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妝品中的天然成分和化學成分,究竟誰更安全?

作為一名經驗豐富的成分黨,真的不知道哪天才能讓所有人明白:

「天然成分」並不等於安全,「化學成分」也並不可怕。

化妝品中的天然成分和化學成分,究竟誰更安全?

(天然成分示意圖)

今年315的時候,各種號稱天然成分的寶寶溼疹膏被扒出了悄悄使用各種激素的問題,但許多人依然會覺得商家宣傳的純天然成分比化學成分更好。


商家噱頭有時會誤導消費者

我們用兩款產品舉一個例子:

A產品:100%天然玫瑰精油

B產品:芳樟醇、芳樟醇甲酸酯、β-香茅醇、香茅醇甲酸酯、香茅醇乙酸酯、牻牛兒醇、犛牛兒酸甲酸酯、牻牛兒醇乙酸酯、苯乙醇、3-甲基-1-丁醇反式-β-羅勒烯、十五烷、2-十三烷酮、1-戊醇、1-乙醇、3-乙烯酯、乙酸乙酯、乙酸-3-乙烯酯、苯甲醇、丁香油酚、甲基丁香油脂等。

化妝品中的天然成分和化學成分,究竟誰更安全?

(玫瑰精油示意圖)

你會選擇哪款產品?

實際上,AB兩款產品都是同樣的產物,玫瑰精油就是那一堆化學成分的合成。

但是普通消費更容易被一些打著“天然成分”賣點公司忽悠,從而選擇A產品。


科學的態度有助於消費安全

普通消費者在選購商品的時候,應該要意識到那一長串的化學名稱並不可怕。

化妝品中的天然成分和化學成分,究竟誰更安全?

(化學成分水分子示意圖)

要注意的是一些某些商城模糊的概念是否真的有效。

例如“天然成分”、“益護因子”、“透亮顆粒”等,完全就是商家自己創造的詞彙,當然是自己想怎麼解釋就怎麼解釋的。

標註相關實際的化學成分,比如“維生素A、B”、“視黃醇”、“乙醇”等等才是更正規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