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場疫情,讓我看清了人生的3個真相


這場疫情,讓我看清了人生的3個真相

災難過後,我們需要反思


疫情真是一面放大鏡,它放大了我們的生活實際,讓我們更加清楚的看清了自己,確切地知道了自己應對風險的那點能力,知道自己真的還不夠努力。同樣是居家隔離,一些人不僅沒耽誤賺錢,還把生活安排的井井有序;可另外一些人不僅暴躁焦慮,並不停為自己的事業和家人的生計唉聲嘆氣。這些差距平時看不出來,疫情一來就凸顯的清晰無比。

這場疫情,讓我看清了人生的3個真相:

1.再好的防護也抵不過自己的免疫力

這次疫情來勢之兇猛,超過了所有人的預計。以至於,至今也都沒有找到最為有效的藥物進行精準治療。

尤其是疫情爆發之初,醫生根本就不知道用什麼藥物才能控制病情。就連鍾南山院士也坦言,“新型冠狀病毒目前沒有特效藥,關鍵是要做好預防,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提高自身免疫力,最大限度減少染病率。”

在醫療專家看來,其實現有的醫療手段也無非就是幫助人恢復和增強機體免疫力。這也就意味著,最終戰勝病毒的其實並不是所謂的特效藥,而是我們自身的免疫力。那些所謂的特效藥,其實就是我們幫助我們恢復免疫力的援兵,在我們免疫力與病毒的鬥爭中落敗的時候來幫我們重新奪回並佔領陣地。

所以,如果你想要健康地活著,那就好好的提升自己的免疫力。多運動,堅持鍛鍊,加強營養,不熬夜,杜絕不良的生活習慣,這樣才是確保我們能夠好好活著的保證。

這場疫情,讓我看清了人生的3個真相

兩男子沿鐵路步行外出打工走錯路被勸返


2.未雨綢繆,是我們最該具備的能力

這次疫情摁下了全國的暫停鍵,經濟社會陷於停頓。全民居家隔離的這段時間裡,一些人由開始時的為疫病擔憂焦慮轉為現在的為生計擔憂著急。要知道,並不是每個人在家躺著都有收入,更多的人是工作一天才會有一天的收入,不工作就沒有收入。對他們而言,只有出去工作,才能繼續把日子熬下去。

這不是玩笑,有些人的窮困,只有經歷過的人才能體會的到。別的不說,看看街邊上那些翻檢垃圾箱的大爺大娘們,任憑社區幹部們怎麼勸也都會堅持每天出去撿拾紙殼箱、塑料瓶等賣錢。他們有的戴著口罩,有的乾脆連口罩也都沒有戴。他們不怕死嗎?當然不是!只不過他們是被生活所迫,不得不那麼做而已!這些人,你可以跟他們急,可以跟他們講防疫隔離,可是你沒辦法幫他們解決房租、水電費、醫藥費和一日三餐這類具體而又實際的問題。

別以為就他們的處境不好,其實有工作的人也不見得就比他們好多少。現在,有幾個人肩上沒扛著房貸、車貸、育兒費、養老費、醫藥費、醫保社保和孩子學費的?甚至有些人還要按時還花唄、白條、信用卡,一旦停工失去收入,生活怎能不立即崩塌。

最苦的是,很多人年前就交了辭職報告,以為過完年疫情也就結束可以外出找工作了。現在才發現,當初的決定實在是太過草率。如今不但是工作不好找,就算是好不容易找到工作,薪資也比先前差著一大截。

這還不算,最關鍵的是,因為防控的需要,有些人根本就出不了家門,找工作自然也就成了痴想。雖然已經有多地開展網上招聘了,可真正通過網絡應聘的又有幾人?況且,網絡給人的安全感也存在諸多疑問。

雖然這樣的情形並不是每年都會遇到,可隨著環境的惡化,誰也不敢擔保今後還會不會發生類似的、甚至比這更為嚴重的其他疫情。這就要求我們要在安寧的日子裡未雨綢繆,儘可能的做好萬全的準備,避免再度陷入這種難堪的境地。

這場疫情讓很多人都對生活有了更新的認識,也對自己有了更深入的瞭解。實際上,相比於上一輩人,我們已經失去了危機意識。我們這代人少有人會再去儲備糧食、肉蛋等物資,所以再遭遇疫情時才會慌亂不已。

所謂手裡有糧心裡不慌,平時多一分準備,難時就多一分保障。未雨綢繆,是我們最該具備的能力。

這場疫情明白無誤地告訴我們,留足應對不時之需的過河錢是多麼的重要。

隔離在家,很多人都沒有了收入,那種急迫實在無以言表。這些人平時看別人搞副業還要笑話人家不務正業,現在卻後悔自己的收入單一,以至於疫情一來就讓自己陷入無比窘迫的境地。

在這個多變的時代裡,多技能謀生正變得越來越重要。我們不可以放棄主業,但我們也不得不考慮主業之外的其他賺錢渠道,以最大限度地提升自己的謀生本領。

類似新冠肺炎這類的突發公共事件,誰也不敢擔保會不會再有下一次,只要我們的賺錢渠道是固定的,就仍會有減少甚至中斷收入的可能。而在突發的公共事件面前,單一的收入來源意味著我們不會有更充分的選擇權,也不會有更多的應對辦法。一旦中斷收入,我們只能面對無奈的等待、彷徨、焦慮與無助。

因而,讓自己變得更有賺錢能力,並讓收入的渠道變得更多元化,有利於化解未知的風險,也有利於提高我們的生存技能,更有利於改善我們今後的生活。

現在,疫情防控漸進尾聲,我們有必要靜下心來問問自己,除了主業之外我們還會什麼,一旦失業我們還能不能很好的謀生?我們現有的積蓄夠不夠維持全家人三到六個月甚至更長一段時間內沒有收入的生活?

如果不能,那麼我們就該思考,到底該怎樣改變這種被動。一方面,我們要控制慾望,減少支出,不讓自己再沉迷於網購而隨意的消費,讓工資每個月都見底;另一方面,我們要不斷增加儲蓄,讓自己有更多可以調配的資金和資產,以備不時之需;第三,我們要想辦法增加收入,讓自己的資產不斷增加。

在增加收入方面,我們要根據自身情況確定增收渠道。如果主業大有增收的提升空間,則可以通過不斷提升工作能力來增加收入;如果主業已無太大增收空間,則要想辦法通過其他渠道增加收入。可以試著學習自己最感興趣的技能,並通過它獲取工作以外的收入。

除此之外,我們還要學習如何烹飪、如何護理、如何急救,以及特殊情況下的謀生與自救本領。

我們無法預知今後會有什麼樣的事情發生,我們當然也不希望今後的生活會有意外。可是,生活不會因為我們這樣期望就確保我們能一直安寧,世界也不會因為我們這樣期望而不發生足以顛覆我們一切的改變。

我們需要未雨綢繆,需要為自己和家人準備不時之需的各種技能和物資。類似疫情這種虧,吃一次就夠了,不要讓下一次類似的事件再度綁架我們的人生。

這場疫情,讓我看清了人生的3個真相


3.管理好自己的情緒,才能管控好自己的人生

疫情爆發後,人們紛紛搶購口罩、酒精、消毒水、雙黃連、退燒藥……。反正,只要跟疫情相關的東西,人們就都會搶購一空。

其實,有些東西即便是搶購回家,使用的幾率也都十分微小,甚至有些東西根本就沒有使用的可能。比如雙黃連,有些人搶購回家無非就是為了讓自己有個放心的保障,至於用上之後有沒有效果,誰會去管呢?人們寧願相信的是有備無患。

疫情高發時,全國都在進行小區封閉、道路封鎖,讓絕大多數人在家隔離。這原本就是控制疫情擴散的最好辦法,可是有些人卻因忍受不了處處封路檢測,進出小區都要檢查登記並憑證出入的規定而對工作人員怒目相向,甚至不惜張口大罵、動手打人,將自己被隔離在家的狂躁歸罪於為我們守護安全的檢測點工作人員,進而引來全國人民的怒罵和法律的嚴懲。

居家隔離,是對每個人自我管理的一種考驗。那些自律習慣好的人,一直堅持著固有的生活節奏,讀書鍛鍊、工作學習,一切依然依舊,情緒平和得似乎生活從未有意外發生;可不自律的人,他們或者成天昏睡,或者無日無夜的刷微信、打遊戲,恐懼、焦慮、暴躁,情緒如同膨脹的氣球,隨時都會有爆炸的危險。

弱者易怒如虎,強者平靜如水。這場疫情,見證了一些人的格局和實力。疫情中那些蹭網學習的孩子,武漢方艙醫院裡臥床看書的患者等。這些人在疫情中表現出的那份沉靜令人感動,他們臨危不亂直麵人生,他們堅信風雨過後必有彩虹。

拿破崙說,能控制自己情緒的人,比拿下一座城池的將軍更偉大。我們堅信,能控制自己情緒的人,就能掌控自己的人生。而內心強大的人,早就戒掉了情緒。只有那些弱者,始終被情緒所左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