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實故事:從倒數到高考逆襲,孩子內驅力的爆發到底有多大的能量

真實故事:從倒數到高考逆襲,孩子內驅力的爆發到底有多大的能量

真實故事:從倒數到高考逆襲,孩子內驅力的爆發到底有多大的能量


今天,愛講故事的郭小蟹又上線了。


勾起我講故事慾望的,是安媽推薦的一套關於信的繪本。


一套乍一看有點普通,越品越有愛的繪本。


這本書裡,藏著孩子給媽媽的信,讀每封信,眼前會突然飄過某個已經被遺忘的珍貴瞬間。


除了和孩子的相處,我是實實在在被一封封有語言力量的信改變過人生的人,所以今天是聽故事時間。希望這不只是一個故事,也能給大家在育兒上有所啟發。


真實故事:從倒數到高考逆襲,孩子內驅力的爆發到底有多大的能量


疫情期間,我在一篇文章裡提過,我是如何在2003年非典假期裡實現學業逆襲的。


後臺有很多邦粉更關心的是,

是什麼讓我突然這麼努力。


那就寫寫我被一封信改變的人生吧。


寫信給我的人,是我的學霸姐姐,就是糖妹的姨媽。


很多人問我,有個學霸姐姐是種什麼體驗?


還能是什麼體驗,就是人生365天,頭頂都有塊烏雲籠罩的感覺。


我姐是從小自驅力就很強的那種人,從一年級開始每天學習學到晚上九點,寒暑假永遠都在寫作業、練字和讀課外書,端莊大方,善解人意,標準的別人家孩子。


後來一路全校前十, 廈門大學本碩連讀。


上大學期間,也是各種開掛,司法考試全國10%的通過率,她暑假學了兩個月就過了;廈門這個海濱城市每年有各種各樣的國際展,她也總是被學校推出去,給各行業大佬做同聲翻譯。


畢業以後,進了全國五大律師事務所,幾年時間就爬到了高級,如果不是後來因為意外懷孕,暫時收起了一顆向上的進取心,大概率現在已經是律所合夥人了。


即使現在不那麼拼,也依然是上海某跨國公司的法顧,工作搞的風生水起。


而我呢,就不一樣了。


我是從小自己給自己規劃了快樂童年的孩子,平時上學瘋玩,玩到晚上累了就睡。


暑假寒假用一禮拜連蒙帶騙糊弄完作業又開始玩,無憂無慮的玩夠了整個童年。


所以,“你姐是郭**呀,她很厲害呀”這句話也圍繞了我整個童年,包括後面那句被嚥下去的“你怎麼這樣”。


好在我也算是運氣比較好的孩子,初中最後一年稍微努了努力,加上那一年中考題不太難,也勉強擠進了重點高中的重點班。


但高中就不是僅靠運氣就能生存下去的,經歷過高考殘酷的人都知道,那就是一個活生生的競技場,每一場考試拼的都是真才實學。


入學的第一次模擬考試,我就從前15名一路掉到全校倒數,雖然我一直都不是拔尖的尖子生,但也從來沒嘗過墊底的滋味。


幾次考試下來,我的好運氣用完了,還被踢出了重點班,只剩下一直持續到高二的一蹶不振。


在高中之前,一路順遂的我,沒嚐到過不能翻身的打擊,沒變挫折為動力的經驗,更沒有什麼合理的時間管理。


混沌的高中前兩年,就像一個黑暗無窗的房間,裡面裝著脆弱的我。


直到非典假期,最先改變我心態的一件事是:我姐考上了廈門大學,離開家去遙遠的南方上大學了。


第一次,我突然意識到因為不夠努力,不夠堅強,不夠自律,即使是親姐妹,我們將來也會有天差地別的人生。


以前我只是羨慕她收到了比我更多的誇讚,拿到了更多的獎狀,而那一次,我感受到的是不能掌控人生的恐懼。


我姐去上大學之前,送給我一支筆,就是這支普通的筆陪伴了我整個高三的每一場重要考試。


然後,就是每月一封,來自廈門的信。


這些信裡,寫了廈門大學活色生香的校園生活;講了好的大學帶給人的種種成長。


這些描述給我樹立了一個具體而有畫面感的目標。


而更多的篇幅放在了激勵我振作,教會我學習方法和時間管理上。


她告訴我,每一個人的成功都不是隨隨便便的,即使是清華北大的頂尖學子,高中生活也依然像一個艱難的戰場。


真實故事:從倒數到高考逆襲,孩子內驅力的爆發到底有多大的能量


她知道如何共情我,即使很著急也忍住了責怪我。


停滯了兩年,我像一臺運轉不靈的機器終於慢慢啟動了。


我需要補的課太多了,整個高三都保持著每天四個小時的睡眠。


我試著用我姐教的方法,把一天的時間化成具體的時間段,每個時間段做什麼都規劃的清清楚楚,並且嚴格執行。


早上起不來的時候,我把鬧鐘放在離床最遠的牆角,這樣為了關掉鬧鐘不得不起床跑到牆角,也徹底醒了。


當然也有堅持不住的時候,每當這時候我都會拿出那些信,她的信已經不再是一封信,而是我想象中的燈塔,讓人覺得安全而動力十足。


沒錯,這就是一封信的力量,其實也是愛和認同的力量。


最後的結果,上次也說過了,我用超過浙大的高考成績,報了北京科技大學,又以一分之差去了天津。


最終雖然有遺憾,但回頭再看,很感謝這一段驚心動魄的人生,讓我重新開始相信自己,也開始思考人生規劃。


十年後,在我快忘了這些信的時候,有一次搬家,糖妹姥姥無意中翻出來了,再讀一遍,我依然會為當年這些既振奮又溫暖的文字流淚。


後來在養娃的過程中,我讀到了《自控力》這本書,

作者是斯坦福心理學教授Kelly McGonihal。


真實故事:從倒數到高考逆襲,孩子內驅力的爆發到底有多大的能量


她說:人採取行動所需要的動機有兩種,一種是“正能量”的,對興趣和人生目標的追求;一種是“負能量”的,對失敗和無法掌控的恐懼。


重點來了:後者比前者更有效。


懂我當時讀到這本書的心情嗎?醍醐灌頂。


我就是典型的後面那種,我姐的成功給我製造了射程最短、衝擊力最強的恐懼,然後她又適時的給我樹立了目標,指明瞭方向,還給了精細化的學習方法。


才讓我在在最短的時間裡,爆發了最強的學習驅動力。


其實,如果仔細觀察,你可能也會深有感觸:在我們長大的過程中,遇到的那些有趣的、情商高的、有耐力、有目標有敢拼的人,除了天賦過人的,就是生活有過挫折的。


這也讓我在糖妹的教育上,特別珍視那些小的挫折,儘量的不去幫她包辦和解決所有問題。


糖妹爺爺奶奶是那種看到孩子嘴巴癟一下都要心疼的掉眼淚的人,但也在我的強力制止下,學會了等待,讓她自己去面對挫折,引導她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當然,雖然我最後還不錯,沒有被我姐甩到十八里地以外,但我的逆襲依然是小概率事件,不值得作為正面材料。


用最近在育兒觀上很火的張泉靈的解析來說:我這樣的經歷是極其偶然的。並不是所有的孩子都這麼幸運,有挫折,還有方法和支撐。


如果把熱情和自驅力都建立在偶然性上,那這太可怕了,也太不負責了。


在風調雨順、國泰民安的社會主義富裕環境下長大的這一代孩子,可能也不會有那麼多的挫折,能促使他們爆發足以長久的保證能逆襲的驅動力。


那我們還要看看另一個重要手段:習慣


就是幫孩子把這種偶然性,變成必然性。讓每個孩子都有學習的自驅力和熱情。


在這個突如其來的假期裡,老母親們最崩潰的問題是什麼:孩子磨蹭拖沓,沒有好的學習習慣。


本來母慈子孝的生活,一下變得雞飛狗跳。


為了研究時間管理,看看別人家的孩子這麼好的習慣是怎麼養成又是怎麼堅持的,陪著糖妹長大的這些年我上了很多時間管理的課程,也請教了暢銷書《走過小學六年》《走過初中三年》《走過高中三年》的作者劉老師。


最後總結出很重要的一點:最完美的時間規劃,時間工具使用的背後,都離不開兩個字:心法


也就是所有的方法論,都建立在孩子本身的心理發展和性格特徵上。


時間管理的方法論,只要瞭解過的父母大概都多少知道點:規劃時間表,定時定量小訓練,培養時間感等等。


但一切工具起作用的前提是:理解孩子拖沓磨蹭的心理原因


是因為父母包辦太多,讓孩子失去了自己解決問題的動力;還是天生性格里追求完美,一件事做不到完美就一直拖下去;或者是對所做的事情缺乏興趣;


包辦太多的父母,學會放手;天生性格太追求完美的孩子,父母學會調整期待;孩子缺乏興趣,想想怎麼激發興趣和成就感,方法對了,工具才有可能生效啊


不管是雞血媽媽,還是散養媽媽,讓孩子擁有自驅力的教育方法,才能讓孩子的成長之路更長久。


最後,故事還回到我和我姐身上。


我們的父母給了我們兩個同樣的教育方式,它在我姐身上很適用,導致她現在還在非常雞血的成長。


去年國慶小長假,我帶糖妹去上海小住了一段時間,想象中假期生活應該是我姐陪我聊天、看電影、逛街、帶娃,沒想到真實的畫面是,她和同樣是學霸的我姐夫,一個準備申請美國的工作,另一個在準備MBA的考試。


看著埋頭學習的兩個人,我感覺瞬間回到了小時候的家裡,那個看著姐姐學習,自己不好意思睡覺又困的忍不住的夜晚。


但高考前的挫折也給了我很多財富。


比如寫作,我從上大學開始有意識的規劃人生,因為被之前完全沒有規劃的巨大打擊嚇慘了。


我審視了自己身上的優點和缺點,意識到我瞎選的會計專業真的不適合我,但我的優點是可以寫點東西,所以我整個大學幾乎沒有忙“正事”,而是加入廣播臺、學通社,當校報主編,去中國民航報實習,參加天津市好新聞評選拿了一等獎。


這些都為我的第二次人生轉折,留了線索和機會。


真實故事:從倒數到高考逆襲,孩子內驅力的爆發到底有多大的能量


寫在最後


這不是一篇育兒乾貨貼,只是因為一套關於信的繪本聯想到的種種,以及後來如何影響到我的育兒心態。


過去十年,我鍋人民已經經歷了不可預測的十年,未來十年將會更加不可預測。


我們一直在爭論到底是應試教育好,還是素質教育好,因為還沒有任何一種有力的證據證明哪一種教育是佔絕對優勢的。


而現在唯一值得被肯定的是,不管我們想讓孩子擁有好的成績,還是擁有健全人格,還是獨立思考、隨機應變、團隊合作的能力,首先要讓孩子成為自我驅動的娃。


作為學生,清醒的知道學習刻苦不是為了家長,長大工作認真也不是為了老闆,而是為了自我成長,他們是自我驅動的。


自主性這麼強的娃,還有什麼是不能做的!


既然不能讓孩子繼承家產萬貫,就在精神上,做孩子遇到困難,邁不上下一個臺階時的那個推手助力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