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爆朋友圈的《想见你》,其中暴露的教育问题,值得深思

疫情期间,各大影院停止营业,而最近《想见你》在这个时期,突然在各大网站爆红,每个人在这部剧里会看到不同的东西,有反复穿越的奇幻,有青春期的悸动,有伍佰的【Last dance】。那其实笑笑老师也说一个超级小剧迷啦~\\(≧▽≦)/~

今天笑笑老师,就要从教育的角度度,给大家剖析一下《想见你》这部剧暴露的教育问题。家长、孩子们注意咯。

刷爆朋友圈的《想见你》,其中暴露的教育问题,值得深思

一、家庭教育的缺失

在剧中陈韵如可能是这部剧最不讨喜的角色,很多网友吐槽陈韵如说【她为什么不尝试多与别人沟通?】【为什么不会打开心门去跟别人交流?】【为什么就不能勇敢一点?】甚至还有人站在黄雨萱和李子维的立场指责谩骂这个女孩。

我们能够看出陈韵如是一个怎么样的人,她孤僻、胆怯、缺乏交流能力,但是陈韵如变成这样和她的原生家庭有很大的关系。

在陈韵如的原生家庭中,她是一个被忽视的人,她的父亲重男轻女,大男子主义,只喜欢弟弟陈思源,而父母在离婚的时候也都在争夺弟弟的抚养权,没有人理会她的感受,她的母亲的【特殊工作】也让她内心非常的自卑敏感,害怕被别人看不起。

可以说陈韵如的家庭教育暴露出很多严重的问题,值得我们反思,环境会影响人的成长,而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共同营造了孩子生命之初的营养环境,如果陈韵如的父母能够给她足够的关爱、包容、重视,她的性格是否会不一样呢?

刷爆朋友圈的《想见你》,其中暴露的教育问题,值得深思

在有二胎的家庭,也要尤为注意家庭教育的过程中对两个孩子的平衡把握,因为孩子的身心发育特点,这孩童时期,她们的内心是非常敏感的,她们会因为一点小事质疑自己,会把小时候父母对待自己的模式和话语内化成自己以后生命的一部分。所以家长不要羞于表达,坦诚的把自己对孩子的爱告诉了孩子,让孩子知道家庭永远是他们坚强的后盾,这样孩子的内心才会充满力量,充满自信!

二、关于青少年的认同感

很多人在看《想见你》,可能会被层层穿越的悬疑外壳所迷惑。

但其实根据编剧介绍,它的内核就是一个关于认同感的故事,认同感又有两层含义:第1个是【自我认同】,第2个是【对他人的认同】。

【灵魂和身体到底哪一个才是真实的自己?】

【一样的外表,不同的性格,她还说那个她吗??】

都拿黄雨萱和陈韵如来举例,她们俩最大的不同就是

黄雨萱有比较强烈的自我认同,她会坚定的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不管别人的喜不喜欢。

刷爆朋友圈的《想见你》,其中暴露的教育问题,值得深思

而陈韵如则没有什么自我认同,她沉默乖巧,就算别人做的事情违背了他的意愿,她也不会反对,甚至还会说对不起,所以两个人明明拥有一模一样的外表,带给观众的感觉却完全不一样。

陈韵如的内向并没有错,她需要的自我鼓励可能并不是一句【再努力一点就好了】【加油你可以的】,而是

【我就是这样与众不同,我就是这样内向,这不是错】

即便这样内向的她其实也被莫俊杰在默默喜欢着,她的身上也有闪光点,比如心思细腻,善解人意,学习成绩很好,只是她自己没有办法看见。这一点上也是与她原生家庭有着极大的关系。


笑笑老师想说的是,每个人的性格都不一样,每个孩子都是一颗别致的星星,有着不一样的气质和个性,虽然有的是天生的,有的则是后天环境影响造成的。同时在家庭教育过程中,爸爸妈妈们应该遵循孩子的意愿,倾听她们的心声,从而帮助孩子营造自我认同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