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夏朝更古老的王朝,距今5600餘年,卻得不到西方學者認可

談及中國第一王朝,人們習慣性的認為是夏朝,如今通行的大中學校歷史教科書都是以夏朝作為中國階級社會的開端,“夏商周秦漢”的朝代順序深入人心。然而鮮為人知的是,中國史書上的第一王朝並非夏朝,而是虞朝,建立於約公元前36世紀初,距今已有5600餘年,虞朝之後才是夏朝。

所謂“虞朝”,相傳始於黃帝,帝舜(見下圖)是虞朝最後一位統治者,大禹治水立下大功,此後建立了夏朝。

比夏朝更古老的王朝,距今5600餘年,卻得不到西方學者認可

近代辨偽思潮興起之後,疑古派興起,吸收西方近代社會學、考古學的方法,由於找不到虞朝的考古遺蹟,所以他們直接把夏朝以前的古史一股腦兒歸於“神話傳說時代”,認為虞朝根本不存在。然而,從春秋開始的諸多信史上卻確鑿地記載了虞朝。

《國語·鄭語》:夫成天地之大功者,其子孫未嘗不章,虞夏商周是也。《左傳》成公十三年:徵東之諸侯,虞、夏、商、周之胤而朝諸秦。《禮記·明堂位》:有虞氏官五十,夏后氏官百,殷二百,週三百。《呂氏春秋·審應覽》:今虞、夏、殷、周無存者。

總之,先秦時代的典籍中頻繁出現虞朝,認為虞朝是中國第一王朝,這在當時是時代共識。

比夏朝更古老的王朝,距今5600餘年,卻得不到西方學者認可

《左傳·昭公三十二年》中記載,“社稷無常奉,君臣無常位,自古以然……三後之姓,於今為庶,主所知也”。春秋時期姬姓仍為貴姓,因此《左傳》說的明顯是虞、夏、商三代帝王后裔,如今已經成了庶民。

眾所周知,在中國古代有一個優雅的政治禮遇,即“二王三恪”制度,優待之前王朝後人,讓其不絕祭祀宗廟。

由於虞為朝代與夏商無別,所以西周建國之後還對其後人給予優待,《左傳·襄公二十五年》記載“庸以元女大姬配胡公,而封諸陳,以備三恪”。陳與宋、杞合稱“三恪”同受周人的客禮待遇,正是虞、夏、商三王歷史地位的鐵證。

比夏朝更古老的王朝,距今5600餘年,卻得不到西方學者認可

那麼,這個史書上的中國第一王朝,到底傳承了多少年呢?

《韓非子·顯學》記載,“虞夏二千餘年”。按照這一記載計算,夏朝存在450餘年,始於公元前2000年左右,虞朝大約有1550年,始於公元前3600餘年,距今有5600餘年。

不過,虞朝存續1550餘年過於驚人,既缺少史書詳實記載,比如帝王世系,又缺少考古證據,只能將信將疑。目前,考古發現的山西陶寺遺址和浙江的良渚文明,都有學者認為是帝舜虞朝都城,但也只是猜測,畢竟沒有確鑿的物證。(下圖,二里頭遺址宮殿復原模型,建築水平驚人)

比夏朝更古老的王朝,距今5600餘年,卻得不到西方學者認可

近年來,隨著地下文物的不斷挺身而出,雖然不能證實虞朝存在,但卻讓人看到了中國的確有5000年文明史,由此對夏朝之前產生諸多猜測,其中之一就是夏朝之前很可能存在虞朝,先秦史書並未騙人。比如,2002年學者王樹民寫下《夏、商、周之前還有個虞朝》,認為虞朝應該是存在的。

然而,連夏朝都不認可的西方學者,直接給出“不可能”三個字。

筆者認為,如果虞朝不存在,先秦諸多信史上為何虛構一個上古王朝?顯然說不通!殷墟出土之前,西方學者同樣否定過商朝存在;良渚文明之前,西方學者同樣否定中國5000年文明史.......目前暫無考古實物也不代表虞朝並不存在,只能說,如今我們還沒有找到證據罷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