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日報》探析之三:在“十二月事變”中涅槃重生

《黃河日報》探析之三:在“十二月事變”中涅槃重生

黃河日報·平順版


1939年後半年,對於晉東南地區來講,那是抗戰時期最不安靜的半年時間。7月到8月間,日軍五萬人九路圍攻,兵力之多,時間之久,是前所未有的,到12月份又發生了駭人聽聞的“十二月事變”。

日軍的第二次“九路圍攻晉東南”,晉東南軍民團結一致,英勇奮戰,抗擊日寇取得了的勝利。但是“十二月事變”,卻令我們很受傷。

就像作家趙樹理回憶的那樣,“那時候,山西的政權名義上還是閻錫山的,實際上他的反動統治機構已經失靈。他也覺察到這一點,所以在一九三九年便以什麼‘同志會’‘突擊隊’等名義派下一批又一批的反共組織來破壞我們的地方工作”。當這些都沒有奏效時,閻錫山就謀劃了更大規模破壞抗戰的反共行動。

《黃河日報》探析之三:在“十二月事變”中涅槃重生

新華日報19400203

1939年12月,閻錫山的嫡系孫楚率領部隊直接攻擊新軍、決死隊、抗日遊擊隊,搗毀陽城、晉城、陵川、高平、沁水等縣抗日政府以及犧盟會,抓捕殺害抗日愛國人士,更可惡的是他們對新聞媒體下死手。1939年12月4日,砸抄了陽城縣的《新生報》社,搶走印刷機械等物資,綁架編輯王良。王良,是《新生報》編輯,《黃河日報》(上黨版)記者,《新華日報》(華北版)通訊員。12月25日,決死三縱隊第八團叛變,戎伍勝派閻弘路、史曼林二人去通知在蒲溝、棗嶺的《黃河日報》社向沁源轉移,結果二人被閻軍獨八旅抓住,活埋。閻弘輅、史曼林二人在決死三縱隊工作,同時也是《黃河日報》的編輯人員。後,《黃河日報》社慘遭搗毀,設備財物搶劫一空,報社人員有的被殺,有的被抓。

1940年2月3日《新華日報》(華北版)的第一版中部刊登一則遲到的關於《黃河日報》社被搗毀的消息:《黃河日報社橫遭叛逆摧殘——投彈藥炸機器全部財物被劫一空,養奸貽禍殊堪痛心》,現在看來,都是驚心動魄。

本報特訊:(遲到)黃河日報社,日前突遭叛逆軍“獨八旅”襲擊,被投擲炸彈二百枚,公款財物,損失竟達萬餘元。機器全部被搗毀,編輯人員慘遭叛逆之凌辱。此抗日文化堡壘,在暴力摧殘下,遂告解體。據該社脫險之某工作人員告語記者:“是日午各部埋頭工作時,忽聞外間口哨聲噪然大作,奪門出視,叛軍已堵塞戶口,以刺刀相向,喝令讓步,內部有館內警衛連兵士,確係為孫賊收買之內奸,時館內已陷入大混亂。機器房炸彈聲頻作,管理部中叛軍爭搶錢鈔,聲溢戶外,監視我等之叛兵,聞聲轉意,亦奔向管理部搶錢,我等乃得脫險。孫賊收買內奸進行內外夾擊,陰謀惡毒,令人髮指,而內奸之潛藏,不克明察,致貽大患,實為最慘痛之教訓。”

《黃河日報》探析之三:在“十二月事變”中涅槃重生

黃河日報社橫遭摧殘

“十二月事變”中,孫楚威逼利誘,新軍、決死隊中一部分士兵叛變,這其中就包括《黃河日報》社的警衛連一部分士兵。編輯人員正在埋頭工作,突然報社內被投進二百餘枚炸彈,那個爆炸慘狀,你可敢想象?因為警衛連叛變,工作人員早有荷槍實彈的士兵看管起來,想逃也難。能叛變的人,氣節不高,對錢財的慾望卻一定高。《黃河日報》社的財物被叛變士兵爭搶,誰也不甘落後,看守的叛兵也加入了搶掠錢財的行列,部分工作人員得以逃脫。

在沁水的《黃河日報》社就這樣被毀掉了,好在有一部分報社編輯和工作人員脫險,安全轉移到了沁源縣的山裡。並且他們不屈不饒,轉移到沁源後,立即開展了恢復《黃河日報》出版的工作。

在1940年2月13日《新華日報》(華北版)第一版的中右部有一則遲到的關於《黃河日報》復刊的消息:《堅持新聞戰鬥崗位·黃河日報復刊 ——承既往方針與敵逆鬥爭到底,孫楚刊偽黃河日報散播謬論》。

《黃河日報》探析之三:在“十二月事變”中涅槃重生

堅持新聞戰鬥崗位·黃河日報復刊

太行通訊:(遲到)上黨黃河日報,前橫遭叛逆摧殘(詳情已志前本報)後,該社同人益形瘁□奮發,為堅持戰鬥崗位,宣揚堅持抗戰團結進步之輿論,近特□肅陣容,於太行某地復刊,並擬發刊“太嶽”“太北”版,以賡續致力華北敵後抗戰新聞事業。當該報復刊後數日,筆者遇其負責人於某地,以該報復刊事叩詢。

□答□:“上黨黃河日報兩年來於敵後抗日根據地之建設,努力殊多,其堅持抗戰、團結、進步之立場,尤博得廣大軍民之擁護,因此民族叛逆分子嫉之如眼中釘肉中刺;十二月叛亂起於晉南,本社乃首遭叛逆之毒手,全社橫被毀劫,工作人員大半生死不明,叛逆更以劫得本報之機器,並盜用本報名義,發刊偽黃河日報,散播其投降妥協之謬論,本報為堅持抗戰進步團結,遂排除萬難,毅然復刊。決繼續既往方針,與敵逆戰鬥到底”。(林)


《黃河日報》探析之三:在“十二月事變”中涅槃重生

新華日報19400213

“十二月事變”給晉東南局勢造成的影響太大了,此後,我黨為了抗日大局,作出了妥協,將太南地區工作開展比較好的陽城、高平、陵川等縣拱手讓出,全部退到了平順一隅。因此,在壺關縣樹掌鎮的太行版《黃河日報》社全班人馬,也轉移到了平順縣東南山區杏城鎮。在平順縣出版的《黃河日報》報頭改成了隸書字體,在報頭下邊去掉了“太行版”三個字,直接以"黃河日報"出現,以示兩地報紙的區別。據楊宏偉老師收藏的這一期是第104期,1940年4月15日出版印刷,按這個時間推算,在平順出的報紙儘管報頭等作了改變,但期數還是接著在壺關縣出版的期數下來的。

上黨版的《黃河日報》遷到沁源縣後,1940年1月即在沁源縣一個名叫正溝的小小自然村復刊,由史紀言任社長兼總編輯。只是沒有見到《黃河日報》在沁源縣出版印刷的實物,不能不說是一種遺憾。

《黃河日報》社在“十二月事變”中人員、設備、財物等損失慘重,但是英勇的報人在我黨領導下,沒有被打倒,而是很快就站了起來,並且“堅持新聞戰鬥崗位”“承既往方針與敵逆鬥爭到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