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18年18倍的行業龍頭,今年有機會嗎?

今天我們來聊聊招商銀行這家公司。

眾所周知,工商銀行是宇宙第一行,而其他國有銀行也個個是巨無霸級別。

然而,有一家股份制銀行,市值卻超越了國有銀行中的交通銀行和郵儲銀行,它就是招商銀行。為什麼它的規模能做得如此之大,它究竟有什麼優勢,是不是值得投資呢,接下來我就和大家好好分析。

股價分析

這個18年18倍的行業龍頭,今年有機會嗎?


從月線圖我們可以看到,招商銀行有兩輪比較重要的上漲時間窗口,第一次是2005年,一直漲到2007年牛市結束,第二次是從2014年牛市開始,一直漲到現在,說是大牛股也不為過,對比同期幾家大型股份制銀行,例如浦發銀行、興業銀行等,招商銀行的走勢可謂是非常出色了。

這個18年18倍的行業龍頭,今年有機會嗎?


拋開時間久遠的漲幅,看看招行從2014年到現在的月線走勢,不知道大家是否感覺有些熟悉,沒錯,很多行業中的龍頭股都有類似的走勢,比如格力電器、中國平安等。

那麼招商銀行是銀行業的龍頭嗎?顯然,銀行業龍頭是幾個萬億級別的國有大行,但是它們盤子太大了,資金很難從中獲取超額收益,因此資金從股份制銀行中挑選,最終將深耕零售業務的招商銀行捧上股份制銀行的龍頭寶座。

講招行必然繞不開它的零售業務。在西方的定義中,銀行的業務按其服務對象的不同分為批發業務(也叫對公業務)和零售業務,批發業務主要圍繞著大企業和事業單位進行,而零售業務則主要圍繞自然人、家庭和小企業展開,銀行平時給我們提供的服務就屬於零售業務,不難看出,一筆批發業務涉及的資金量要遠大於一筆零售業務,其中可以獲取的利潤必然也十分豐厚,而零售業務的優勢則在於,它的量可以非常大,也就是薄利多銷。

我們先看兩張圖,下面分別是建設銀行和農業銀行2018年財報中的數據,可以明顯地看到,公司類貸款近幾年來都佔主要地位,而個人貸款數額則有較快的增長,一方面展現了國有大行在對公業務不可撼動的地位,另一方面也體現了零售業務廣闊的發展空間。

這個18年18倍的行業龍頭,今年有機會嗎?


這個18年18倍的行業龍頭,今年有機會嗎?


而早在2005年,招商銀行的領導層就在競爭中發現了機遇,那就是向國有銀行優勢並不那麼明顯但是卻存在較大增長空間的零售業務進軍,開始了轉型零售銀行的道路,這一明智的決策使招行跳出了競爭激烈的對公業務,在隨後幾年獲得了較為舒適的發展環境,同時有效降低了資本市場快速發展導致的金融脫媒影響。五年後,招商銀行儲蓄存款從不足2000億上漲到5000多億,轉型零售取得重大成功,同時,淨利潤也實現了快速增長。

這個18年18倍的行業龍頭,今年有機會嗎?


以上是招商銀行第一輪大漲的主要動因,基本面上主要是由招商銀行轉型零售成功,帶動淨利潤大幅增長驅動的。

根據時間軸,我們來到招行股價第二輪大漲的區間2014年至今。這一階段是智能手機普及的階段,2013年,餘額寶正式上線,線上理財開始興起,居民不用將資金存放銀行便可以獲取利息收益,這一舉措極大地衝擊了銀行零售業務市場,銀行吸收居民存款難度增大,正好這時候招行換了一任行長,你說巧不巧,之前提出零售戰略的行長馬蔚華先生卸任,新上任的行長田惠宇先生馬上提出“輕型銀行”的戰略,“輕”主要輕在資產,輕在管理結構,同時也賦予了銀行更多的靈活性,這一下就給了資金想象的空間,之後招行藉著14年牛市起勢,一路上漲至今,期間公司也認真踐行輕型銀行的理念,優化了資產結構,藉助資產規模優勢,實施“一體兩翼”的策略,專注零售業務的同時,在對公業務捲土重來,同時專注金融與科技,創新線上平臺,提出MAU(月活用戶人數)的概念,進一步拓寬了零售業務的渠道,並取得了不錯的成效,實現了業績的穩定增長,為股價的不斷增長提供了保障。

這個18年18倍的行業龍頭,今年有機會嗎?


總結兩輪大漲,實際上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公司發展戰略的變更,使人們對於公司的前景產生了一個向好的預期,而業績則作為輔助工具來觀察預期的兌現,實際上2010到2012年的業績增速更為可觀,但是公司股價卻沒有大漲,一部分原因就在於之前的零售戰略紅利已經在2005年開始的大漲中體現了,而目前這輪上漲就是在輕型銀行戰略和金融加科技戰略的推動下運行的,目前來看,業績也比較好的兌現了預期。

財務分析

我分析銀行一般就考慮兩點,一個是資產質量,另一個是盈利能力。我認為資產質量對應的主要財務指標是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不良貸款率以及不良貸款撥備覆蓋率。盈利能力對應的財務指標主要是淨利潤增長率、淨利差。

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是《巴塞爾協議》中的定義,是國際通用的定義,主要是用來防範銀行出現流動性風險,根據我國監管機構的要求,該比率應不低於7.5%,根據招行的報表數據,該指標在2018年稍有回落,2019年又有所回升,保持在12%左右,顯著高於監管機構要求,和同業相比也處於較高水平。

這個18年18倍的行業龍頭,今年有機會嗎?


這個18年18倍的行業龍頭,今年有機會嗎?


這個18年18倍的行業龍頭,今年有機會嗎?


不良貸款率就不用解釋了,不良貸款撥備覆蓋率就是計提一部分準備金,以防不良貸款收不回來導致損失,比率就是計提的準備金與不良貸款數額的比值。可以看到,從2016年9月份開始,招行的不良貸款率一直在下降,並且不良貸款撥備覆蓋率穩步提升,意思就是,公司資產質量越來越好,而且公司有錢任性,大手筆計提準備金。

這個18年18倍的行業龍頭,今年有機會嗎?


這個18年18倍的行業龍頭,今年有機會嗎?


這是招行的不良貸款率在所有銀行中的排名。

這個18年18倍的行業龍頭,今年有機會嗎?


這是計提的準備金比率的排名。

這個18年18倍的行業龍頭,今年有機會嗎?


從以上分析來看,招行的資產質量那是真的沒的說,佩服就完事了。

盈利方面,從淨利潤增速來看,從2017年中報開始,招行淨利潤增速水平一直在10%以上,今年三季報淨利潤增速同比竟然接近20%,在這種規模大小的銀行中,這一增速也是非常可觀。

這個18年18倍的行業龍頭,今年有機會嗎?


這個18年18倍的行業龍頭,今年有機會嗎?


這個18年18倍的行業龍頭,今年有機會嗎?


淨利差是平均生息資產收益率減去平均計息負債成本率,同時考慮了盈利和成本,越高越好,可以看到,招行淨利差較2016年有所上升,但在股份制銀行中,成績比浦發銀行、興業銀行、中信銀行等略為遜色,不過相較幾家國有大行,這一水平還是不錯的。

這個18年18倍的行業龍頭,今年有機會嗎?


這個18年18倍的行業龍頭,今年有機會嗎?


總的來說,我認為,招商銀行的資產非常優質,盈利能力在同類型或者同規模的銀行中都是可圈可點,是很不錯的投資標的。

投資價值分析

有沒有投資價值,就不僅僅是看股票基本面了,還需要考慮股票的價格。通過以上的分析,我們知道了招商銀行確實是銀行板塊中非常不錯的投資標的,但是同時,它也有著相應較高的價格,在股份制銀行紛紛跌破淨資產的環境下,招行依然保持著1.46的市淨率,從側面就看出來,資金非常認可招行這一優質資產,但是再優質的資產,超過一定的價格之後,風險都會升高,就比如近期的倫敦金,雖然黃金一直是公認的避險資產,但是價格高了,避險作用也跟著失效了,這在招行中也有所體現,從1月23日到3月13日,整個銀行板塊下跌3.7%,而招行股價下跌9.2%,顯然,資金也有些畏高,我個人也認為,當前價位風險大於收益。

這個18年18倍的行業龍頭,今年有機會嗎?


我之前分析了招行這輪上漲的邏輯,主要動力是新任行長提出的“輕型銀行”戰略,主要支撐是不斷兌現的淨利潤水平以及資產質量的改善,但是經過翻倍的上漲,這一邏輯也兌現得差不多了,要重拾升勢,必須要有更加強有力的邏輯作為支撐,目前來看,這一邏輯可能是金融加科技,但是公司目前還未將其作為戰略提出,需要密切關注後續信息。

這個18年18倍的行業龍頭,今年有機會嗎?


另外我目前不看好它的另一點原因是,我對整個銀行板塊不看好。疫情的爆發給我國經濟造成了重大影響,這一影響,體現在旅遊業、餐飲業可能就是一個季度的事情,但是體現在銀行業,這個影響就有“滯後效應”了。比如說餐飲業,等到疫情結束,飲食需求可以迅速恢復,這時候它就可以全力生產銷售,整個營業能力可以馬上恢復,而銀行要做什麼,要給企業提供貸款,幫助企業解決現金流的問題,一來貸款是有期限的,不是貸出去馬上就能收到利潤,二來銀行貸款要讓利,不可能說疫情結束後你還以原來的利息水平貸給企業,因為企業本身現金流就緊張,這樣就造成銀行要在一箇中長期的過程中,把利潤讓渡給企業,因此,疫情對銀行的影響不可能是一兩個季度的事情。

任何上漲都是要有基本面作為支撐的,不然就只是泡沫,銀行這一機構資金扎堆的板塊,主要還是以業績說話,所以短期來看,整個銀行板塊尤其是大市值的銀行,我認為沒有大的行情,疊加對招行上漲邏輯的分析,我認為招行目前投資價值較小。

最後和大家分享一個小細節。去年我在刷朋友圈的時候,就曾驚訝地發現招行聯動b站的廣告,當時我認為,能放下銀行傳統的嚴肅架子,想方設法向年輕集體滲透,那麼這家銀行前途肯定一片光明,目前看來,只是當前的價位和行業環境導致我不看好這隻股票,但是它的優秀資產質量是不可否認的,我也覺得在一個大的時間軸上,它能夠有非常不錯的表現。希望它能夠在未來給我更多驚喜,那時我將會選擇成為它的股東。

這個18年18倍的行業龍頭,今年有機會嗎?


(出於合規考慮,本文內容僅為個人投資思考,不作為買賣建議,據此交易,盈虧自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