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期間自我閉關①

自1.21起,至今“閉關”也有些時日啦!本著“寧願長點膘,也不外面飄”的堅定防疫原則,起初就為自己制訂:努力成為更好的【BETTER】從書櫃裡找出(Book)、堅持(Exercise)、多掌握一種(Tool)、思考與沉澱(Think)、發掘潛能(Explore)、記錄歷程與收穫(Record)的明確目標。

如今,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災難也似乎行將壽終正寢,人們的生活慢慢的逐漸步入正軌。回首這些“黑暗的”過往,有必要總結一下“堅困時刻”是如何走過來的……。

防疫期間自我閉關 Ⅰ

①不可否認的是,沒有互聯網真難以想象該如何度過這些時日!她不僅改變了我們的作息,甚至不誇張的講,她改變了我們的生活方式。

對於崇尚“兩耳不聞窗外事”的我,以前,除非重大事件以外,對紛擾的外部世界興趣缺缺,即便是資訊的獲取也鍾情於固定的網站。

防疫期間自我閉關 Ⅰ

然而,疫情改變了以往的習慣,尤其是過去很少光顧的「頭條新聞」,現如今對其喜愛有加,無以言表……。在這裡可以接觸到很多各界傑出人士的動態;欣賞他們的文采;分享他們的觀點,偶爾還能做互動,不妨也是調劑生活的樂事。尤其在探討某些相互感興趣的人或事的時候,往往也能引起共鳴。

防疫期間自我閉關 Ⅰ

②當看到某位老藝術家參閱世界名著的“書譜”一角的文章後,感慨良多……!就發出如下的感嘆:在我如您相仿年齡時,就書籍而言,只能看到殘破的《小賴子》、缺少前兩回的《紅樓夢》和高爾基的“三部曲”(抄家後的“倖存品”)。而能“暢快淋漓”閱讀的名著,無非是《五卷》《文選》《全集》「紅寶書」。至於小說嘛,只能“選擇”魯迅的作品……,偶爾能借閱到私藏的“禁書”,那簡直如同過年,以至於盛行“手抄本”時【大字報、手抄本成就了一批“書法家”,某些人雖學歷不高但皆有一手漂亮的好字】,甘願冒不可承受之重的風險。能公開閱讀的小說類“世界名著”唯有《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哪怕像《靜靜的頓河》這類的都是在76年之後才得以看到……!

防疫期間自我閉關 Ⅰ

而真正能閱讀到世界名著時,是那些在「新華書店」門外徹夜的等候、是那些在圖書室裡廢寢忘食的日日夜夜,如海綿般吸收、再吸收!這段時光也是咱對世界名著付出最大敬意的時段。然而,看多了之後,發現那不過是在“欣賞”別人的人生,於已只是起到借鑑的作用,不過是平添些感傷、“情懷”和修辭技巧,以致後來很少再看小說類型的書籍,轉而對人物傳記、雜文、時評這類的產生了興趣……。

防疫期間自我閉關 Ⅰ

時至今日,在防控“閉關”這種難得的讀書時間期,就小說而言,除翻閱不知通讀過多少遍的《紅樓夢》以外,哪怕是去看詩詞格律詞牌譜,也依然對小說興趣缺缺……。

PS:(請原諒我對小說的魯莽和不敬,因我是工科出身,現如今更喜歡哲學、歷史乃至於宗教方面的“課外”書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