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喇沁旗乃林鎮:金融扶持種養業走進春天裡

打開一扇窗 看見內蒙古


內蒙古日報記者 徐永升 通訊員 孫景山

喀喇沁旗乃林鎮:金融扶持種養業走進春天裡

陽春3月,內蒙古赤峰市喀喇沁旗乃林鎮一片復工復產的熱潮。

走進赤峰盛祥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工人們正在標準化養殖棚舍內餵養水貂。這家位於乃林鎮北山根村的特色水貂養殖企業,貂舍61,425平方米,冷凍加工庫房4,000多平方米,目前水貂存欄16,000多隻。該企業安排當地剩餘勞動力30多人就業,優先安置當地貧困人口就業。法人王豔峰介紹:"目前,企業已復工100%,公司已經簽訂合同,從丹麥購入水貂1,700只,去年企業年實現銷售收入2,000多萬元,今年力爭把疫情造成的損失彌補回來!"

喀喇沁旗乃林鎮:金融扶持種養業走進春天裡

在整齊劃一的北山根設施農業產業園,農民毛鵬飛在這承包了8個溫室大棚,種植油瓜,現在進入盛產期,每公斤價格在2元以上,附近的蔬菜批發商每天來此採購。棚內有2人正在採摘,並將摘下的油瓜分類裝箱。他把油瓜運到棚外,外面的客戶正在等待裝車。毛鵬飛介紹,種植油瓜的優點是病蟲害少、好管理,很少用農藥,是綠色蔬菜,生長期較短,可及時調整種植結構。現在8個棚的油瓜已經收入14萬多元,今年的效益估計很不錯。

來到福勝村肉牛養殖小區,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小區內飼養員,有的正在撒料喂牛、有的清理牛糞,一派忙碌的景象。福勝村肉牛養殖歷史悠久,是肉牛養殖大村,養殖規模達到100頭以上的就有10多戶,小區年出欄肉牛1,500頭左右。"近幾年肉牛的市場比較好,養殖效益比較可觀,村民養殖的積極性很高。豐富的玉米秸稈是肉牛的優質飼草料,在小區集中飼養既符合環保要求,還利於擴大養殖規模。"福勝村黨支部書記張明說。

喀喇沁旗乃林鎮:金融扶持種養業走進春天裡

養殖大戶張強笑著說"我養牛20多年了,去年養牛250頭,平均一頭肉牛淨賺4,000多元。帶動精準貧困戶1戶,就業扶貧2戶,安排本村農民就業3戶。今年計劃擴大養殖規模,再增加50頭,我必須抓住這個好機會!"。

喀喇沁旗乃林鎮:金融扶持種養業走進春天裡


乃林鎮種養業的勃然興起,離不開金融的"造血"。喀喇沁旗中昊小額貸款有限公司是一家以發放小額貸款業務的企業。董事長徐相城說:"公司註冊資本5,000萬元,現有員工38人,在全旗9個鄉鎮2個街道辦事處和1個工貿園區範圍內建立了4個辦事網點,支持種養農戶、個體工商戶和中小企業。目前所有工作人員全部到位、無一缺崗。公司復工以來,已發放小額貸款76筆,累計發放貸款1,148萬元。同時公司為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捐款10,000元,員工38人全部捐款,捐款總額6,930元,積極履行社會責任。"

喀喇沁旗乃林鎮:金融扶持種養業走進春天裡


預約來公司辦理養牛貸款的養殖戶王燕明介紹,中昊小貸公司的人員對養殖戶情況很瞭解,都是種養殖業的行家能手,對市場行情和信息變化非常熟悉,他們經常到養牛戶家裡,一頭牛經他們上下一看,估計的重量一般不會差到5斤。遇到農戶特別忙時,他們還幫我們一起喂牛、掏糞。公司給借錢非常快,被農民稱為的村金融的"及時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