歌曲裡,他們的靈魂獲得吶喊的機會,他們的悲痛得得了抒解的可能。

不管是勞動號子還是靈歌,都根源於這些黑奴心中那片遼闊廣袤的非洲大地,那是他們的精神家園,在那裡他們有自由的天地、家庭的幸福,但是那些惟利是圖的人販與奴隸主,把他們活生生的變成了勞力工具,逼迫他們承受這些慾望的惡果。在這種黑暗的奴役生活中,音樂成為了他們的燈塔,使他們暫忘現實的境況,在裡面找尋到一絲微光。而這些被他們改良過的非洲音樂,帶著他們內心情感的內容,都成為了日後布魯斯音樂的胚型。

從布魯斯音樂的起源,看懂美國黑人奴隸的血淚辛酸

② 南北戰爭後,布魯斯音樂開始形成風格,並得到極大的發展

1863年1月1日,林肯總統頒佈了《解放黑人奴隸宣言》,黑奴的生存權利才開始得到一點改善,南北戰爭除了破除奴隸制度,亦使不少奴隸從南方逃至北方,或參軍或謀生。而布魯斯音樂也隨著這樣的態勢,得到了更好的發展空間,直到20世紀20年代, 逐漸形成了最早的

鄉村布魯斯風格(Country Blues)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美國本土的勞動力需求猛增,不少原來在美國南部的黑人,紛紛藉此機會從鄉村的種植園進入了城市裡工作。從而開啟了從1916年持續到1929年的美國曆史上第一次黑人大遷徙,而布魯斯音樂也隨之傳入了北方的大城市,此時的布魯斯音樂仍然帶著純樸的鄉村氣息,這是第一個階段。

不少初到城市生活的奴隸,他們並不容易融入城市的生活,現實的壓力、內心的不安都需要排解,而原本的鄉村布魯斯音樂顯然不能滿足他們的情感需求。於是一些樂手將純粹的鄉間勞動音樂,加以轉化和改進技巧,從而也使布魯斯音樂的發展進入到城市布魯斯(Urban Blues)這個新的階段

從某個程度來說,布魯斯音樂就是奴隸制宣佈結束的產物,人身自由讓黑奴們有了改變生活的機會,也讓他們深藏在靈魂深處的旋律得以被廣傳。這些歌曲不但使黑人的音樂與他們生活現狀得到更多的關注,也逐漸被許多白人所認識,從而也激發了更多白人願意去了解這個弱勢群體。

從布魯斯音樂的起源,看懂美國黑人奴隸的血淚辛酸

布魯斯音樂的非洲特色有其深蘊的情緒表達能力

黑人非洲音樂與歐洲音樂不同之處,在於它是一種表演音樂,而不是作品音樂。它的基礎不是表現主題與和聲,而是旋律與節奏,這種特殊的節奏與表現形式,既是一種敘事也是一種情感的表達。

曾有學者前往非洲某部落調查酋長的譜系,有幾個土著帶著鼓在他面前敲打了一輪後便離開。學者以為此乃部落禮儀,於是繼續等待,但幾個小時後仍未見人如約而至,心生疑竇,卻被告知剛才在他面前的敲鼓,就是用不同節奏的鼓聲敘述了酋長的家族史。由此可見,節奏可謂是黑人音樂的靈魂,也是他們音樂文化中最為特出的部分。

布魯斯音樂也是由歌唱吶喊中的不規格旋律和節奏律動之中成長演變而來,是一種靠隨著律動哼出的調子和抑揚頓挫起伏的變化來呈現的音樂形式。這種完全靠表演者個人風格技巧的表達,極具情感衝擊力,聽眾不需要有太多的專業知識,便能從這些高低迴轉之間感受到對方的心緒與願之表達的信息。最初,它是以聲樂形式為主,但在逐步成熟的過程中,吉他開始成為布魯斯音樂的最佳組合,因它能發出類似於人聲哭泣的音響,增加歌曲中悲傷的效果,是故也成為演奏布魯斯音樂的優選。

早期的布魯斯音樂,其實更多是比較閒散的敘事歌曲,這也於黑人自身的文化有關,他們一直生活在社會底層,歌曲對於他們而言,更多的是要表達內心訴求,唱出在生存中的焦慮。雖然彼時的黑人已得到人身自由,但並未擁有真實的平等權利,1872年的《吉姆·克勞法》的種族隔離政策,將所有的黑人隔離在主流社會之外,他們雖已不是奴隸,但在生存空間上以與之前為奴時,沒有根本上的區別。

是故,布魯斯音樂也就成為了那一代黑人集體情緒的宣洩,從而帶動其更廣泛的發展,他們通過歌曲去表達這一切都不公義,訴說他們對於真正自由的嚮往和追求,而同時也通過這些音樂去展現他們的傷感之心緒。

從布魯斯音樂的起源,看懂美國黑人奴隸的血淚辛酸

歷史的變遷,成就了布魯斯音樂,也成就了黑人音樂的蓬勃

美國每一次的社會變遷發展也同樣影響著布魯斯音樂的發展,從南北戰爭、一戰直至二戰,每次社會變革的背後都透射出黑人對於人權平等的渴望。

而黑人音樂從西非帶到美洲、從美國南部去到美國北部、從農村轉到城市、從美國黑人歌手唱到白人歌手、再從美國傳遞到全世界,足以證明它這是一種穿透靈魂的音樂,也是一種穿越種族、膚色、國界的通用語言。它從恥辱的歷史,走向光明的道路,從被壓迫幾個世紀的種族人群,到被所有人知曉,人們通過他們的音樂語言,感受到深藏於內裡的憂傷與悲切,重新界定他們身而為人的尊嚴,這一切如同瑰寶一般,成為人類文明與音樂歷史上閃閃生輝的精鑽。

從布魯斯音樂的起源,看懂美國黑人奴隸的血淚辛酸

結語:

著名布魯斯歌手布朗·麥克斯曾經說過,“布魯斯不是夢,是現實。”它是來自於底層的吶喊,也來自於草根的生活,是一種音樂,也是一種生活形態。

布魯斯音樂的歷史是一部非洲音樂的演變史,也是一部承載著非洲黑人在美洲幾百年艱辛苟存的悲痛血淚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