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方名家:胡希恕——去偽存真《傷寒論》

胡希恕(1898—1984),漢族,生於遼寧省瀋陽市,是我國近代著名中醫經方臨床家、教育家。被日本中醫界讚譽為“中國有獨特理論體系的、著名的《傷寒論》研究者、經方家”。


胡希恕青年時拜清末進士、名醫王祥徵為師學習中醫,於1919年參加瀋陽市政公所中醫考試,獲取中醫士證書並個體行醫,後於1931年在北京個體行醫,與陳慎吾、謝海洲等老中醫辦學,傳播中醫學術。


1952年經北京市衛生局批准,開設北京私立中醫學校。1958年調入北京中醫學院任內科學教授、附屬東直門醫院學術委員會顧問等職。


胡希恕一生勤於臨床,並一直在臨床、教學一線,其明確指出經方醫學採用的是六經八綱辨證體系,是神農-伊尹湯液學派,不同於《黃帝內經》的臟腑經絡辨證體系,明確提出了仲景學說和《黃帝內經》理論學術淵源不同;揭示了辨證論治的實質,即基於患病機體一般的規律反應的基礎上,而適應整體的、講求疾病的通治方法;其臨床注重方證,更是揭示了半表半里實質,並提出了“方證是辨證論治的尖端”等學術思想。


胡希恕不僅學術成果突出,被譽為開創經方醫學研究新局面,而其臨床療效也十分突出,已故北京中醫藥大學劉渡舟教授稱讚胡希恕先生“臨床擅用經方,出神入化”、“群賢會診,惟先生能獨排眾議,不但辨證準確,而且立方遣藥,寥寥幾味,看之無奇,但效果非凡,常出人意外,此皆得力於仲景之學也。”


胡希恕先生一生治學嚴謹,在世時沒有專門的著作麵食,只在《北京中醫學院學報》和《北京中醫》發表過文章。現在世面上看到的胡希恕的著作:《經方傳真》、《中國百年百名中醫臨床家·胡希恕》、《中國湯液經方》、《解讀張仲景醫學》、《胡希恕病位類方解》、《胡希恕講傷寒雜病論》、《胡希恕講金匱要略》、《胡希恕溫病條辨拾遺按》等,都是其學術傳人衛生部中日友好醫院馮世綸教授系統整理了胡希恕先生的部分學術思想,整理出版的。


《傷寒論》自宋代以來,都被內經化,各個醫家都試圖用內經解釋《傷寒論》,導致了《傷寒論》的實際療效大打折扣,甚至造成了現在人以為中醫是慢郎中的形象。而胡希恕提出了《傷寒論》和內經是兩套不同的醫學體系,還《傷寒論》的真面目,由此在國內掀起了一股經方浪潮。


胡希恕學術思想已經成為目前經方界的一面旗幟,其學說易學易用,驗之於臨床,療效突出,在國內及國際中醫界都擁有巨大的影響力,目前我們已經多次召開了胡希恕學術思想研討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