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好口罩,安顿好家人,我们出征了,上战场?NO,去广交会

我可以用生命做外贸,我们外贸人都可以用生命做外贸,但是客户会不会也舍身相陪?

同一个城市广州,两个展会,不同的命运。

带好口罩,安顿好家人,我们出征了,上战场?NO,去广交会

加工贸易产品博览会延迟

带好口罩,安顿好家人,我们出征了,上战场?NO,去广交会

广交会正在按计划有序筹备

要知道,这两个展会有一段时间是重合的。

的确,广交会是中国外贸的“晴雨表”“风向标”,其他的不是,所以可能不会享受到破除万难也要“各项筹备工作正在按计划有序进行”的待遇。

我们没办法判断4月15日世界疫情是个什么状况,毕竟还有一个月,我们就是用了一个月的严控换回了现在的安定。

希望这一个月,一切回归常态。

但是,我并不看好,因为直到现在,诸国还是拒绝正视这次疫情,就算是高层们正视了,民众的那种倾向性却不是短时间能改变的,例如意大利动不动就各种游行。

一个月,我们足够了,他们,可能还没到最高点。

参展商有两类企业,一类是必须要去没有选择的,一类是可以选择不去的,具体为什么不能说得那么明白。

如果真是这样, 那么标题中那一幕就会出现。

甚至可能出现新一波辞职风潮:我就是辞职也不去!

就如同在疫情不稳的情况下,很多企业强制复工一样的道理。

我公布过,2003年非典时广交会的到场采购商数据:

带好口罩,安顿好家人,我们出征了,上战场?NO,去广交会

03年广交会采购商数据

按照采购商的上升趋势,2003年原本应该有13万左右,结果仅仅来了可怜的23000多,一届三期,就按照25000个参展商算,一个参展商平均不到一个客户。

带好口罩,安顿好家人,我们出征了,上战场?NO,去广交会

曲线图中的这种断崖式下滑一清二楚

参展商可能不需要隔离,但是如果客户的真的来了是一定要隔离的,14天?参展商在展会上接触了客户之后回到家,是不是也必须隔离?

还会有几个来?

某报发文中,我看到了让我惊掉了下巴的说法:

带好口罩,安顿好家人,我们出征了,上战场?NO,去广交会

如果可以这样做,为什么一定要到现场?

为什么要跑到展会现场去用这些高科技手段跟没有到场的客户沟通?是因为自己的公司没有展厅?没有网络?

带好口罩,安顿好家人,我们出征了,上战场?NO,去广交会

各出奇招

当然,我绝对不怀疑我们对于疫情的防控能力,03年面对非典,我们可以做到未出现一例,这次做到也应该没问题:

带好口罩,安顿好家人,我们出征了,上战场?NO,去广交会

当年的报道

但是,我们是去干什么呢?

“对于疫情较为严重的国家或地区,尽量奉行少邀请的原则”,这个做到完全没问题,但是不代表他们不会主动来。

这个我们能想得到,其他的客户难道想不到?

他们还敢来?

来了隔离,客户接受不了,不隔离,我们接受不了!

一次展会,没有几个客户到场,意义在哪?

难道仅仅是因为它是风向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