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上課,拼孩子的自律性,更拼父母的監管力

“監督不是約束,而是真愛”

在家上課,拼孩子的自律性,更拼父母的監管力


要想在家上網課有效果,需要兼具以下四方面要素:孩子的自律性、課堂的吸引力、老師的責任心、家長的監督力。

這四個要素哪個最重要?

孩子自律性是關鍵,這個自然不必贅述。那麼哪個最能夠在網課特殊時期發揮重要作用呢?

我認為是家長的監督力。

為什麼?原因有二:

第一,課堂吸引力和老師責任心在學校教育中顯得更為重要,而在家上課老師總有種鞭長莫及的無力感,總感覺學生在屏幕那頭竊喜:你倒是鑽出來打我呀~打我呀。呃呃呃,等到為師瘦成一道閃電吧,我就可以鑽出來收拾你了。

第二,孩子習慣的養成需要一個從“他律”到“自律”的過程。如果孩子從小一直是家長看著盯著哄著學習的,那麼即使到了初中,他也還是沒長大,仍舊處於“他律”階段。

那家長說,我總得放手吧?要放手,但是不能放得太急,就像學走路的小孩,放手太快要摔跟頭的。

放手前要有個“假裝攙扶”的階段,讓孩子從“他律”順利過渡到“自律”。 正式返校後,必然產生兩級分化:自律的孩子越來越優秀,不自律的孩子被越落越遠。

這個寒假,必然會出現許多黑馬,也會有很多墜落的星星。

那麼,你是衝出的黑馬,還是墜落的星星?

一個人的一生應該這樣度過的:當他回首往事的時候,不因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因碌碌無為而羞恥。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一個學生的寒假應該這樣度過:當他開學後回顧假期時,不因蹉跎歲月而悔恨,也不因無所事事而羞恥。

——《黑馬是怎樣煉成的》(子虛烏有)


在家上課,拼孩子的自律性,更拼父母的監管力!那麼如何監管孩子呢?您不妨試試這麼做:

01

監督有據:實時跟進莫輕信

很多家長非常相信孩子,尤其是優生的家長更是對自家孩子信心爆棚,結果呢?很可能啪啪打臉。

昨天我開了網絡家長會,教給家長一些檢查方法,於是有個家長在會後感中這樣寫道:

“我太相信孩子會自覺了,他說拿手機發作業我就真以為是拿來學習的,沒有做到一發完作業就馬上回收手機,剛剛查了手機,孩子今天竟然玩了一小時遊戲,我竟渾然不知!

要知道,這個孩子可是我們班的班長啊,是年級的前十名啊!

這麼優秀的孩子況且如此,您真的確定一定以及肯定您家的孩子坐在電腦前是在認真學習嗎?

  • 他有可能早上在QQ群打了卡之後,又偷偷躲在被窩裡睡大覺;
  • 他有可能進入了直播課堂,但是人不在電腦前,一會上廁所,一會喝水;
  • 他有可能一直坐在電腦前,但是偷偷用手機玩遊戲、刷抖音;
  • 他有可能一直盯著老師上課的課件,但是腦子裡在想著今天中午吃什麼;
  • 他有可能告訴你他在用QQ交流問題,但是有可能和小夥伴聊遊戲裝備……


以上種種,或是明目張膽的“逃課”,或是偷偷摸摸的“隱形逃課”。

其實這些問題,如果家長時時跟進,完全可以避免。簡單教給大家幾個“餿”主意:

第一,查看屏幕使用時間。手機、平板電腦都有屏幕使用時間記錄,可以看到每一個APP的使用時長,我們班家長用這個方法發現了很多秘密~具體操作如下圖:

安卓手機操作如下:

在家上課,拼孩子的自律性,更拼父母的監管力


在家上課,拼孩子的自律性,更拼父母的監管力


在家上課,拼孩子的自律性,更拼父母的監管力


在家上課,拼孩子的自律性,更拼父母的監管力


蘋果手機操作如下:

在家上課,拼孩子的自律性,更拼父母的監管力


在家上課,拼孩子的自律性,更拼父母的監管力


在家上課,拼孩子的自律性,更拼父母的監管力


在家上課,拼孩子的自律性,更拼父母的監管力


第二,不定時巡查。沒事您就以送水果、送水等各種名義去看看孩子。當然最好是不要關門,同時家長在屋外保持安靜。

第三,安裝攝像頭。有的家長說我要上班啊,我沒時間看他幹什麼啊?那就安個攝像頭吧,正對著書桌,沒事就打開手機看看他在幹什麼。(這個主意實在是餿,但是簡單粗暴有效)

在家上課,拼孩子的自律性,更拼父母的監管力


感謝我的中國好鄰居供圖

第四,實時查看班主任的反饋。我每節課都會讓課代表統計到課率,課後作業情況也要反饋,及時告知家長。如果您孩子的班主任給您發來了反饋信息,您一定要及時瞭解孩子的情況,拿出福爾摩斯探案的精神仔細辨別孩子說的是真還是假。

第五,沒收電子設備。上完一天的課必須馬上沒收電子設備。上傳作業需要在家長監督下完成。不允許電子設備進入臥室,尤其是晚上睡前。

第六,學習進程要持續監督。老師如果不反饋孩子的到課率和作業情況,您又瞭解孩子多少?老師反饋的遲到問題,他一週犯了幾次,您能準確說出嗎?我建議各位老師和家長用excel表格建立專屬檔案,每日詳細記錄孩子的到課率、上課表現、作業情況等,用數據說話,讓孩子啞口無言。

02

監督有愛:後勤保障暖人心

將待花開,不等於放任自流。監督不是約束,而是真愛!

各位家長,後勤保障您做好了嗎?

比如,耳機和麥克風。我現在用騰訊課堂直播,經常會有些孩子沒有麥,通不了話,有的孩子回答問題回聲很重,不得不掛斷通話。

如果出現這樣的情況,老師就沒辦法提問,孩子也錯失了互動的好機會。

比如,吃飯時間與學校作息時間同步。我們下午上完課距離晚修只有一個小時多一點的時間,孩子沒時間自己煮飯,如果家長不提前準備好晚飯,那麼孩子就只能吃零食,或者餓著肚子上晚修,等到您做好了飯菜恰好是晚修時間,不得不打擾孩子學習去吃飯。

或者可以選擇提前一天做好,第二天孩子用哪個微波爐自己熱了就能吃。

比如,起床和睡覺時間與孩子保持一致。如果孩子起床了,您還在睡覺,孩子會不會更困嗎?如果孩子睡覺了,您還在看電視,孩子會不會心癢癢?

很多很多的細節,只要您用心去關注,一定會發現。發現了就及時解決,那麼你哪天批鬥熊孩子的時候就多了幾分底氣~

我們班有個孩子總是忘記打卡或者抽查不在,反饋兩次之後,他媽媽給他量身製作了一個表格,詳細記錄了幾點到幾點應該做什麼,打印出來,貼在孩子書桌前,後來果然好了很多。

在家上課,拼孩子的自律性,更拼父母的監管力


我班的好媽媽給孩子做的表格

我想,家長把後勤保障做到這樣的程度,才會問心無愧地安然入睡吧。

03

監督有力:一經發現,嚴厲懲處!

前幾天我姐在家庭群裡發了個事激怒了我:

在家上課,拼孩子的自律性,更拼父母的監管力


事情是這樣的:

外甥女今年高三,是老師眼中聽話的乖孩子。

可是上網課的第一天,她的老師已經上完第一節課了,她還在睡覺!她媽媽去叫她起床,發脾氣耍橫。姐姐無奈,在群裡抱怨。

我很不客氣地告訴姐姐:孩子不聽話,就是家庭教育的失敗!

我教的學生越多,越是發現:優秀的學生背後一定有優秀的家長。

這些家長在孩子的“起跑線”上花了很多精力,所以孩子從小就養成了良好的行為習慣,這些孩子幾乎不敢忤逆家長。

反之,小時候不管孩子的家長,現在管也只能亡羊補牢了。 我外甥女不起床這事我真的很生氣。

我是老師,辛辛苦苦備了一節課,結果學生不聽課,呼呼大睡,這是對我的不尊重,也是對自己的不負責任!

我打電話給她,狠狠地兇了一頓,她認識到自己的錯誤,羞愧難當,後來再也沒出現類似情況。

再給大家講一個我們班的真實案例。

一個學生家長被我在家長群@,告知孩子22:30還沒交作業,起初她忙工作沒看到我的信息,看到時候已經凌晨一點了,她竟然把熟睡的孩子叫了起來,上傳作業!!!事後,還讓孩子給我發了一段語音表達歉意。

試問,這樣的監督力度,哪個孩子敢造次?

在家上課,拼孩子的自律性,更拼父母的監管力


在家上課,拼孩子的自律性,更拼父母的監管力


孩子給我發來道歉的語音

家長監督一定要有力度,一經發現,嚴厲懲處。各位家長千萬別手軟,子不教父之過,現在的縱容不是愛,是害!

04

監督有方:溫和而堅定

怎麼監督,我推薦各位家長看看《正面管教》,學學如何與孩子有效溝通,溫和而堅定地給孩子立規矩、定原則。

假設一個場景:你的孩子在網課時間玩手機,你想要沒收手機。

暴躁媽媽會雙手叉腰,怒吼道:“你看看你,整天就知道玩手機,也不知道學習,現在上課時間你還玩,再玩成績就掉到倒數了……”

於是開啟循環碎碎念模式,孩子不耐煩,開始頂嘴。這是無效溝通,說多少都沒有用!

溫和而堅定的媽媽會面帶微笑,輕聲細語地說:“昨天我們約定了上課時間不能玩手機,玩了就要沒收,現在按照約定我要把手機拿走了。”

語氣平和,卻有不容反駁的力量。沒有碎碎念,但是卻給孩子上牢了緊箍咒。 最後,有兩句話送給各位家長:

第一句: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逝去的時光一去不復返,希望您能在孩子從“他律”到“自律”的過程中能再“假意攙扶”一下,別太自信地撒手,畢竟還是個孩子。

第二句:對老師而言,他有幾十個孩子;對您而言,只有這一個寶貝。您都撒手不管了,老師又奈何呢?

讓孩子在家高效學習,教師與家長共勉!加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