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間新能源貨車的一次奇葩遭遇

和大家分享一下疫情期間新能源貨車的一次奇葩經歷。

2020年3月6日,正值庚子年新冠肺炎抗疫的關鍵時期,下午3點左右,我們接到了一個任務,是運送一批共享電單車從銀川到大武口,並且投放到指定的區域。考慮到要到市內核心區進行投放,其他車輛限行,所以我們決定採用4.2米純電動廂式貨車運輸,沒想到這一個決定讓我們體驗到了一次奇葩之旅。

由於還在新冠疫情防控期間,各方面還沒有完全復工,所以我們的團隊還沒有完全開工,司機師傅都還在家裡待命,所以趕快聯繫在家的司機師傅做好第二天上班的準備。第二天早上,按客戶指定時間到達了裝貨地點,快速的裝車完成以後,車隊就出發了。剛走出了兩公里,車隊的一輛車出現了故障,無法啟動也無法行駛,只好就近連拖帶推的送到了一個臨時停車場停放,貨物還在車上放著。

我們車的車都是某品牌的廂式貨車,正常情況下滿電可以行駛150公里,從銀川到大武口單程是70公里,再加上市內行駛的路程,再扣除車輛低電量容易出現的限速以及突然不能行駛等問題,所以每次到了大武口都必須要再去充電才能返回銀川。

卸完貨之後我們就去公交公司充電,正常情況下半小時就可以充滿電開始返回了,但是當我們興沖沖的到達公交公司以後,果然看到了公交公司大門外面醒目的疫情防控標語和戒備森嚴的值班人員,在表達了想要進站充電的意願之後,值班人員面無表情的指了指大門外面貼的標語,“疫情期間,外來車輛人員嚴禁入內”,經過詢問和對方解釋,我們明白了,這是來自於主管單位的要求,因為公交公司情況特殊,所以嚴禁外來人員和車輛進入。在舉國“抗疫”的情況下這樣的標語到處都可以見到,並且也都在嚴格執行,我們能理解也 願意配合。可是寧夏都已經連續好多天新增為零了,到處都是號召復工復產的消息,我們也正是運送復工復產物資才到達這裡需要充電的。可是面對這樣的標語我們和工作人員都很無奈,儘管我們和工作人員都知道現在其實已經很安全了,可是這是”上面的意思“,所以誰也不敢擅自做主放我們進去充電。經過一番軟磨硬泡,最終我們還是沒能進入公交場站去充電。

後來,經過了無數個電話,碰壁無數次,被各種各樣的冷冰冰的拒絕之後,我們在離這個地方有5公里的另外一個倉庫找到了一個慢充樁,這還是輾轉有熟人給打電話介紹,人家看面子才讓我們充電的。如果快充樁,半小時就可以充滿,慢充樁10個小時可以充滿,但是這也沒辦法,就像一個溺水的人抓住了一根稻草,有勝於無,於是,在衝了整整一下午,車輛充到50%的時候,我們踏上了回家的路,並且在晚上八點回到了出發的地方,在整理單據和其他物品的同時,我們用半個小時的時間把車輛的電量又充滿了。

這就是疫情期間新能源貨車的一次奇葩遭遇。寫的有點亂有點倉促,可是我們有幾點感慨。

1.在充電樁網絡普及的情況下,新能源汽車其實很方便很實用,並且節能環保。還非常省錢、

2、有關部門在執行有關政策時,真的要考慮根據實際情況靈活變通

疫情期間新能源貨車的一次奇葩遭遇

電動汽車充電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