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史010」相愛相殺的好基友-劉封和孟達在上庸的日子


「國史010」相愛相殺的好基友-劉封和孟達在上庸的日子


上一節講到了關羽面臨抉擇。

最終很遺憾,關羽選擇了走江陵-夷陵-秭歸這條路線,那麼為什麼?關羽沒有選擇走房陵-上庸-漢中這條路線呢?

第一、 他需要親自查看江陵的情況。

當探馬最終傳來江陵失守的消息之後,關羽的內心恐怕是久久都不願意相信的。關羽在江陵經營了足足八年的時光,將江陵打造的固若金湯。守城的將領又是漢中王的小舅子,同漢中王進退榮辱、休慼與共。最起碼也要像曹仁一樣,守上個一年半載才合理啊?沒有理由自己這邊還沒有得到信息,江陵就已經丟失掉了,這不合理。

第二、路途相對便捷。

即使江陵丟掉了,他也可以從水路經過夷陵、秭歸沿江而上白帝城,至少要比經過東三郡輾轉漢中再到成都要近得多。

第三、他實在是非常厭惡劉封、孟達二人。

孟達、劉封五月份就佔領了房陵、上庸,已經和自己對襄樊形成了夾擊之勢,但是在關羽的多次要求下,劉封二人以上庸房陵新定為由遲遲不肯出兵相助,否則說不定已經攻下了襄樊,哪裡會有後面的失敗?所以從關羽的內心中一定是非常厭惡此二人的,所以也不願意兵敗之後再走那條路線。



但是劉封、孟達二人是否能夠就此安穩的經營東三郡呢?然而,並沒有,二人的悲劇也從此就開啟了:

先說劉封的悲劇

劉封是劉備的養子,本應同關羽親近,卻為何不願助之呢?這個就“小孩沒娘,說來話長了”。

劉封原本姓寇,本是長沙王一脈劉姓的外甥。劉備半世飄零,邊打邊跑,一路從河北跑到徐州,從徐州跑到荊州。老婆孩子也都顧不上了,跑一次丟一次家小,所以到了荊州已經四十多歲了,依然還沒有孩子,就想著實在不行的話就通過過繼的方式收留一個吧。於是就找到了這個孩子,改名為劉封。但是關羽不高興了,對劉備說:“您現在沒孩子,嗣養了劉封,如果之後您有了孩子該怎麼辦呢”。劉封聽到這個話,心裡面就非常不高興,自此對關羽就有了意見。

劉封這個人性格勇猛剛強,跟著劉備一路打仗,也立下了不少功勞,可以講是一個小號的“關羽”,如果假以時日多加鍛鍊,也未必不可能。但由於劉備來荊州不久就生下了兒子劉禪,所以劉封的地位就尷尬了。這個恐怕就是劉封悲劇命運的核心點了,劉封此後在劉備陣營裡的存在感就很弱了,他也希望能夠通過自己的努力奮戰得到父親劉備的賞識。劉備對於他的努力當然還是看在眼裡的。

《三國志 蜀書十》

“及先主入蜀,自葭萌還攻劉璋,時封年二十餘,有武藝,氣力過人,將兵俱與諸葛亮、張飛等溯流西上,所在戰克。益州既定,以封為副軍中郎將。。。達將進攻上庸,先主陰恐達難獨任,乃遣封自漢中乘沔水下統達軍,與達會上庸。”

劉封在二十歲的時候就能同諸葛亮、張飛一起獨自統領一軍進行作戰,而且“所在戰克”,這說明他是一個很好的軍事潛力股。所以後面就有了擔心孟達一個人難以獨任的時候,派遣劉封去統領孟達的軍隊。可見在此時(建安二十四年夏五月),劉封依然是處在劉備的核心圈子之內的。不久,上庸郡的豪族“地頭蛇”申家便投降了,並且交了“投名狀”將家小都送到了成都劉備那裡。

然而,這麼好的形勢很快就發生了變化。

首先,關羽連續緊急呼叫劉封、孟達,令其出兵,一起攻擊襄樊。劉封、孟達沒鳥他。為啥呢?

第一:關羽很驕傲,關羽的驕傲是在態度上。

不信我們來看,關羽是如何呼叫支援的。

《三國志 蜀書十》

自關羽圍樊城、襄陽,連呼封、達,令發兵自助。封、達辭以山郡初附,未可動搖,不承羽命。

這裡用了一個“連呼”(俗稱“奪命連環call”),一個“令”字,為何說此處不妥呢?你關羽是漢中王心腹,可我劉封也是,親疏上差不多;你關羽董督荊州,官職較大,可我劉封不歸你管,東三郡從地盤上歸屬於漢中,行政領導上是劉備直轄,沒有直屬上下級關係。可以說從官僚的角度來看,幫你是情分,不幫你是本分,因為直接領導劉備並未直接下達攻擊襄樊的軍令。

第二:劉封也很驕傲,劉封的驕傲是在行動上。

雖然劉封也並未直接懟回去,但是打了一個“太極”——“辭以郡初附,未可動搖,不承羽命”。那麼對於這個事情,劉封是為了洩私憤故意不出兵而找的一個藉口還是真有難處呢?從後面發生的一系列情況來看,可能真有一些難處。建安二十四年五月份,劉備和曹操結束漢中爭鬥之後,才讓劉封出發,順沔水而下和孟達會師於上庸城下,算著時間,應該也接近七月份了,而七月份,關羽就發動了襄樊之戰,士兵的休整時間並不多。而申耽和申儀這兩條地頭蛇從後面的舉動來看,絕對是《讓子彈飛》中“黃四郎”之類的地方實力派,甭管上庸郡這個地方名義上是姓劉的還是姓曹的,其實他真正的主人都姓申。如果倉促出兵,打贏了,皆大歡喜;打不贏,連退路都斷了。而且這是沒有劉備命令,名不正言不順的出兵,就跟《亮劍》中李雲龍打平安縣城一樣,打贏了無功,打敗了有過。


「國史010」相愛相殺的好基友-劉封和孟達在上庸的日子

李雲龍私自打平安縣城


第三:其實這也不意味著完全不能出兵。

如果平時關係好,冒點風險,替關二叔扛一把也是可以的。但是二叔居然在養父面前說那種話,替他擔風險,不值當的,還是坐觀成敗穩妥。

其次,劉封和孟達的矛盾激化了。

他二人的矛盾為何激化了呢?首先要看劉備的安排,孟達帶著自己的人打的好好的,從秭歸翻山越嶺打到了房陵,並且佔領了房陵縣,而且正準備打上庸城。瞅著我軍士氣,漢中主戰場也勝利了,瞅著上庸郡申耽申儀那兩個牆頭草,此時進軍就等於“撿人頭兒”了。可不料,領導這個時候派乾兒子來了,明面上是輔助孟達攻打上庸,實際上是奪了孟達兵權而且搶了“嘴邊的肥肉”,這就屬於明目張膽的“搶人頭兒”了。孟達心裡頭肯定不忿兒,但是這命令是漢中王下的,還能怎地?只能忍了。

但是劉封這邊年輕氣盛,又仗著是領導乾兒子,越發的飛揚跋扈,驕橫的不得了。後來劉封奪其儀仗鼓吹這事兒就相當於不僅奪走了你的裡子,還要了你的面子。孟達什麼人啊,原來跟法正一起迎接的劉備入蜀的,法正的功勞和地位就不用講了,劉備賬下最紅的紅人,紅得發紫,諸葛亮都得暫避其鋒芒。可是孟達呢,混到如今這地步,居然被這黃口小兒侮辱。不忍了,反他孃的。就帶著自己的人跑了。到了魏國,他就被樹立成了典型(對於統戰來講非常有意義),有了魏文帝給他撐腰,很快又聯合牆頭草申耽申儀兄弟二人重新佔領了東三郡。劉封被打的丟盔棄甲,只能狼狽的隻身逃回成都。也許到這個時候,他才明白,他的東三郡跟關羽的荊州是唇亡齒寒,荊州守不住,東三郡也沒有太大意義。

劉備此時的心情是非常複雜的。劉封沒有幫助關羽,最終關羽的荊州集團覆滅,劉封是要承擔一些責任的,但是從流程上來看,又挑不出什麼大毛病,頂多就是個沒有大局觀。但孟達這個事兒就嚴重多了,因為他的原因逼走了孟達,又失了東三郡,喪師失地,其罪當斬。但是這事兒能全賴劉封嗎?不能,因為這事兒多少有劉備自己的態度在裡面,待會會在後面詳細闡述。劉封雖然有罪,但是他畢竟是自己名義上的兒子,劉備還是下不去手。

此時,諸葛亮來補刀了,《三國志 蜀書十》

諸葛亮慮封剛猛,易世之後終難制御,勸先主因此除之。於是賜封死,使自裁。

都說這關羽人緣不好,看來這劉封人緣也不咋地,不然,怎麼這麼多補刀的。



所以,人多發跡於自己的長處,而最終敗於自己的短處。

《易經》中六十四卦,其他卦象都是吉凶參半,唯獨這“謙”卦完全是吉祥的,可見老祖宗誠不我欺也,做人還是低調點好,都別太拿自己當幹部。



預知後事如何,請聽下回分解!如果對歷史感興趣,請掃描下圖二維碼,關注【邏輯讀史】!


「國史010」相愛相殺的好基友-劉封和孟達在上庸的日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