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劉基前知三百後知三百年,為何不告訴朱元璋朱棣將來可能會謀反?

V視界小科剪影


這個都是扯淡,誰能前知三百年,後知三百年,劉基聰明過人,對當時的局勢判斷比較準確,對一些人性判斷的也比較準確,而且充滿人生智慧,所以後人就把他神話了,和諸葛亮一樣,但是誰能料事如神呢,劉基雖然懂得功成身退的哲理,但是最後還不是被虐的很慘。有時候都自身難保,又怎麼會前知三百,後知三百呢?除非你相信神神鬼鬼的迷信?而我們現在做為新一代的人,知道這些都是不存在的,所以不用想,沒有人會知道那麼遠的事情會是什麼樣?但是我們不得不承認有的人得確比普通人聰明太多了,而且還有趕上天時地利人和。比如天資、環境、學習、教育等等一系列的因素。



太陽愛上月亮


第一點,劉基是否真的前知三百年後曉三百載,無從考究!

第二點,劉基如果真的有此神通,他或許告訴了朱元璋朱棣事後會有此政變,但是朱元璋聽了事情的原尾之後覺得朱棣有帝王之氣,放縱之!亦或者朱元璋聽說此事後,不以為然,覺得占卜星象之說,不可做為立世之根本,更願意相信自己的眼睛!

第三點,朱棣的政變,並算不上謀反。是建文帝削藩在先,朱棣眼看性命不保,這才奮起反抗!

第四點,如果劉基能看出朱棣政變,自然能看出太子朱標早逝,他為何不將此事告訴朱元璋呢?

第五點,或許是因為他也告訴了朱元璋朱棣的功績:改革官制、親征蒙古、收復安南、派鄭和下西洋、編修永樂大典、定都北京!





蜜蜂採劇


在明朝建立後,劉伯溫因其功績顯赫,被任命為太史令,主要負責朝廷天文、曆法等。有次朱元璋正在吃燒餅,而劉伯溫剛好有事求見,因為知道劉伯溫總是料事如神,因此想考一下他。於是把燒餅用碗蓋住,然後問其碗下何物。劉伯溫觀察片刻即微笑道:“半似日兮半似月,曾被金龍咬一缺,此乃燒餅也。”朱元璋十分高興,對劉伯溫稱讚不已。

隨著時間的流逝,朱元璋年事已高,他越來越擔心明朝的國運,生怕子孫守不住自己辛苦打下的江山。後來朱元璋連續幾天做噩夢,夢到京城被攻破,於是連忙找來劉保溫解夢。劉伯溫掐指一算,好像算到了什麼,但是又不敢洩露天機,就告訴朱元璋必須要加固城防。

朱元璋十分疑惑,南京城已固若金湯,為什麼還要加固?劉伯溫看出了朱元璋的疑慮,就接著說:“臣觀都城雖鞏固,防守嚴密,似覺無虞,除非燕子飛入京。此城御駕盡親征,一院江山永樂平。”朱元璋見狀也清楚有些事不可以直接道破,就沒有太過在意這句話的含義了。

其實這句話裡的“燕子飛入京”就是指燕王朱棣帶兵攻破南京城的事,而永樂就是朱棣在位時的年號。也就是說當時劉伯溫已算出朱棣日後會發動政變,想暗示朱元璋,只可惜朱元璋沒有參透其中的意思。


惪州元良1978


《明史》記載“基博通經史,於書無不窺,尤精象緯之學。”所以說劉基有經天緯地之才是不誇張的,這在古代屬於帝王學說,不是誰想學就能學的。歷史上類似的比較出名的還有諸葛亮和王猛。

這種人奇門八卦都懂,看面相什麼的都是小道,天下大勢才是他們的追求,而且這種“算”並非完全的憑藉玄之又玄的形而上學,很多都是憑藉他們超人的智慧和對世事的洞察,來穿透未來所籠罩的一片片迷霧,勘破真相。

但也不是什麼都能算,首先算者不自算是鐵律,不然上方谷早也把司馬懿父子燒成灰了。其次卜卦有代價的,冥冥之中自有報應,所以真正懂這個的是慎之又慎的。

雖然前知三百年、後知三百年可能有點誇張了(個人覺得非常誇張),但現在這個問題我們假設他能。

那麼劉基為什麼不告訴朱元璋朱棣謀反?

我認為原因有以下幾個:

  1. 我認為劉基不會把自己能知後三百年的能力告訴朱元璋,為啥?朱元璋知道了肯定問大明到時候亡不亡?怎麼說,說假話?首先劉基是個正直的人,這和他品性不符,其次這樣一來自己的道境就廢了。

如果告訴朱元璋真話呢,朱元璋肯定要阻止明朝被滅。如滿清、順賊,大西賊直接誅十三族,而且還要讓劉基獻策。這種種下來,實在是有傷天和,劉基不怕報應嗎?

而且劉基知道這麼多,朱元璋豈會不忌憚他,他可是掌握著大明的命門啊!劉基豈美能好死?

所以我判斷朱元璋可能不知道劉基能知道的這麼多。

2.劉基為什麼要告訴朱元璋?

朱允炆聽信腐儒讒言,一上位就忘了給老朱的承諾,迫害宗室,這樣的人親情都不顧了,還會在乎什麼?

而朱棣呢?

  • 六師屢出,漠北塵清。至其季年,威德遐被,四方賓服,受朝命入貢者殆三十國。幅隕之廣,遠邁漢唐

北掃蒙元,難徵安南,七下西洋,修書大典,文治武功,哪個不行,開創了永樂盛世!

歷史沒有如果,咱也不知道朱允炆當政數十年,能搞出什麼結果,但歷史告訴我們朱棣做的很好,為天下,為百姓,這都是一個好的選擇。

所以,為什麼要告訴朱元璋呢?順其自然讓朱棣即位不好嗎?

3.冒的風險太大

有算命的告訴你,你兒子將來會搶了你孫子的家產,但是能把你家發揚光大,你作為家族第一代創業者,你會怎樣,殺了兒子嗎?

我覺得不會,尤其朱元璋種非常重視親情的人,只是因為別人算的一卦,一種可能,就殺了自己兒子,我覺得他不會。而且很大可能會把這個算卦的誅九族。

就算不清算劉基,只要不殺了朱棣,朱棣當皇帝后弄死他,還不是鬆鬆的,劉基死了可還有兒子啊,除非他想絕戶。

綜上三點,劉基不論為了天下蒼生,還是為了自己家人,都不會向朱元璋說,哪怕他真的能算出來。


煮酒論千秋


第一點,劉基是否真的前知三百年後曉三百載,無從考究!

第二點,劉基如果真的有此神通,他或許告訴了朱元璋朱棣事後會有此政變,但是朱元璋聽了事情的原尾之後覺得朱棣有帝王之氣,放縱之!亦或者朱元璋聽說此事後,不以為然,覺得占卜星象之說,不可做為立世之根本,更願意相信自己的眼睛!

第三點,朱棣的政變,並算不上謀反。是建文帝削藩在先,朱棣眼看性命不保,這才奮起反抗!

第四點,如果劉基能看出朱棣政變,自然能看出太子朱標早逝,他為何不將此事告訴朱元璋呢?

第五點,或許是因為他也告訴了朱元璋朱棣的功績:改革官制、親征蒙古、收復安南、派鄭和下西洋、編修永樂大典、定都北京!

綜上,劉伯溫是聰明人 ,這個從火燒慶功樓就能知道。 狡兔死 ,走狗烹 。朱元璋大殺開國功臣, 就算他真有這個能耐 ,也不會傻到告訴朱元璋, 更何況說劉伯溫的預知能力也有待考究 。劉伯溫後來想的是如何全身而退 ,但最終還是沒能逃過朱元璋的魔掌。連自己的老命都保不住,又如何保大明千秋萬世?



當代曹植


劉伯溫早已預測出朱棣會造反,也在著名的《燒餅歌》裡暗示朱元璋,但可惜朱元璋沒有領悟,朱元璋沒有詳徇亦或不願詳徇?朱元璋曾當著劉基的面自信地說南京城角堅固,他日既使有敵來犯,只要君臣統軍嚴密防守,敵軍勢難攻破,定能固若金湯安享太平。劉伯溫沉吟片刻說道:“巨觀都城雖鞏固,防守嚴密似覺無虞,除非燕子飛入京。此城御駕盡親征,一院江山永樂平,禿頂人來文墨苑,英雄一半盡還鄉。”其中“燕子飛入京”暗藏玄機,朱棣被封為燕王,城牆是堅固,人不易進入,但燕子卻可以飛入京城。果然,後來太子朱標早逝,其兒子朱允炆即帝位,不久實施削藩,早已尾大不掉的燕王起兵造反,史稱靖難之役。建文四年(1402年)六月十三日燕軍進抵金陵(南京城)金川門,安衛金川門的將領李景隆和谷王為朱棣開城門迎降,皇宮一把大火,建文帝生死去向不明。旋即朱棣登大位建永樂朝。


重生的精靈


第一:這“前知三百後知三百年”的說法不可靠,沒這麼神;就算是,也只是說能預測事情的發展趨勢,稱讚他的神機妙算。我覺得比較可信的是:劉伯溫學貫古今,分析推理能力非常強,可以通過一點小事推斷出大概的全貌,給人的感覺就是能預知未來。

既然是推斷就不一定完全正確,只能說預測中的概率較高。即便這樣也不能百分百肯定,不確定的謀反之事不能跑去跟皇帝說。

第二:謀反這種滅族大族,沒有鐵證不能隨便說,而且還是沒發生的,推斷的未來的事情,說出來誰信。就算你說了,皇帝也信了,那皇帝肯定會採取措施,到時候沒反成也是很有可能的。再者,萬一朱棣得知此消息,打消了謀反念頭,豈不是實打實的誣陷。

這樣一來反而給自己帶來誣陷他人的罪名。而且朱棣不是一般人,他是皇子,身份尊貴,誣陷皇子的大罪可不敢惹。對朱元璋那種狠人,你這雖是為了他好,結果他反手就送你一個滅族,也是很有可能的。為保命,不能說。

第三:如果劉伯溫真的能預測到朱棣謀反,而且算的很準,也就是說朱棣無論如何都會謀反。要真這樣,那麼不論他做什麼都無法阻止事情的發生。天道不可違,劉伯溫這種能知天命的人當然也懂這個道理,為遵循天道,他更不會說。



十分之七君


這只是小說家言,是演義,不是正史。

在民間,劉伯溫是諸葛亮一樣的人物,可以呼風喚雨,可惜都是演義。劉基確實長於謀略,而且是軍事方面的,堪稱算無遺策,朱元璋曾評價其:“吾之子房也。”相反,名聲更盛的諸葛亮的主要成就反而是政治方面,他于軍事並不如《三國演義》中描述的那般出神入化,“多智而近妖”,他治軍的長處,軍紀嚴明而已。

劉基功大不自矜,最終僅封誠意伯,後又多次固辭朱元璋進爵之意。劉基為人正直,不畏權貴,也因此得罪了李善長、胡惟庸等權臣,最終被胡惟庸毒死。

假使劉基真能前知三百年,他又何必仕元?他若能後知五百年,又豈會算不到自身之死?然亦不愧一良臣也。


文談舊事


古代能預算天機的人不直接說透,講究天機不可洩露,擔心招來殺身之禍,對於國家大事,以及未來走勢的問題上,劉伯溫也曾有過預言,作為與朱元璋一起打天下的夥伴,在建國後他經常出入皇宮,與朱元璋一起討論國家大事。有一次朱元璋詢問劉伯溫,“如今城防堅固,防守十分嚴密,為何還要加緊駐防?”

劉伯溫沉吟片刻說道,“臣觀都城雖鞏固,防守嚴密,似覺無虞,除非燕子飛入京。此城御駕盡親征,一院江山永樂平,禿頂人來文墨苑,英雄一半盡還鄉。”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當時朱元璋並沒有詳詢,或者說不願意詳詢。

看上去南京城防堅固,防守嚴密,沒有什麼不妥。但是正所謂燕子飛入京,說的就是燕王朱棣起兵造反,一院江山說的是骨肉相殘,永樂平說的是朱棣的年號“永樂”。所以劉伯溫早就已經預見了燕王朱棣後期的行為。

由此也可以看住劉伯溫對於國家動態的把握與預言真的是十分厲害,朱元璋可能理解劉伯溫說燕王的事,只不過朱元璋不願相信和深究罷了,畢竟當時明朝開國不久,需要的是修養生息。



滿山紅遍


劉伯溫是聰明人 這個從火燒慶功樓就能知道 狡兔死 走狗烹 朱元璋大殺開國功臣 就算他真有這個能耐 也不會傻到告訴朱元璋 更何況說劉伯溫的預知能力也有待考究 劉伯溫後來想的是如何全身而退 但最終還是沒能逃過朱元璋的魔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