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谈刚需

关于外语口语是否属于大学生的刚需,单就这个问题谈一谈。

外语专业相关学生,外语口语毫无疑问属于刚需,但非“强刚需”,我称其为“弱刚需”。

“强刚需”上一篇专门谈到,应试科目重要、且难度较大的属于“强刚需”,应试科目不太重要、或者对于该学生难度不大的属于“弱刚需”。但刚需的强弱界线并非鸿沟,有时候是可以通过外界影响而转化,售卖保险和保健品就是典型例子,所以,我们经常调侃罗振宇售卖焦虑,罗振宇就是充分利用了保健品和保险的营销思路,只不过,保险和保健品的出售者售卖的是恐惧而已。

书到用时方恨晚,为什么进入社会后购买课程练习外语口语的职场人士越来越多,因为“重要但不紧急”的“弱刚需”转变成了“重要且紧急”的“强刚需”。

大学生尤其是外语专业的大一入校新生,即是售卖“恐惧”和“焦虑”的最佳时期,口语提升则可以很容易由“弱刚需”迅速转化成为“强刚需”。

所以,没有一尘不变的“刚需”,弹性刚需也需要弹性思维来看待并

继续谈刚需

采取对应的营销方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