蘆山縣博物館網上雲遊“專題介紹”第四期 ▏請注意,穿越千年的紅包雨來了

相信每年的除夕大家除了期待和家人的團聚,就是圍坐在一起,邊看春晚邊等待馬雲大叔為大家準備的紅包雨了。紅包雨其實在中國的漢代就已經出現了,只是它不是通過手機而是通過一顆神樹———搖錢樹。顧名思義,搖錢樹就是用力一搖便會有錢落下來,就像是漫天的紅包雨。

大家相像中的搖錢樹也許是這樣

蘆山縣博物館網上雲遊“專題介紹”第四期 ▏請注意,穿越千年的紅包雨來了

或是這樣

蘆山縣博物館網上雲遊“專題介紹”第四期 ▏請注意,穿越千年的紅包雨來了

漢代搖錢樹的組成

其實,我們漢代人的搖錢樹比這些網絡圖要有“氣質”和“內涵”多了。今天我們就通過一支蘆山出土的搖錢樹枝(殘枝)來探究其豐富的內涵。

漢代搖錢樹長什麼樣呢?搖錢樹一般主要由三個部分組成:座、樹幹、樹枝。

蘆山縣博物館網上雲遊“專題介紹”第四期 ▏請注意,穿越千年的紅包雨來了

搖錢樹介紹

搖錢樹是漢代、三國、魏晉時期西南地區墓葬中特有的隨葬品,在四川、重慶比較常見。一般為青銅樹枝,陶製或石制底座,樹枝上掛滿了銅錢,似乎只要搖動樹幹銅錢就會紛紛落下來,所以就被名為搖錢樹。樹枝上除了掛銅錢外,有些還掛有西王母的形象,後來佛教傳入中國後,搖錢樹上還掛有佛教的形象,搖錢樹在漢代人的心目中已經成了一種神物,它將人們心目中的美好願望寄託在上面。搖錢樹也是展現古代人對金錢的崇拜、對財富的佔有與嚮往的產物。其實也就是當時人們心目中的一個吉祥物,它擔當著人死後對金錢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一個工具,由於搖錢樹沒有多大的實用價值和流通價值,盜墓賊也不感興趣,所以也減少了盜墓的風險。

透過蘆山出土的搖錢樹殘枝,我們可以看到搖錢樹除了是無盡財富的象徵,它還為我們展示了一個漢代人心目中的理想國。

蘆山出土搖錢樹殘枝

蘆山的搖錢樹枝,出土於1981年仁加鄉(現蘆陽街道辦),樹枝殘長27cm,寬11cm。因墓葬早期被盜,搖錢樹嚴重破壞,僅存一枚較完整的殘枝,雖然年代已久,鏽蝕嚴重,但圖象造型卻清晰可辨,上鑄方孔圓錢、瑤池宮闕、西王母跨騎龍虎坐、三青鳥、玉兔、蟾蜍等等,儼然呈現出一派仙家氣象。

蘆山縣博物館網上雲遊“專題介紹”第四期 ▏請注意,穿越千年的紅包雨來了

蘆山出土搖錢樹殘片

關於搖錢樹的說法和故事,民間也有很多版本。其中一個是這樣的,一個懶漢到處尋找搖錢樹。一個農夫告訴他:“搖錢樹,兩枝杈,兩枝杈上十個芽;搖一搖,開金花,創造幸福全靠它。”原來,農夫說的搖錢樹就是人的雙手,這是中國農民對搖錢樹十分形象和純粹的認識,即錢財來自辛勤勞動。每年過年大家在集五福的時候敬業福總是比較難集,或許這正是馬雲爸爸想告訴大家的道理,只有腳踏實地,兢兢業業,辛勤工作才能創造幸福的生活。


蘆山縣博物館網上雲遊“專題介紹”第四期 ▏請注意,穿越千年的紅包雨來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