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領先軸承企業競爭力比較

軸承在各種工業設備,產品和汽車上廣泛使用。2018年全球滾動軸承市場規模在402-423億美元,是一個充分競爭的市場。瑞典SKF, 德國Schaeffler,美國Timken, 日本NSK, NTN和 JTEKT, 六大跨國公司佔60%市場份額,中國廠商佔20%,其他廠商20%。

對比全球領先的的瑞典SKF和中國領先的的人本C&U:

SKF為上市公司,採用其年報資料;人本C&U非上市公司,資料採用其官網介紹。以下比較僅限於其主營軸承業務(人本多元化經營,有超市等其他業務):

SKF成立於1907年,歷史悠久;2018年銷售額90億美金,工業領域71%,汽車29%,經營利潤11.5億美金,研發投入2.7億美元;員工44428,經銷商17000,在全球130個國家有辦公室/工廠/研發中心,94處生產廠,15個研發中心,年金屬消耗量535,000噸。

SKF是上市公司,50%股權為外國投資者持有,42%瑞典公司持有,8%瑞典私人投資者所有。瑞典私營控股公司FAM AB擁有最多投票權,28%,其餘投票權較為分散。

人本集團成立與1997年,是一家民營企業,發展迅速。2018年去除超市營收約在14億美金,員工人數約11000;在全球4個國家有辦公室/工廠/研發中心,在中國有7處生產基地。

瓦軸集團是國內另一個大型軸承集團,國有企業,下轄一家上市公司瓦軸B和多家非上市子公司。由於官網資料較少,不做對比。

國內領先的軸承企業和國際相比,主要差別在:

1,全球化水平:人本只在中國生產,沒有國外生產基地,海外只在三個國家有銷售公司,是傳統的依託中國進行生產,通過外貿公司/直營客戶/海外公司進行銷售。SKF則是全球生產研發,全球銷售。

2,全球產業位置:著名的微笑曲線提出價值最多利潤最豐厚的在價值鏈的兩端—研發和市場,中間的製造面臨的競爭最為激烈利潤最微薄。SKF在研發,品牌和銷售渠道方面佔有很大的優勢,可以獲得更有利的位置賺取更高的利潤。

3,面對的競爭程度:SKF等跨國公司在中高端領域的競爭對手較少,人本衝擊中高端面對國際對手,在中低端又面對大量的本土競爭對手,競爭形勢更為慘烈。

作為製造業重要一環的軸承,中國公司在現有的國際競爭中艱難前行。行業頭部企業需要多方位構建國際競爭力:

1,通過合資或者收購等方式獲得國外生產能力,既能獲得當地政府支持,又有助於避開越來越多的關稅壁壘。

2,加大本土研發能力,從項目開始就按照國際標準進行研發,以便能銷售到儘可能多的區域。

3,構建全球銷售渠道。通過合資收購打造多品牌,形成世界品牌和當地品牌矩陣,建設當地渠道。

通過學習SKF等的研發,製造和市場經驗,逐步提升全球競爭力,是本土軸承企業的必經之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