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5特別報道|被蘋果、特斯拉、豐田、宜家“雙標”對待的中國消費者

​據路透社報道,3月3日,蘋果公司同意就“降速門”引發的訴訟支付至多5億美元和解,平均每位消費者可以分得25元左右的賠償。

不過此次賠償僅針對部分美國消費者,並不包括中國用戶。

315特別報道|被蘋果、特斯拉、豐田、宜家“雙標”對待的中國消費者

實際上,除了蘋果之外,三星、宜家、耐克、強生、大眾、豐田、特斯拉等規模巨大的跨國企業,都曾經因為或多或少的區別對待中國消費者的行為而被監管部門約談或處罰,有的還曾因此在央視“3·15”晚會榜上有名。


有法律人士指出,跨國企業在中國和海外市場實施不同的做法,根源在於國內外產品質量的執行標準不同,加上我國相關領域的法律法規並不完善,給了一些跨國企業逃避法律責任的可乘之機。


實際上,要減少甚至消除區別對待中國消費者的行為,不僅是出於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的初衷,更是確保跨國企業得以在華長遠發展的根本。


315特別報道|被蘋果、特斯拉、豐田、宜家“雙標”對待的中國消費者

事實上,上面的三個事件,僅僅是發生在中國消費市場“區別對待”的冰山一角。


國外鉅額賠償,國內分文不拔


1978年,福特公司因一輛汽車油箱起火被法院判決賠償車主350萬美元;1999年,通用因同樣的原因賠償車主13億美元;2010年,豐田汽車因隱瞞油門踏板、剎車等部件的安全缺陷,被美國交通部就罰款1600萬美元;2020年1月,宜家因“奪命抽屜櫃”賠償遇難男童父母4600萬美元……


面對海外市場一系列的鉅額罰單和鉅額賠償,不少中國消費者得到的可能只是企業單方面的推辭,獨自承擔因產品質量問題而遭受的損失。


蘋果私自降速用戶手機,中國消費者只收到一句道歉


據路透社報道,就在今年3月3日,蘋果同意就“降速門”引發的訴訟支付至多5億美元和解,此次賠償僅針對部分美國消費者,覆蓋的美國用戶的機型包括運行iOS 10.2.1或之後版本的iPhone 6,6 Plus,6s,6s Plus,7,7 Plus以及SE,也包括運行iOS 11.2或之後版本的iPhone 7和7Plus,並未包括中國消費者。面對同為“降速”問題的受害者,蘋果公司僅在官網道歉並否認故意降速,沒有任何召回和賠償措施。


315特別報道|被蘋果、特斯拉、豐田、宜家“雙標”對待的中國消費者

▲蘋果向部分美國用戶賠償並和解

“降速門”在2017年爆發,當時有消費者抱怨在對蘋果軟件進行更新後,手機的性能和運行速度受到影響,有消費者因此被誤導以為手上的iPhone到了使用週期的尾聲,需要更換新手機或更換電池。

315特別報道|被蘋果、特斯拉、豐田、宜家“雙標”對待的中國消費者

▲蘋果公司僅在中國官網道歉,並未賠償

2019年10月,《消費者報道》曾報道部分iPhone老用戶升級iOS 13操作系統後手機出現卡頓、續航時間縮短、機身持續發燙等問題,而蘋果公司並未對此作出任何回應。


大眾汽車排放造假,中國市場未召回


除蘋果之外,另一家深受中國消費者歡迎的跨國企業大眾汽車,也屢被消費者投訴存在“雙標”行為。


2015年,大眾汽車被曝存在排放造假問題,醜聞被揭發後,大眾在多個國家遭遇車主的集體訴訟。今年1月,波蘭競爭和消費者保護局宣佈因排放問題上誤導消費者對大眾汽車處以1.206億茲羅提(約合人民幣2.19億元)的罰款,這也是波蘭消費者監督機構開出的歷史最高罰單。


今年2月,大眾汽車提出支付總計8.3億歐元(約人民幣62.8億元)的賠償金,以解決代表40萬車主的德國消費者組織就“排放門”提起的訴訟。


315特別報道|被蘋果、特斯拉、豐田、宜家“雙標”對待的中國消費者

▲大眾因“排放門”被德國消費者起訴(來源:央視財經)

官方數據顯示,2019年大眾在中國市場整體銷量達423.36萬輛,佔大眾集團全球銷量的38.6%,中國市場是大眾集團的最大單一市場。然而,在“排放門”持續發酵的5年時間內,大眾汽車從未就中國汽車是否涉及排放造假問題作出回應和實施召回,也沒有給出相應的賠償。面對這些最大海外市場的消費者,大眾選擇了沉默和忽視。


國外大量召回,國內銷售依舊


目前,我國擁有大量具體產品的召回法規,包括《缺陷汽車產品召回管理規定》、《食品召回管理規定》、《兒童玩具召回管理規定》和《藥品召回管理規定》等等。


然而,當跨國企業的產品出現質量問題時,在中國市場的召回往往姍姍來遲。


三星Note7的區別對待:國外召回,中國仍在銷售


2016年9月2日,三星宣佈因電池爆炸問題在全球召回約250萬臺Note7手機。然而,就在同一天,三星仍然在中國啟動國行版Note7的發售。


這種“世界級”的區別對待引發了中國用戶的強烈不滿,中國質檢總局對三星公司進行了約談。三星表示召回中國內地受影響的Note7手機,但僅僅是2016年7月20日至8月5日期間製造的部分手機,數量不足2000臺。


對於召回的“雙重標準”,三星極力否認有地域歧視,認為國行版Note7不存在安全問題,可以放心使用。


在這期間,中國發生了多起該款手機自燃或爆炸的事故。


事件發酵到10月11日,三星才宣佈召回在中國內地銷售的全部Note7手機,共計190984臺。


315特別報道|被蘋果、特斯拉、豐田、宜家“雙標”對待的中國消費者

▲電池爆炸的三星手機(來源:新浪科技)

國家質檢總局約談,宜家才宣佈召回“奪命櫃”


2016年,宜家“奪命抽屜櫃”問題持續發酵。當年6月,宜家就因為安全隱患宣佈在北美召回3500萬件涉事的馬爾姆系列儲物櫃和梳妝檯,但是並未涉及中國。在中國質檢總局約談和深圳消委會介入後後,宜家才宣佈自2016年7月12日起,召回中國市場1999年至2016年期間銷售的馬爾姆等系列抽屜櫃,向公眾道歉並提供相應的賠償。


315特別報道|被蘋果、特斯拉、豐田、宜家“雙標”對待的中國消費者

▲宜家馬爾姆系列儲物櫃奪去多名兒童的性命(來源:央視新聞)

無獨有偶,今年3月初,豐田宣佈在全球召回320萬臺汽車,以解決燃油泵可能導致發動機熄火的問題,其中美國市場召回180萬輛,並未提及中國市場。


另外,據相關統計,從2005年4月至2013年5月3日,涉及強生旗下至少13家子公司,至少27種藥品及器械發生過至少51次召回事件,上述產品大多同時在中國內地銷售,但48次都未在中國組織召回或者調查。每次事發,強生中國公司總是表示:問題產品與中國無關。


一方面,對於企業而言,召回意味著巨大的經濟和品牌形象損失,一些跨國企業會選擇“內部召回”“用升級代替召回”等手段替代正常的召回流程。另一方面,部分中國消費者維權意識薄弱,高昂的維權成本又讓他們望而卻步,這也間接助長了部分跨國企業罔顧消費者利益的行為。


國外配置齊備,國內偷工減料


除了售後服務的“雙重標準”,部分跨國企業還將在華銷售的產品偷工減料,銷售所謂的“中國特供產品”。


大眾汽車國內外安全測試表現天差地別


在2019年底公佈的中國保險汽車安全指數(C-IASI)測試結果中,上汽大眾帕薩特在正面25%偏置碰撞測試中取得最低的P(較差)評級,成為C-IASI正面25%偏置測試中成績墊底的車型,而排在倒數第二位的是同樣來自上汽大眾的中型SUV途觀L。


315特別報道|被蘋果、特斯拉、豐田、宜家“雙標”對待的中國消費者

315特別報道|被蘋果、特斯拉、豐田、宜家“雙標”對待的中國消費者

▲帕薩特碰撞測試現場(來源:C-IASI)

315特別報道|被蘋果、特斯拉、豐田、宜家“雙標”對待的中國消費者

▲帕薩特和途觀L在測試成績中排名最後2位(來源:C-IASI)


然而,美國高速公路安全保險協會(IIHS)的測試結果顯示,美版帕薩特汽車成績為優秀,而美版途觀汽車在正面25%偏置碰撞裡獲得評分為G的優秀評級,還獲得"最佳安全"獎項,顯然各項成績比國內在售的途觀L更加優秀。面對“特供車”的質疑,上汽大眾在汽車投訴網站車質網回覆車主表示:“針對此次某細分項評測成績不佳,我們也非常重視,已第一時間開展技術分析”,不過並未提及召回和賠償的問題。


315特別報道|被蘋果、特斯拉、豐田、宜家“雙標”對待的中國消費者

315特別報道|被蘋果、特斯拉、豐田、宜家“雙標”對待的中國消費者

▲美版帕薩特和美版途觀多項測試成績為優秀(來源:IIHS)

315特別報道|被蘋果、特斯拉、豐田、宜家“雙標”對待的中國消費者

▲國內途觀L和美版途觀碰撞對比

特斯拉“縮水處理”國產Model 3


同樣是汽車行業,特斯拉也被車主曝出存在簡配的問題。今年3月初,有多位特斯拉車主在社交媒體和汽車論壇爆料稱自己的國產Model 3搭載的是HW2.5的自動駕駛芯片,並非隨車環保清單上標註的HW3.0芯片,車主認為特斯拉通過“簡配”降低成本。


315特別報道|被蘋果、特斯拉、豐田、宜家“雙標”對待的中國消費者

▲有Model 3車主向市場監督部門投訴自動駕駛芯片“簡配”

對此,特斯拉在官方微博回應稱:“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於2月10日開始復工復產。期間基於供應鏈狀況,一部分標準續航升級版Model 3安裝的硬件為HW2.5。”特斯拉還承諾為使用HW2.5自動駕駛芯片的車主免費將芯片升級為HW3.0芯片。不過,隨後特斯拉隨後改口,稱只有額外花費56000元安裝了完全自動駕駛計算機(FSD)後才能免費升級芯片。


315特別報道|被蘋果、特斯拉、豐田、宜家“雙標”對待的中國消費者

▲特斯拉將硬件“簡配”歸因為疫情期間的“供應鏈狀況”(來源:微博@特斯拉)

NIKE“偷工減料”,不給球鞋加Zoom Air氣墊


除汽車行業外,著名運動品牌耐克也曾經因“偷工減料”出現在2017年央視“3·15”晚會上。當時,耐克一款Hyperdunk 2008 FTB復刻版籃球鞋在海內外市場的宣傳中均號稱有Zoom Air氣墊,不過有中國消費者割開在中國的門店購買的球鞋後,發現耐克宣傳的氣墊並不存在,耐克因此向用戶“退一賠三”。


315特別報道|被蘋果、特斯拉、豐田、宜家“雙標”對待的中國消費者

▲耐克帶有氣墊和沒有氣墊的鞋子對比(來源:央視財經)

面對中國消費者這一最大的海外消費群體,部分跨國企業不僅沒有提供質量上乘的產品,反而將中國市場作為偷工減料的“主戰場”,著實容易令人產生質疑和不滿。面對海內外不一致的產品質量標準和法律法規,如何進一步規範跨國企業在華的經營行為,應該成為社會各方都應重視的課題。


消除“雙重標準”,立法、召回、處罰缺一不可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的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底,中國累計設立外商投資企業96.1萬家,實際吸收外商投資2.1萬億美元,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外商投資東道國之一。


部分企業財報顯示,2017年,蘋果公司在華營收447億美元,佔全球營收的19%;英特爾和高通在華營收分別達到148億美元和146億美元,佔各自總營收的24%和65%;通用汽車在華營收佔其全球營收比重分別達到42%。


然而,面對為自己帶來鉅額收入的中國消費者,這些跨國企業總有一套說辭,以在公眾面前撇清自己應付的法律責任。


面對“降速門”,蘋果公司曾經解釋原因為某些舊款iPhone的軟件會在電池電量不足的情況下降低處理能力,以防止突然關閉。對於為何沒有及時在中國召回Note7手機,三星的解釋是中國地區的Note7手機所用的電池和國際市場上三星手機的電池供應不同,不會爆炸,無須召回。


雖然這些推辭都被事實打破,但是最終的損失往往由消費者獨自承擔。前法院法官、知名法律博主郭小明表示:“相關企業對市場敬畏不夠,企業自律性不強,認為在中國法律制裁力度不大,便心存僥倖,以身試法。”由此可見,法律法規和召回措施不完善才是跨國企業敢在中國市場實施“雙重標準”的主要原因。


據悉,美國在1966年就建立了產品召回制度,幾乎囊括了所有在期貨交易中可作為參照商品的基本品。2002年美國國會頒佈的《產品召回增加責任與文件》更是規定對故意隱瞞產品缺陷等行為追究刑事責任,刑期長達15年。


315特別報道|被蘋果、特斯拉、豐田、宜家“雙標”對待的中國消費者

▲我國汽車召回需要經過漫長的流程(來源:網易汽車)

反觀中國,直到2004年,我國才首次頒佈具體的召回規定——《缺陷汽車產品召回管理規定》,隨後陸續頒佈《食品召回管理規定》、《兒童玩具召回管理規定》和《藥品召回管理規定》。2016年,中國才開始實施《缺陷消費品召回管理辦法》。


除此之外,跨國企業在華較低的違法成本,實際上也為其損害中國消費者權益的行為打開了方便之門。


以汽車產品為例,根據《缺陷汽車產品召回管理條例》相關規定,未按規定提交有關召回報告的,由主管機關責令改正,拒不改正的,處5萬元以上20萬元以下的罰款。生產者、經營者不配合產品質量監督部門的缺陷調查,生產者未按已備案的召回計劃實施召回或者將召回計劃通報銷售者的處50萬元以上100萬元以下的罰款。


315特別報道|被蘋果、特斯拉、豐田、宜家“雙標”對待的中國消費者

▲《缺陷汽車產品召回管理條例》關於罰金的部分規定

對於一個年收入數百億美元的跨國公司而言,區區數十萬人民幣的罰款根本不能起到相應的懲罰作用。與美國等國家動輒幾千萬美元的懲罰性賠償相比,這樣的賠償實在是小巫見大巫。以豐田為例,去年12月,豐田中國因價格壟斷等違法行為被市場監督部門罰款8700餘萬元,罰金僅佔豐田中國 2016年度銷售額的2%。


法律法規不完善、處罰力度過低,這些都是跨國企業能在中國市場鑽空子的重要原因。不過,可喜的是,我國相關的法律條文正在不斷完善,相關召回和賠償制度也讓我國消費者的權益處在有效的保護之中。


以汽車為例,2019年,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共發佈汽車相關召回公告170個(包含工程車輛及輪胎召回),與2018年相比減少10個,涉及65家車企的230餘款車型,召回總量超過67萬輛,召回總量較去年下降45.6%。在經歷了前兩年國內召回高企的態勢後,2019年國內汽車召回無論從品牌數量還是召回總量均迴歸平穩,這反映的是國內外汽車產品質量的提升和汽車召回制度的日趨完善。


隨著中國自身的質量管理體系的逐步完善,“雙重標準”“差別待遇”的問題勢必會消除。不過,在此之前,我們每一個人都要先重視起來,勇敢地拿起法律武器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