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组织一场高质效的模拟法庭

如何组织一场高质效的模拟法庭


如何组织一场高质效的模拟法庭


本文共计3,959字,建议阅读时间11分钟

天同首席合伙人蒋勇律师曾说:“庭审是一个各方参与且不可逆的过程。对于诉讼律师来说,法庭才是真正的主战场。想要把一个过后无法后悔的环节放到之前来进行,那只能是模拟法庭”。


所谓“开弓没有回头箭”“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因法庭审理是不可逆的,所以正式开庭时的“精彩盛放”,其背后却是模拟法庭上的“万般磨砺”。但以模拟法庭的“非正式性”去推演、展望一场可以“定纷止争”的正式庭审,这样高性价比的行动仍值得提倡和推崇。故借“办案手记”向诸位介绍“如何组织一场高质效的模拟法庭”,抛砖引玉,期待与各位同仁再次探讨。


一、吃透案情:三招三式练内功


天下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亦没有完全相同的案件。以诉的三要素定位一个案件,不同的案件在诉之主体、标的、事由必定存在点滴化的差异。即使身经百战,依然要在客户委托案件时,认真研究每一个案件。故模拟法庭前夕,首要任务就是吃透案情。吃透案情既在“案内”,也在“案外”:不仅要消化案件的证据材料,还要了解案件背景。


正如张无忌修炼《九阳神功》,“他心无挂碍...手中只留下第一卷经书,先行诵读几遍,背得熟了,然后参究体会...练完第二卷经书,便已不畏寒暑。只是越练到后来,越是艰深奥妙,进展也就越慢...第三卷整整花了一年时光,最后一卷更练了三年多,方始功行圆满”。


吃透案情,亦需循序渐进。三个具体招式如下:


1.第一式谓之“草记大事”。“大事”应记两大项:案情大事与争议大事。疑难复杂案件之所以复杂,主要原因有诉讼周期长、证据材料多、争议焦点更具开创性等。基于此,事无巨细的字斟句酌显然不利于案件材料的消化,在删繁就简这一问题上,“草记大事”不失为妙招。


基于疑难复杂案件诉讼周期长的特点,通过时间要素的罗列,构建“什么时间发生了什么事儿”的基本事件框架结构,案件的基本事实情况便跃然纸上。以时间的点勾勒事件的面,在完善细节时逐步消化证据材料。由此“什么人在什么时间做了什么事,后来这件事发展到了哪一步”的事实概况就基本呈现。一式练就,脱离“草记大事”亦能向自己或他人复述案情梗概。


2.第二式谓之“他山之玉”。案例与法规检索的重大意义在于拓宽论证方向、预判案件走势。正如我们所知,疑难复杂案件裁判的理论深度及实务精度要求较高,单纯依靠个人思辨难以充分把握案情与争点。因此,借鉴类似案件裁判思路、学习相关专题实务文章就显得十分必要。检索的数据库是开放的,根据不同的检索目标,裁判文书网站、微信、知乎、百度等都可以被选择。以裁判文书网站为例,作为全球最大的裁判文书公开平台,想要在浩如烟海的裁判文书中找到匹配的类案并学习其裁判奥秘,离不开恰当的检索方法,常见的检索方法为“关键词抓取法”。


在参照类案的基础上,对争点的论证既应当有事实理解层面的,也应当有法律适用层面的。所以就法规的检索而言,其目的通常表现为:该法条的立法精神及其如何适用,进而推知该法条是否适用该案。正如我们所知的法律论证应当“基于法律展开事实”,法规检索的落脚点不仅在于为事实理解的论证“找出口”,而且也有可能上升到为原审裁判的说理“找差错”,如通过检索保证、担保责任等相关法律及司法解释,找出原审裁判在法律适用方面的错误,进而据此提出代理方案。


3.第三式谓之“洞察乾坤”。案件根植的专业背景与故事背景应当被挖掘以回应案情理解,辅助形成内心确信。隐藏于纠纷背后的故事固然冗杂,但蕴藏其中的专业价值与背景价值应当被给予足够的重视。深挖案件的背景故事,其目的不仅在于促使自身站位当事人角度,理解其行为的动机与初衷,还有助于加深对当前涉案行业、领域的交易习惯或方式的理解、更多维地提出诉讼策略。于此之外,案件的背景知识不仅在于帮助我们理解案件证据产生的缘由,还在于法庭陈述及文字论证中更有力地说服法官、推动法官内心确信的形成。


二、庭前讨论:千人千面过高招


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同的人对于案情的认识与理解往往是存在差异的,而恰是这种差异回应了案件应被精深极研的需求。在吃透案情与案例检索、法规检索的基础上,就案件的基本事实及其争点进行汇报,“该案的基本事实是什么,其争议焦点是什么,我认为可以这样应对”即“案件汇报+诉讼策略”的基本框架便搭建起来。


1.罗伯特议事规则下的案件讨论,以案件汇报人提出的“动议”为中心,参与人员依次机会均等地发表自身意见。在立论方面,案件汇报人必须立场明确、态度鲜明地提出观点及主张,而其他参与人员需结合自身认识,就案件汇报人的观点、主张提出附和或是质疑,同时说出论据。在回应问题与接受质疑中不断地循环往复,案情会更加明晰,方案也会更加完善。


2.庭前的讨论应当敢于试错,敢于充分、大胆地披露不同角度的观点、方案及其支撑论据。真正庭审中差之毫厘谬以千里的失误并非诉讼律师所期待的,所以在走向法庭之前的观点不分对与错。


实践表明,庭前讨论的结果往往是超越期待的,譬如参与人员很有可能会就案件提出新的争点,抑或对争点的理解提出不同的方向。虽然,这样的反转对于汇报者来说或许是残酷的,冲击了汇报者前期对案件所作的努力,但是对于当事人及其权益来说却是温柔的、美好的。


三、模拟庭审:千磨万击还坚韧


高质效地模拟庭审是以己方代理工作为中心,通过模拟法官及对方代理人等角色,按照庭审流程进行“对抗式”演练,从而使己方代理律师能够厘清代理思路、正视诉讼策略。


1.模拟合议庭成员的选择至关重要。在对争议事实深度剖析的层面上,合议庭人员的选择至为关键,因此合伙人律师或具备法官职业背景的律师是最佳选择。此外,引入第三方评估专家的做法也是值得推崇的。受邀的外部专家通过参与案件的审理过程,对争议焦点的归纳与总结以及更为专业的法庭发问,既能够对代理方案提供更加针对性的建议,也能向客户揭示诉讼的风险。


2.优秀的模拟对庭律师才能成就“一出好戏”。正如我们所知,在己方出庭律师向法庭讲述属于自己的故事时,“在法律事实与法律规范间来回穿梭”的论证之路也就开启了。但“如何讲好自己的故事”中“讲好”不仅是在自己的一方天地里言辞凿凿,而且还应当通过法律的适用为故事找出路,所以对方律师的针锋相对是必要的,基于复杂案情及法律适用的争议,对庭律师对抗性的观点可以帮助己方律师快速跳出原有思维定势,弥补完善故事的不足之处,从而使故事讲得通,让法官能够形成内心确信。


3.细微之处成就高质效的模拟庭审。对模拟庭审细节方面的把握,才能助力“出庭”、“对庭”与“合议庭”入戏。与真实庭审的契合度越高,模拟庭审才会越有效。若某些环节相比起真实的庭审“有过之而无不及”,那么就更能有效地实现模拟庭审目的:增加案件预判结果的准确性及对己方出庭律师进行压力测试。比如法庭询问环节,模拟法官应当尽可能多的将疑问抛向己方出庭律师,甚至可以极端地预设对庭律师的观点正确,以问句的形式对案件的事实细节及案件背后的故事向己方出庭律师进行发问,对己方律师进行压力测试。


四、庭后复盘:三省吾身识大体


复盘是围棋术语,简单来说就是棋手把棋局对弈的过程重走一遍。庭后的复盘是模拟法庭活动的沉淀与结晶,通过反思诉讼策略的构建、举证质证的逻辑及法庭辩论的漏洞,以期真正有效地指导正式庭审,夯实、巩固既有的思辨成果,在真正庭审中一举成功。庭后复盘应当注重两点,一为时效性,二为全面性。


1.复盘贵在时效性。模拟庭审是参与各方充分调动、积极论证的过程,庭审细节的定格是短暂的、容易消散的,打铁贵在趁热,复盘应当及时。一次延误的复盘造成的伤害是不可估量的,比如应当被及时修正的细节漏洞因复盘延误导致正式庭审的“功亏一篑”。


2.复盘应注重全面性。全面复盘包含法官综评、对庭律师与出庭律师互评、客户意见反馈等要素。复盘目的是暴露己方出庭律师在庭审表现中暴露出的问题与纰漏,各模拟人员站位角色立场给予己方出庭律师修正、指导意见及建议。


模拟法官作为公正无偏倚的角色,是双方律师想要说服的对象,面对这些说服性的表达,法官的点评无疑回归到“哪一方说的在理?为什么他说的在理?他说的那几点打动了自己?”等方面。通过点评双方的论证过程,模拟法官可为己方律师在选词用句与逻辑结构等方面提供更多的指导。之外,庭审发问环节应当是模拟法官点评的重点。因法官可能从任何角度提出与案件相关的问题,看似无厘头、刁钻古怪的问题,或是缘于某一观点与证据方面的瑕疵,抑或是只言片语表达上的漏洞。不过这些问题才能构成代理律师与法庭的有效对话,也是法官查明案情、形成内心确信、检验法律适用的关键所在,所以在模拟庭审时发现这些问题并且进行及时修正,远胜正式庭审中茫然不知措施。


对庭律师在复盘时是己方出庭律师的最佳助攻,“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因诉讼地位的不同,对方律师的角色任务更具明确性,其视野往往更加清晰、有力,所以对方律师从对抗性的视角给予的点评,能够最大程度地帮助出庭律师发现逻辑漏洞,完善庭审策略。


客户对案件事实及细节等方面的把握无人可替代,故复盘时客户反馈意见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客户往往基于自身利益的考量,既关注己方出庭律师的方案可行否,也关注对庭律师提出的刁钻古怪问题及抗辩角度。基于对事实方面事无巨细的把握,客户的点评往往能够引导己方出庭律师完善对案件细节的把握,填补代理方案中的细节漏洞。


五、结语:躬行实践获真知


模拟法庭是备战庭审的最佳方式,也可以理解成为胜算增添砝码的有力武器。通过制作案件大事记,检索案例与法规,结合对案件背景的考察,带着问题开展讨论,披露争点、琢磨争点、接受差异,在模拟庭审中仿真演绎辩与论、是与非,在无限接近的真实中感受诉讼策略的漏洞、在庭审复盘中思索瑕疵的补救。一场高质效的模拟庭审,既回应了客户的诉讼期待,预判案件的结果走势,也能够使出庭律师更懂得武装与防备,淡然面对真正庭审中可能出现的法官追问、对方发问,从细微处夯实内心已形成的确信,从容不迫地迎战真正的庭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