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大二院李涛:战疫“满月”,回顾与守望

不知不觉中,来到武汉已一月有余,生活已然变得有序。酒店房间对面的方舱医院已经休舱,但每天早上开窗前观察一下风向的习惯却保留了下来。一月时间,并不算太长,但这段经历却早已默默地刻在了骨子里,潜移默化的成长有时连自己也没能发现。

回想出征之际,天气尚寒。主任和护士长一遍遍地交待注意事项和防护原则,科里的同事们则早早地替我准备好了出征用品, 亲切的叮嘱,忙碌的身影,融化了寒冬,冲淡了离愁。

媳妇说,得知我请战去武汉一点也不意外,因为这是我们一直在准备的事情,只是遗憾不能跟我并肩作战。同为医生,关于责任与担当自不必多说。送别之时,她只挥挥手说,我很好,你保重。相识多年,早已习惯彼此含蓄的表达方式,此刻纵有万般不舍,留给对方的眼神依旧是笃定和坚毅的。

抵汉后我们医疗队整建制接管了一个重症病区。来不及适应与调整,大家立即投入了紧张的医疗救治工作中。从忐忑到自信,我们用最短的时间理顺了各种流程,核心制度得到了有效落实,医疗质量得到了确实保证。过程说来简单,却凝聚了太多的努力和感动。仍记得值夜班时马承恩主任凌晨两点打来的电话,指导危重患者呼吸机参数与出入量的调整;记得魏峰涛老师连续工作三十几个小时,用已显沙哑的声音指导患者医嘱的变动;记得王欣老师在我进污染区前对防护服仔细的检查与谆谆的叮嘱……有幸成为这个集体中的一员,大家的团结、敬业、专业、友爱,拧成了抗疫一线的合力,打出了山大二院的风采。

我们医疗队里的医生按照专业特点分为了4个医疗组。我们医疗4组的六位成员,专业涉及内分泌、呼吸重症、血液、感染、康复重症以及心血管,大家齐心协力,迅速凝聚成了一个有战斗力、有执行力且又温情满满的团队。一开始,我们便在上级领导的指导下,结合山大二院的现行流程与同济医院的具体情况,制定了落实医疗核心制度的一系列办法,从而迅速调整了状态,适应了工作。庄向华老师的全局统筹和细致贴心,王晖老师的踏实进取和专业素养,李爱老师的扎实细致和查缺补漏,黄来刚、张行谦两位师弟的任劳任怨和雷厉风行,这是一个可以把后背放心交给战友的集体,武汉战疫,从不孤单彷徨。

山东大学第二医院援湖北国家医疗队员李涛发自湖北武汉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秦聪聪 整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