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歷史上明朝皇帝朱棣攻入皇宮時,他沒有著急登基而是殺盡宮中美女,這是怎麼回事?你怎麼看?

何昆峰


朱允炆稱帝后,面對諸多藩王,深感皇權的衰弱。在朱元璋活著的時候,這些人們個個都怕他,但是他一死,這些人就自大起來,很多封王仗著自己叔父的輩分,不把皇帝放在眼裡。於是朱允炆就立刻著手削藩,因為操辦得太匆忙,雖然大部分的藩王都被罷免,但是到了手握大權的朱棣這裡的時候,情況卻完全變了。因為他想用計把朱棣騙到經常,然後對其做一番懲治,所以朱棣就果斷起兵造反,經過四年征戰,終於將侄兒擊敗。



不過這樣的做法畢竟是謀逆,所以朱棣在攻佔南京後,遲遲不肯登基,而是過了好幾天,大臣們反覆勸進做足了戲份,這才同意稱帝。所以,他沒有立即稱帝,和殺宮女是沒關係的,而且大殺宮中美女的事情,也不是發生在這個時候。事實上,殺宮女的事情,和他的一個寵妃有很大的關係。

朱棣登基後,將自己稱帝的消息發給周邊的很多國家,其中就包括朝鮮。朝鮮之前已經受到過朱允炆的冊封,在得知明朝有了新的君王后,便接受了朱棣的敕封。從此朝鮮不但進貢很多金銀,還進獻了大量的美女。當時大明非常強大,進貢過來的宮女都想著傍上朱棣,這其中就有權氏受寵,被封為了妃子。先皇后死後,因為權氏受寵,所以後宮的事情就都由她掌管。


當時後宮有許多朝鮮來的美女,很多人就生出了嫉妒,其中有個呂氏尤為明顯。後來權妃意外死去,就有人說是呂氏下毒將其害死的。後來朱棣言行逼供,宮女因為受不住酷刑,就胡亂編造,並說確實是呂氏所為。因為這件事,朱棣將呂氏、還有很多有點亂聯繫的宦官,都把他們給處死了。因為這件事而死的宮女,就有幾百個。

不過這件事並沒有就此結束,沒過多久,又出了問題。原來那位呂氏宮女,生得也很美麗,她在入宮前後,同族的一個呂姓親戚看上了她,想和她私下歡好。但是人家呂氏的目標是大明的皇帝,所以就拒絕了他。這個同族的呂姓男子是個商人,頗受朱棣信任,得不到中意的女子後,就心裡感到很生氣,所以他就誣陷呂氏下毒。

後來呂氏一族被殺了很多人,但是他卻依然受寵。這個呂姓的商人後來又和後宮的魚姓女子私通,被人發現後自盡,但是朱棣卻很生氣,於是下令審問宮女,結果宮女就胡說他想造反,又互相指認所謂的造反的人,前後因此事牽連進去被殺的,居然有近三千人!


所以朱棣大殺宮女,指的是後來發生的這兩次事件,並不是攻下南京時候發生的。不過朱棣後來為了壓制朝中反對他的人,曾經大肆株連,根據後來的事情推測,也許當年在攻佔南京後,為了避免宮中有忠於朱允炆的宮女來害自己,而下令將這些人誅殺、遣散,這也是有可能的。


小鎮月明


朱棣的靖難有多艱難就不用說了,吃了這麼多苦,也該享享福了。

在他踏進南京皇宮時,並沒有立刻宣佈稱帝,並沒有勝利衝昏了頭腦,而是先把建文帝身邊的親信和姿色上乘的宮女集中起來,向他們盤問建文帝的下落,朱棣想借他們之口說出建文帝是死在戰火中的,當他們按照朱棣的想法說出了建文帝在犧牲在戰火中時,就達到了他的目的,當這些人不在了就算朱允炆沒有死也是死了。這樣他才能安心的坐上皇位。

因為皇帝也就是自己的侄子,這個罪名不能背,他不用有任何的心理負擔,加上建文帝沒有自己的一兒子早夭,另一兒子據說被囚禁五十多年,朱允炆沒有立太子,朱棣自己作為他的叔叔就更順其自然地替他掌管這個江山啦。知道這些真相的宮女還沒來得及對外人說起就朱棣全搞死了,悲哀啊,自古無情帝王家。



古代人都講究一個正統,作為朱元璋的直系血脈,朱棣繼承這個位置也算是名正言順,但是又不想背上一個殺侄子的罪名,群眾還是很講究的,皇帝雖然可以用武力壓制民變,但是管不住千千萬民眾的嘴巴,找個由頭,自己也能順利登基,這就是帝王心術。

雖然手段很殘忍,但是如果朱允炆登基也不一定有朱棣做的好,朱棣雖然用不正當的方法謀奪了皇位,但是他對於明朝的治理也是有目共睹的。畢竟在奪得皇位以後還不能治理好國家,那才是真正的沒皮沒臉,同時也會引起民眾的憤懣!


胖波侃歷史


朱棣是朱元璋的第四子,也是朱元璋的幾十個兒子之中才能最為出眾的一個,但是,因為他不是長子,所以縱使他有當皇帝的野心,卻也跳脫不了朱元璋所定下的規矩。

更何況,朱元璋的長子朱標實際上也不是什麼庸才,也不是什麼婦人之仁的人,他13歲時便知道如何收買人心,22歲時便開始處理政事,後來朱元璋更是為了朱標專門開設詹事院,能力可見一斑。

所以,朱標活著的時候,朱棣只能老老實實地當他的藩王,即便有取代朱標的想法,也不敢冒頭。

不過,誰也沒有料到的是朱標竟然會在37歲的時候英年早逝,朱標的死可以說是改變了明朝和歷史的走向。

如果朱標沒死的話,朱棣絕不敢造反。

如果朱標沒死的話,讓他當幾年或幾十年皇帝,為他兒子朱允炆鋪好了路,朱棣也幾乎沒有造反的可能。

然而,朱標死了,最終導致了叔叔造了侄子的反這一幕的發生。

朱標一死,朱元璋立朱允炆為皇太孫,朱棣能服威望遠高於他的朱標,能服一個毛還沒長齊、也沒有絲毫功勳和威望的朱允炆?顯然不能。

朱允炆在黃子澄和齊泰這兩個“狗頭軍師”的慫恿下,在時機還沒有成熟的情況下猝然進行削藩,殊不知這正好給了朱棣一個向他發難的突破口,一個名正言順地向他發難的理由,於是,朱棣在1399年打著清君側的旗號發動了“靖難之役”。

雖然朱棣知兵,可是說到底他手裡那點兵是幾乎沒有可能打敗朱允炆的,可是,朱允炆確實是一個廢物,到底也年輕了點,好好的一手牌到了他的手裡竟然成了廢紙一堆。

朱允炆不會識人和用人,偏又好聽人讒言,臨陣換帥,用了一個李景隆坑了幾十萬人,這個可能也要怪他爺爺,沒給他留下幾個人,留下的人卻又擅守不擅攻。

朱允炆的婦人之仁也害了他自己,已經撕破臉皮了還在唧唧歪歪什麼別讓我背上殺叔叔的罵名,你要是贏了,誰會罵你,誰敢罵你?可你要是輸了,肯定無數人罵你是個蠢貨、慫貨。

此外,朱允炆得罪的人太多了,朱棣的手都能伸到宮裡收買太監了,實際上,朱棣能夠靖難成功也少不了太監的出力。

朱允炆手裡的牌,即便是慢慢打,不自亂陣腳的話,耗也能耗死朱棣,朱棣之所以能夠取勝,勝便勝在一個“快”字,因為他耗不起,他的經濟實力不允許他耗。

但是,朱允炆亂了,被他視為股肱之臣的黃、齊兩人也慌亂了。

所以,朱棣取得了最終的勝利,讓朱允炆成為了歷史,從此以後明朝的路由他朱棣說了算,朱棣也因此影響和改變了此後二百餘年的歷史走向。

不過,據說朱棣攻入南京皇宮之後,卻沒有急著登基,反倒是在宮裡大開殺戒,更讓人奇怪的是他所要殺的人竟然是宮裡的女人,這究竟是怎麼回事?

只是此事不見於正史,所以我姑妄說之,也請各位姑妄看之,究竟是真是假也請自去思辨。

朱棣不急於登基,反急於處死宮中美人的原因,或有三個。

朱棣率軍攻入皇宮之後,實際上沒有找到朱允炆的人,朱允炆最後去了哪?沒有人知道,但是,朱棣直接對外宣佈朱允炆被燒死了,還有模有樣地讓太監“出帝后屍於火中”,然後又給他操辦了一場葬禮。

朱棣這麼做的原因很簡單,不管朱允炆到底死沒死,他就是要讓朱允炆被燒死一事成為定案,不然他打著清君側的口號而來,清君側完成了,朱允炆還活著的話,他仍然得乖乖回北平去。

所以,朱允炆必須死。

可是,宮中耳目太多了,有些太監算是朱棣的幫手,但是妃嬪和宮女呢?她們說到底是朱允炆的女人,到時候將朱棣作假的事說出去怎麼辦?

所以,只能用一個字——殺!

此外,朱允炆不管怎麼說也當了四年的皇帝,宮裡放著這麼多的美人,他總不可能不臨幸吧?

這麼一來,被朱允炆臨幸過的女人有沒有可能對他產生了感情,又或者懷上了他的孩子?

如果只是對他有感情,對他忠心的話倒還好,只要時間一久這種感情和忠心也會慢慢變淡。可如果是懷了朱允炆的孩子的話,這個孩子一旦生下來,難保不會在將來被有心人利用,從而威脅到朱棣的帝位。

朱棣會留著這事慢慢去查嗎?顯然不會,如果真有這麼一個懷著朱允炆的孩子的女人存在的話,朱棣只要慢一步,這個女人很可能便會在忠於朱允炆的人的保護下逃出皇宮,到時候朱棣到哪找人去?

所以,事急從權,朱棣仍然還是隻能用這一個字——殺。

最後,朱棣急著處死宮人的原因可能還和他自己有關係。

朱棣雖然說自己是馬皇后所生,明史中的記載也說他“母孝慈高皇后”,可是,偏偏在民間有不同的聲音——朱棣不是馬皇后的兒子。

可是,朱棣廣而告之地告訴所有人:我生母是孝慈高皇后!這事便變得很蹊蹺,為什麼一定要這麼強調?是不是心虛?

對於朱棣生母的說法也有好幾個版本,一說他的生母是元妃,說朱棣實際上是元順帝的兒子;一說他的生母是高麗送過來的貢女的兒子;也有的說他的生母是達定妃。

總之,說法不一。

對於這些謠言,朱棣能怎麼辦?除了肯定地告訴所有人自己確實是馬皇后的親生兒子,他只能將宮中一些可能知道箇中所以然的老人給一刀殺了。

他一直強調自己是馬皇后的親生兒子的原因也很簡單,意在說明他是朱元璋的嫡子,在朱元璋的嫡長子和嫡長孫先後死去之後,他朱棣擁有名正言順的皇位繼承權!


史不知味


明成祖朱棣算得上是中國歷史上少有的帝王,精明能幹又心狠手辣,明朝在他的手上徹底完成了四海賓服的壯舉。不過他的性格也有缺點,和他的父皇一樣,朱棣猜忌多疑,剛愎自用,其中在朱棣手上有不少宮女都失去了性命。



朱棣一入皇宮便大肆屠戮宮女,其主要原因就是害怕動搖自己政權的合法性。我們都知道,朱棣的江山是從自己侄子手裡面搶過來的,並且他並不是扯著“造反”的名義乾的,而是打著“清君側”的名義和朱允炆對戰,這從法理上就為自己政權的合法性埋下了不穩定的種子,因為朱允炆如果還在南京城,自己該怎麼對待自己這位侄子,最好的結果無疑就是“禪讓”。

不過朱允炆消失了,生不見人,死不見屍,雖然免了“禪讓”的惺惺作態,但還有一批女人在南京城。如果這些女人裡面誰懷了朱允炆的骨肉,那豈不是給自己沒事找事嗎?這個女人要是生下孩子,以後肯定又有波瀾,所以朱棣出於此考慮,決定斬草除根,一了百了。

不僅僅是剛入南京城的時候屠殺宮女,晚年的朱棣還曾掀起過一場更大規模的屠殺行動,這一次加起來將近3000人,整個皇宮一日之間變得空空蕩蕩,第二次為何屠殺,今天我們就不做分析了。


我是頭條作者歷史十二郎,每天帶你瞭解不一樣的歷史,希望大家給我點個贊,關注一下,路轉粉,不迷路,謝謝各位啦!


是阿維啊


朱棣攻入皇宮時沒有殺盡宮中美女!

朱棣不滿自己的侄子建文帝朱允炆做皇帝,便調集兵馬以“清君側”的名義殺到南京城,來到皇宮門口的時候他卻不著急進去,因為他在等侄子的“皇位轉讓書”。但沒想到朱允炆也是暴脾氣,本著我得不到就毀掉的想法,一把火點了皇宮!這讓朱棣很鬱悶,清君側只是幫助君王清除奸臣,這下卻把皇帝逼死了。

不過朱棣也沒客氣,他進入皇宮後開始著手處理後事,自立為王,改國號為永樂。如果說朱棣進皇宮就殺盡宮女,那麼在宮內的大小事務如何執行?難道讓自己帶來的士兵去做宮女的活嗎?顯示是不可能!朱棣屠殺宮女的記錄在我們國家的史料上並沒有記載,而是記載於古代朝鮮的《朝鮮李朝實錄》!

據《李朝實錄》記載,朱棣兩次屠殺宮女,數量達3000人左右!

  • 朱棣第一次屠殺宮女,是因為寵妃權氏突然暴斃,隨後有宮女揭發權氏是被人毒殺。朱棣大為憤怒,馬上調查這件事,只要有關聯的宮女和太監均被處死,這次事件共有數百人喪命;

  • 朱棣第二次屠殺宮女,是由於宮內有人告發宮女與太監“對食”。本來這種事在歷代宮廷中都很常見,並非什麼大事,但由於朱棣的寵妃王氏剛死,而且據傳言朱棣在生理上有缺陷,因此對這種事情完全不能容忍。在處理這個事件中不斷有宮女被施以酷刑,有些宮女受刑不過,為了能夠逃脫刑罰而編造了一些謊言,說後宮有人想要造反!

要知道不管什麼朝代,造反都是最高等級的大罪!朱棣聽到這個消息自然是非常重視,於是本來只是小小的“對食”事件,最後變成了一場清剿反賊的惡戰。整個事件共有三千多人為此喪命,基本都是宮女和太監。

朱棣兩次屠殺宮女的事件都只是記載於朝鮮古書中,可信程度有多高無法考證,有人認為這是朝鮮故意抹黑朱棣,就是為了不想再向大明朝進貢宮女,因為當時的宮女很大一部分是朝鮮進貢而來。


水煮汗青


中華民族在秦始皇統一六國起到辛亥革命結束清朝統治的兩千多年裡,王爺叛亂並且成功的可以說寥寥無幾朱棣是最成功的,某種程度上說是唯一如此的也並不為過,因為他不僅僅武裝篡位成功還坐穩了江山並且開創了著名的永樂之治。叛亂對於王爺來說是十分危險的,是失敗率極高的,前有漢景帝時期,七國起義,後有明朝正德年間的寧王起義,皆以失敗告終。

在說清楚為何朱棣攻應天皇宮後不久,就立馬開始屠殺宮中女子特別是美女而不是清理整頓,準備登基之前我們先聊聊他們老朱家自己的那些家事。

英明神武的洪武大帝,為了子孫後代能坐穩江山,想盡辦法,終於終三十年時間實行了一套他認為最保險的政治系統,可他駕崩沒幾年自己欽點的繼承人就被自己兒子攆下皇位,葬身火海,或者是藉助火海逃之夭夭總之下場悽慘,十分耐人尋味。

明朝創始人朱元璋是中國歷史上唯一純粹的農民出身而坐上皇位的並且所創立的王朝時間超過兩百年,他沒有任何世家身份,沒有任何背景和班底。所以所靠只有自己,他少時父母因為元朝殘酷統治身染瘟疫相繼去世,隨後大哥去世,最慘的是連一個像樣的墓地都沒有,朱元璋嚐盡人間的疾苦。歷經數十年終於登上了皇位,對於百姓他盡心盡力,可為了子孫統治,他卻殺盡功臣,特別是在兒子朱標去世後,朱元璋更加暴戾。朱標是朱元璋最為滿意的繼承人,除了他長子的身份,也有他為人的敦厚,對於弟弟他是標榜的兄長,對於臣子,他是溫良賢德的太子,如果說朱標能夠多活二十年我們的明朝可能是另外一副面孔至於為何朱標如此受寵大概是朱元璋知道日後的江山需要的是仁厚的帝王,而不是像他這樣過於殘暴,可惜他英年早逝,太子死了那些有實力的藩王都蠢蠢欲動,其中四皇朱棣是被稱讚為最像朱元璋的皇子,中國歷史上四皇子格外容易當皇帝,真的很巧,大概在朱棣眼裡自己也該是除了太子以外最該當太子的事實似乎也正是如此,可惜朱元璋愛屋及烏,居然立皇孫朱允炆為皇太孫,準備讓他繼承皇位,朱棣大概在想,哥哥朱標比我年長,南征北戰,立下汗馬功勞,為人敦厚,大臣都支持,沒辦法誰讓自己生晚了,他當皇帝我忍了,可是他兒子,居然也能踩在我的頭上,讓我屈膝下跪稱皇稱帝,高傲的燕王無法忍受,一團熊熊烈火正在朱棣的內心中燃燒,朱棣知道不將這團火發出來自己早晚要被焚燒而死只因他不甘心。

朱元璋最大的失算就是認為自己留給朱允炆的班底足夠對抗任何皇子,聰明如朱元璋如何不知外放的藩王權利過大,有朝一日如果造反又當如何,所以朱元璋制定了嚴格的軍事標準,和給朱允炆留下了他以為不錯的班底可惜他小看自己兒子了,也高估了自己的孫子。幾十萬的部隊被朱棣用了四年逐一擊敗,瓦解。

朱棣功進皇宮時大概內心是五味俱全的,他喜悅他終於實現了內心的夢想,他惆悵因為他逼死了自己的侄子,他違背了自己一生的偶像也是他父親朱元璋的遺願。

他認為自己的侄子會向自己投降,如果是那樣他會想留他一條活路或者要聽他幾句責罵,可惜朱允炆到死都願意再看他一眼,當他衝進皇宮時所看到的是漫天火光,似乎正是照應著自己的心火終於破殼而出熊熊燃燒,燒盡他的敵人,他終於從朱棣得內心得以釋放,但代價就是他眼前這般,皇宮死屍遍地誰是朱允炆,宮女太監無人能識。

對於朱棣殘殺皇宮美女,宮女等行為,有人說這是怕有美女懷有朱允炆的子孫,日後作亂,這太小瞧朱允炆和朱棣了,朱允炆再不濟想要將自己子女送出宮也是有能力的,永樂大帝又怎麼會擔心一個女子懷有所謂無法確認的龍種,而擔心自己的皇位,古代皇親國戚出生時都要向宗人府報錄信息,皇子更不列外,沒有身份卡碟的皇子是不被承認的,《還珠格格》那樣的劇情只存在小說中。

那擔心自己留在身邊日後不測,大可趕出皇宮,貶為庶女,要知道大開殺戒本就不詳,並不划算。

在我眼裡最合理的解釋,就是朱棣他和自己的父親一樣,朱元璋死時,包括朱標死時,沒有皇子的妃子皆要陪葬,這條規定在朱棣的曾孫子手裡才廢除。而朱棣眼裡大概能為自己侄子做的最後一件事就是讓他死的並不孤單,他要這些女子為朱允炆殉葬。畢竟在朱棣就藩前,他是看著朱允炆長大的,而哥哥朱標對他也是盡心盡力,即便他日後殺盡哥哥後代。但他也竭盡全力開啟了永樂盛世,這難說不是在做給他父親看,他哥哥看,也是在給朱允炆看。你們可以安息。

以上皆為作者個人觀點。歡迎指正。


闡釋君


一.皇帝寶座由來:

朱棣通過靖難之役搶了建文帝朱允炆的皇帝寶座的橋段,大家都熟知了,這不做闡述。

二.朱棣的性格:

聰明(從小聰慧);善忍(建文帝當皇帝之後,卻沒有表露出不滿,暗暗培植勢力);善裝(被懷疑造反期間,裝瘋賣傻,騙過小皇帝以及方孝孺等人。逃回北平藩王府);猜忌狠毒(大肆屠殺宮女,誅方孝孺十族)。

三、為什麼要開展2次大屠殺後宮宮女呢?

1.朝鮮愛妃也走了,不是正常過世,而是塑料姐妹花的呂氏謀害?

當皇帝的時候已經42歲了,他卻是個十分好戰的皇帝,時常御駕出征。公元1410年,生性喜好戰爭的明成祖朱棣親自率軍出征漠北。出征之前,他特地帶上權賢妃作為隨侍嬪妃宮女,隨軍出塞。但是令朱棣沒有料到的是,這位集萬千寵愛於一身的嬪妃竟然在大軍凱旋迴宮的路上得病身亡,葬於嶧縣。

本以為是正常得病而死,想不到卻是同是侍奉在隨駕途中的宮女呂氏謀害身亡(朝鮮實錄記載權賢妃被毒殺。),明成祖朱棣十分惱怒,根本就沒有細查與審案,直接就開展第一次後宮大屠殺100多人,不過這第一次屠殺不是永樂初年,而是永樂八年的事情了。

這件事緣由卻只是朝鮮賈呂氏沒有得到寵幸,心理扭曲,聯合呂氏對自己的姐妹下毒手。

2.後宮骯髒的事,大肆打擊男人自尊心

好不容易又找了個心愛的女人王氏,準備讓她母儀天下之時,生病去世了。朱棣這個男人傷心欲絕,想不到這時候他聽到朝鮮宮女賈呂跟宦官私通這種骯髒的事情之後,他承受不了,雖然賈呂與宦官都上吊自殺。但朱棣開始對皇宮後宮的宮女進行審查之後,發現要“刺殺朱棣的謀反語言”,那就是犯了皇帝的大忌。朱棣對皇宮後宮的宮女與宦官進行大規模的屠殺,據說差不多有3000多人,基本上把整個後宮都給他殺掉了。

據另外一種說法說:“這件事刺激到朱棣,主要是朱棣生育有問題,就是有男性疾病”,造成無法大規模寵幸後宮,故各位看官是否知道朱棣後來的子嗣其實是非常少的。

3.朱棣晚年的昏聵,猜忌,狠毒

朱棣晚年身體衰弱疾病纏身,脾氣變得非常暴躁,經常因為小事懲罰朝廷官員和後宮下人,整個朝廷的人心裡都非常害怕。這也繼承他老爸朱元璋的一模一樣的性格,這也是封建帝王早年勵精圖治,晚年昏聵猜忌,弒殺的真實寫照。

故封建帝王的性格脾性導致跟隨他的命運各有不同,宮女宦官這下層的人那有什麼自由與地位可言,只是封建帝王的刀下亡魂,故可悲可嘆。


歷史伴讀小二


我是【今古言堂】,這個問題我來答。

我們都知道朱棣是朱允炆的叔叔,作為叛亂的臣子,朱棣攻入皇宮為的是什麼?

當然是為了朱明皇室那至高無上的皇位。

而要坐上這個皇位並不是單單依靠武力就可以坐穩的,所以他必須要從兩個方面去著手後才能真正的登上他夢寐以求的位置。

而這兩個方面就是對朱允炆無直接利益關係的人員收服,以及對與朱允炆息息相關人員的清算。

這裡我們先說朱棣對與朱允炆無直接利益關係人員的收服,這個其實也比較簡單,凡是原來跟著朱允炆混的,現在想和我朱棣的,一律收下,這裡面主要包括了朱棣的那些兄弟和勳貴文臣們。先擴大自己的執政基礎再說,沒有了生命威脅,那些人自然會對朱棣感恩戴德,有助於他更快地控制整個明朝的中央政府。

而另一方面,針對與朱允炆有著直接關係的人員,如朱允炆的死忠粉和直系親屬都是朱棣必須斬草除根的目標,這些人即使暫時順服於他,以後也將會是定時炸彈,不知什麼時候就會和不知所蹤的朱允炆串聯威脅朱棣的統治。

而題主所問為何朱棣攻入皇宮,要殺盡宮中美女,我想他當時應該是把宮中所有女人都給殺了,不論美不美亦或是年齡的大小。我們都知道,皇宮中皇帝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利。

古往今來,有無數的皇族子嗣都是皇宮中不起眼的女子受到皇帝臨幸而誕下的。即使沒有子嗣,也可能被別有用心的人所利用,編造出朱允炆的子嗣來。

所以,皇宮中的女子在朱棣眼中,哪怕再美也一個都不能留,留下只會成為他將來統治的威脅,所以他攻入皇宮後殺盡宮中美女,以除後患!

我是【今古言堂】,喜歡我的觀點,可以關注我!


今古言堂


按照朱元璋的想法,自己死後讓太子朱標繼位。可是朱標早死,白髮人送黑髮人。朱元璋痛苦欲絕。

按理說朱標死後,朱元璋應該在剩下的皇子中挑選一位繼承人。而在重多皇子中,朱棣是其中最出色的一位。無論性格,領導力和軍事才能和朱元璋都很像。可是朱元璋偏偏選擇了皇長孫朱允炆做繼承人。


朱允炆稱帝,史稱建文帝。朱允炆稱帝后,立即組織削藩。作為其中最具實力的藩王朱棣心裡那個氣呀。該來的始終來了,在第三年終於削到朱棣頭上了。

本來在朱元璋選朱允炆為繼承人的時候,朱棣心裡就怨恨,現在好了,連小一輩兒的朱允炆都欺負到頭上了。新仇舊恨一起算,朱棣打著“清君側”的口號,起兵造反。朱棣直接殺到建文帝的老巢。

朱棣攻入皇宮時,發現了兩個類似建文帝和皇后的屍體。但朱棣隨後下令殺了皇宮裡所有的宮女。

這是為什麼呢?原來朱棣一方面害怕這些宮女中有的懷了建文帝的孩子,畢竟自己以後稱帝也是名不正言不順的,萬一以後冒出來個建文帝的後代和自己爭皇位,豈不麻煩。另一方面害怕這些宮女中有些受過建文帝的恩惠,以後會對自己不利,總不能整天提心吊膽的過日子吧。於是朱棣心一橫,把皇宮裡的宮女全殺了。


啟程向前


在選擇繼承人的問題上,朱元璋當時所思考的方向是比較明確的,他一直都希望將來繼承大明江山的人要具備仁慈的性格特徵,所以無論是早逝的朱標也好,還是朱標的兒子朱允炆也好,都符合這一標準,因此朱棣雖然和朱元璋性格十分接近,但也因為朱棣的這一特點,讓朱元璋從未考慮過朱棣。

所以當朱棣攻入京城推翻了朱允炆的統治地位時,他當時將宮中的美女都殺盡也符合他的性格特點,他繼承了朱元璋性格中狠辣的這一點,而且是有過之而無不及。實際上在朱元璋將皇位傳給朱允炆的時候,朱棣心中一定是非常不滿的,因為在朱棣看來,自己無論是哪一點都符合繼承人的資格,首先在朱標死後,自己作為朱元璋的兒子,比朱允炆有資格繼承皇位,其次朱棣有治理國家的本事,也有捍衛國家的能力,所以朱棣當時應該是非常憋屈,但畢竟這是父王的旨意,他不好違抗。

如果說朱棣一直都有當皇帝的野心,那麼給他當皇帝機會的這人就是朱允炆自己。朱允炆性格懦弱,這一點朱元璋心知肚明,而朱允炆自己又何嘗不知道,所以他登基之後,一方面要穩定朝政,一方面就開始擔心眾多藩王會自己的統治地位不利。後來朱允炆聽了別人的勸說開始削藩,這個舉動讓很多藩王都人心惶惶,但是朱允炆在削藩的時候,起初並沒有對朱棣這樣勢力較大的藩王動手,而是專挑一些比較好對付的藩王,而這就給朱棣起兵造反的動機,同時也給了朱棣一些準備時間。

後來朱棣造反成功,攻入京城後,也標誌著朱棣的時代已經來臨,當時朱棣開始四處尋找朱允炆的下落,當時有人稱宮中發現的燒焦的屍體就是朱允炆的。雖然朱棣看到了那具屍體,但畢竟不能完全確定這個死的人就是朱允炆,隨後朱棣就下令將宮中的嬪妃都殺死。

他之所以這麼做,首先是因為朱棣生怕有哪個嬪妃依然對朱允炆念念不忘,如果將她們繼續留在自己身邊,沒準會伺機報復,所以朱棣為了斷絕後患,就直接下令將這些女子都殺死,一個不留。其次當時朱允炆的下落不明,無法確定他是否真的死了,如果朱允炆還在,留著這些美女在宮中,如果她們和朱允炆私下聯絡,透露自己的生活和行蹤,也十分危險,所以當時朱棣認為,將這些女子全部殺掉就是明智的決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