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安家》房似錦奮鬥史更值得關注的,是背後危險的趨勢

文 | 能手職教 LeEJuN

國際婦女節剛剛在疫情中度過了45週歲生日,因為疫情,2020年的婦女節受到的關注似乎比以往少了些。然而,近日大火的電視劇《安家》,已然成功把廣大職場人的目光聚焦到職場女性奮鬥史上。

比《安家》房似錦奮鬥史更值得關注的,是背後危險的趨勢

《安家》作為一部現實題材的電視劇,很多情節都立足於真實社會,主要講述的是女主角房似錦在房產中介公司的事業、愛情和家庭的奮鬥史、成長史。

在大城市為夢想奮鬥的女性職場人,從女主身上多多少少都能找到自己的影子。或是面對生活和工作中的困境,或是通過巨大努力戰勝了挫折和困難,或是在家庭、愛情與事業間左右為難,亦或是某個瞬間產生了放棄的念頭,當劇中情景觸及自身經歷,總能激起內心的漣漪,眼泛淚花。

女主房似錦打破了國產電視劇女主角的常規套路,不再是無需努力等待高富帥出現的完美女生,而是不成功便成仁、事業堪比生命的職場女強人。她用自己的不完美和不斷的成長詮釋出新時代女性的形象

比《安家》房似錦奮鬥史更值得關注的,是背後危險的趨勢

然而,拋開劇集來看,每個處於新時代的女性都能像房似錦一樣,與不公抗爭到底,扭轉自己的命運嗎?

普通女性的身邊,可能不會有重男輕女、“吸血鬼”一般的媽媽,不會有毫無擔當、凡事只為利己的弟弟,不會有利字當頭的原生家庭,但固有的社會成見和傳統家庭觀這兩座大山,始終是女性職業道路上的坎!

家庭優先還是事業為重?30歲的女性面臨總監級別的提拔,來自家人的催生和難得的晉升機會之間存在天然的矛盾。

數據顯示,在照顧孩子和家務方面,女性花費的時間精力比男性高出20%和9%。這是生育後的情況,實際上,從進入職場的那一刻起,女性面臨的劇情,就已經是五星難度的。

比《安家》房似錦奮鬥史更值得關注的,是背後危險的趨勢

從求職、初入職場和事業晉升三個階段來看,職場女性都是步履維艱的。

(1)在面試上,女候選人獲得的機會更少;歧視狀況隨學歷升高而加劇

2018年《經濟學》的一項調查顯示,在除了性別、身高,所有簡歷內容完全相同的情況下,學歷為本科的女性求職者,平均收到面試通知的次數比男性要低39%;當學歷水平上升至碩士後,男女平均收到面試通知次數的差距擴大至53%。

比《安家》房似錦奮鬥史更值得關注的,是背後危險的趨勢

(2)進入職場後,性別差距明顯體現在收入上

BOSS直聘發佈的《2019年中國職場性別差異報告》顯示,2018年男性平均薪酬比女性高28%;而世界經濟論壇發佈的《2020年全球性別差距報告》指出,全球男女收入差距擴大,這個差距預計要257年才能消除!

比《安家》房似錦奮鬥史更值得關注的,是背後危險的趨勢

(3)部分行業女性晉升存在天花板

男女薪酬差異最為嚴重的行業是:銀行、證券/期貨、醫療健康、工程施工、諮詢等。究其原因,是因為女性難以進入高收入的核心崗位。

女性能否勝任核心崗位,會在行業和企業中形成固有的潛意識。這直接導致性別成為阻止女性晉升的障礙。《2020年全球性別報告》顯示,女性在公司董事會的比例,中國是9.7%,不到美國(21.4%)的一半,排名第一的法國女性則達到43.4%。

比《安家》房似錦奮鬥史更值得關注的,是背後危險的趨勢

女性在職場的各個階段均存在劣勢,是什麼原因導致的呢?

顧慮源於家庭,成見引起失衡

身處職場,每個人都渴望獲得成功,但男女之間的區別在於,女性有更多的顧慮。

調研顯示,“強烈渴望獲得成功”的男性總是多於女性;隨著學歷上升,女性對自身的自信和對成功的渴望超越了男性,但同時顧慮也在加深。也就是說,在同樣的職場路上,女性無法像男性一樣對事業“奮不顧身”。而家庭,是女性職場之路的阻礙,已成為共識。

調研數據顯示,近六成男性和七成女性認為,“女性需要花更多的精力照顧家庭”是阻礙女性在職場上獲得晉升最主要的原因。

比《安家》房似錦奮鬥史更值得關注的,是背後危險的趨勢

如果說家庭讓女性自發產生顧慮,那麼社會的成見,則直接導致職場男女地位的失衡。

體力勞動時代,男性確實佔據更大的優勢。但現代社會是腦力勞動佔主導,女性的職場地位卻依然沒有得到提高。在世界經濟論壇定義的前沿領域工作中,只有人文和內容生產領域女性的員工佔比高於男性,而一些高新領域,女性從業者人數甚至不足30%。

進一步數據證明,在雲計算、工程、數據和AI等領域,擁有相關技能的女性人才佔比都要遠遠高於進入該行業工作的女性佔比。這也排除了這些行業女性適崗人數不足的情況。

比《安家》房似錦奮鬥史更值得關注的,是背後危險的趨勢

成見展露於職場,根源於社會。

職場中不少僱主在選人、提拔中對女性存在成見,以致於職場中常常有這樣的論調。

“未婚未育的,你不久就會結婚生子,不合適;

已婚未育的,肯定是要孩子的,不行;

已婚有一娃的,還可能會要二胎,不行;

有二胎的,心思都在照顧孩子上,不行……”

同時,我們在討論男女性誰更“適合”某項工作的時候,我們的預期往往受制於成見。比如男性更適合當消防員,護士是女性的專屬,這樣的觀念比比皆是。我們習慣於對職業貼上標籤,以致於全社會都產生“男人的職業”或“女人的職業”這樣的固有思維。

比《安家》房似錦奮鬥史更值得關注的,是背後危險的趨勢

男女平等是一場人類社會認知的長征。時至今日,我們確實取得了不少進步,女性從出生到接受教育,和男性享有的權利已經趨於平等。但當要為這個社會付出的時候,他們就或多或少被排除在外。

對於企業來說,根據自身情況篩選員工無可厚非,也確實有一些工作性質不適合女性。在權衡性別產生的實質區別時,很難做到“公正”,但社會應該做到的,是給到每個人最基本的“平等”,即便不能有特別的幫助,也應該提供無差別的機會和標準!同時,無論男女,都應在自身崗位上獲得與之付出相應的回報!

知乎有個網友的說法值得我們警醒,針對【如何看待“部分企業不招女性的趨勢愈演愈烈”?】這個問題,他的回答一針見血:

“這是個人人該自危的趨勢”!

比《安家》房似錦奮鬥史更值得關注的,是背後危險的趨勢

——END——

【能手職教】,專注職業教育生態服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