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宗師王薌齋——站樁漫談(一)

請相信:人體自有大藥,站樁是啟動自我療愈的開關,絕非虛言!

王薌齋指出:人之所以生病是因為臟腑機能失去了平衡所致,而站樁的理論就是通過練功來調整人體的平衡,增強人體的調節平衡與控制平衡能力,以達到治病健身的目的。

養生樁是內在鍛鍊的一種基本功夫,是一種養生健身之術,同時,因為它的姿勢動作都是和人身的生理組織相配合,一方面使高級中樞神經得到充分的休息與調整,一方面使機體得到適宜的鍛鍊,並儘量減免大腦和心臟的負擔,以達到舒適得力為止。它不僅有健身防病之效,而且對很多醫藥無效的慢性病,確有不可想象的治療作用。

一代宗師王薌齋——站樁漫談(一)

王薌齋先生

一. 養生樁的意義和作用

養生樁是一種醫療體育運動,參加這種運動的人,不限年齡性別,不拘身體強弱,亦無任何侷限,有病者治病,無病者防病,運動時不盡在姿勢方面著想,也不在式之繁簡上注意,更不在姿勢的前後秩序,主要使大腦得到充分休息,使肢體得到適當鍛鍊,即靜中生動,動中求靜。

這種運動能調整神經系統的機能,促進血液循環,發揮體內燃燒,且能加強各種系統的新陳代謝作用,因而能調整、恢復和加強人體各個器官組織的機能,能加強人體的吸收和排洩作用,古人說提煉精華,洗淨糟粕,其意義就在於此。體弱的通過鍛鍊可使身強,人體某一系統或器官組織有毛病的,通過鍛鍊可使毛病消除,恢復健康,健康者更健康,且容易體會到無窮的理趣。

這種運動和一般體育運動不同,它是把鍛鍊和休息統一起來的一種運動,是在鍛鍊中休息,又是在休息中鍛鍊的運動方法,因此它具有調整中樞神經和末梢神經的功能作用,從而使人體各部分在高級中樞神經支配下密切協作。

二.養生樁應注意的問題

一代宗師王薌齋——站樁漫談(一)

王薌齋先生站養生樁

養生樁不僅是健身治病的運動,也是一種鍛鍊意志的功夫,粗暴、浮燥、氣憤、憂慮、悔懼、得失之念和僥倖思想等,都是缺乏意志和品質的表現,學者切要禁忌。

對於治病的人來說,凡是學養生樁治病的大半都是久病不愈,藥石刀針不易奏效者,應該積極的鍛鍊,積極的治療,精神要煥發,才能戰勝病魔,恢復健康。

如果悲觀失望、生氣著急、毫不振作、一暴十寒、時作時輟是不起作用的。醫生常說病人的心情要愉快,學習養生樁的人首要心情愉快,虛心體會站樁的意義,要渾身輕鬆自如,心曠神怡,好象沐浴在大自然之內似的,要做到心安神定,摒除雜念,持久地鍛鍊,久而久之,自可功到病除。

還要注意四容五要:四容是頭直、目正、神莊、聲靜,五要是恭、慎、意、切、和。對人對事都要恭敬謹慎,意思周密切實,任何事不說硬話,不作軟事,這是學者內心和外貌應具備的練功條件,從個人意念來說,應具善意,最好是以子女的行為,父母的心腸對人。

養生樁是因病設式,因人而異的,病症不同,其有關的神經和肌肉系統訓練自然就不相同,患者的生活條件、習慣、修養、性情以及其他各種特點,對於設式也有一定關係,必須根據這些不同的情況,考慮適當的姿勢和運動與休息時間的長短,以及身體負擔的輕重等,教者對此應充分了解情況,作適當的安排,學者應注意掌握,慎重鍛鍊,不可忽斷忽續,任意活動,只有這樣才能收效快,並防止在鍛鍊中發生不正常的現象。

有的人初學時多有懷疑、幻想,或任意活動,或拘泥執著等現象,須細心體驗,待體驗充實之後才能解決。主要是師古不泥古,謹守師法未易有得,不要自作聰明,也不要笨用功,精神要愉快,肌肉常勞動。

一代宗師王薌齋——站樁漫談(一)

王薌齋先生站獨立守神樁

三. 獨立守神、肌肉若一的鍛鍊

關於《黃帝內經•素問》篇的提挈天地、把握陰陽、呼吸精氣,大醫師們早已說過。在此我對於獨立守神、肌肉若一的修養鍛鍊,稍加補充:鍛鍊時要永遠保持意力不斷的虛靈挺拔,輕鬆均整以達到舒適得力為原則。

鍛鍊時要凝神定意,默對長空,內要清虛空洞,外要中正圓和,同時要脫換一個心目歡喜的狀態,洗滌一切雜念,掃除一切情緣,寂靜調息,內外溫養,渾身毛孔放大,有如來回過堂風之感,使肌肉群不期然而然的變得好像一條空口袋掛在天空,上有繩吊系,下有木支撐,有如躺在天空地闊的草地上,又象立在悠悠盪盪的水中,如此肌肉不練而自練,神經不養而自養,這是鍛鍊的基本要義。

怎樣才能凝神定意呢?要使意念如洪爐大冶,無物不在陶熔之中,並儘量吸收一切雜念,來則熔之,不久雜念自可消除,倘若故意拒絕雜念,則一念未去,萬念齊來,精神分散,神意外馳,就不能做到意定神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