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有什麼忘恩負義?都是你給對方的太多

(01)

老師,你有沒有發現,一個家中如果有幾個孩子,最孝順的那個,並不是父母最寵愛的那個,反而是父母最不喜歡的那個。

我爸是他家老大,奶奶爺爺最不喜歡他,沒念初中就讓我爸幹農活。我爸自己說過,他瘦得跟小雞一樣,用繩子拉犁在地裡走,因為我爺爺捨不得用牛,我爸在他們眼裡,還不如牲口。

二姑和小叔,寵得就跟什麼似的,結果爺爺奶奶養老,全是我爸出錢,二姑和小叔就跟兩個廢物,也考不上學,工作也幹不了。每次來我們家連吃帶喝還要拿,真是受不了。

我爸是自己出來打工,從粉刷工幹到有自己的廠子。

我現在讀書,就是想報答我爸,所以很刻苦。

嗯,嚴重懷疑他爸不是親生的。

被父母當牲口的長子,打拼出事業。備受寵愛的二姑和小叔,頹廢如垃圾。

為什麼呢?

(02)

哪有什麼忘恩負義?都是你給對方的太多

寵,是把龍養在家裡。

海是龍世界,雲是鶴故鄉。龍這東西騰飛千里,任意西東,你把這麼兇殘的東西養在家裡,必然會養廢的。

(03)

知名情感博主笙暢,說了件怪事:

小區有個妹子,妹子有隻狗子。

每次妹子牽狗出來,都是緊張萬分:閃開,快閃開,這狗子超兇,我拉不住它……然後就聽狗子兇猛的吠叫:汪汪汪,汪汪汪,逮誰撲誰,逮誰咬誰,兇得狠。

但是,如果妹子的爸爸出來溜狗,情況就會大變。

妹子的爸爸帶狗出來,狗子誰也不咬,連叫也不叫,老老實實的跟在主人身邊,走兩步看看主人,再走兩步,再看看主人。對面來了狗,狗子急忙文明禮讓,生恐與別狗發生衝突,那種乖巧懂事,判若兩狗。

就有人問妹子:你爸用什麼妙法,把狗子訓練得這麼聽話?

我爸他……妹子哭了:他訓練個毛線呀,他就是個不負責任的男人,讓狗子為他操碎了心。

(04)

妹子不是亂說,她爸爸溜狗時,真的沒一點責任心。

他出門溜狗,邊走邊看手機,看著看著就入迷了。起初狗子不知道問題的嚴重性,趁機撒歡狂奔,這一奔起來,完了……狗子跑丟了。

迷路的狗子,無限驚恐的尋找家人。可是那小區又是特別的大,狗子根本找不回去,只能等家人找來,狗子才會委屈的哭奔過去。

家人痛斥爸爸:吊兒郎當,不負責任,你對得起狗子嗎?

爸爸低頭認錯:我錯了,以後不敢了……

狗子在一邊悲憤的看著,以為爸爸是真心悔改,就原諒了爸爸。

可過幾天,狗子再跟爸爸出去,繼續撒歡狂奔,突然發現自己又跑丟了……終於,狗子悲哀的意識到,這個爸爸不靠譜。

此後,狗子再跟爸爸出門,就陷入到高度緊張中。走兩步看看爸爸,再走兩步,再看看爸爸……生怕自己丟了,哪還有心思撒野亂叫?

不負責任的爸爸,迫使狗子成熟起來。

狗子說:我太難了。

哪有什麼忘恩負義?都是你給對方的太多

(05)

知乎有個大V,養了只兔子。

人兔合一,感情超好。

他也不知該怎麼喂,就弄一大盆食物,給兔子撂在那裡。吃完了再添。

兔子每天吃得飽飽,百無聊賴,越看主人越不順眼。感覺主人配不上自己。

從此討厭主人。

主人也沒辦法,只能任由兔子討厭他。

如此多日,有天他正在忙,忽然兔子跑上前來,蹭著他的腿,各種溫柔,各種討好。

咦,小兔兔消氣了?

主人很開心。

兔子對他越來越好,彷彿回到了從前。

好奇怪,是什麼喚回了兔子的良心呢……困惑的主人,在屋子裡仔細一看,恍然大悟:

原來,他這段時間太忙,忘了給兔子添食。

食盆裡的食物早就光了,兔子為了吃到食物,不得不改變對主人的冰冷態度。

從此他就明白了。

哪有什麼忘恩負義,都是你給人家的太多!

每天再喂兔子,絕不多給,定時定量,吃完拿走。

結果:他得到一隻完美的兔子。

(06)

知乎大V在講了兔子物語後,又寫了段加粗的話:

報恩是道德需要,而道德需要教化。我們從小被教育孝順父母,尊敬長輩,愛護同學,從沒有說被教育餓了吃飯渴了喝水,道理很簡單,餓了渴了是本能,根本不需要教育。

他說的,應該是對的。

那麼問題來了——到底如何教化,才能夠喚起一個人內心的良知?

為什麼那條狗,主人好好的牽著,它非要咬人狂吠。可當主人不管它時,它卻變得乖巧而富責任心?

還有大V兔,面對充足的食物,對主人各種嫌棄,而當主人改變方法時,才恢復了對主人的親熱呢?

哪有什麼忘恩負義?都是你給對方的太多

為什麼?

(07)

人這輩子,如果沒有人際關係的困擾,絕對幸福無極限。

人際之難,讓許多父母從早哭到晚。窮養吧,怕孩子破罐子破摔,弄出心理陰影。富養吧,怕孩子成了窮家嬌子。教養吧……自己都沒教養,不知道怎麼給孩子以教養。

為人處世更是難。朋友來求助,幫吧,那叫升米恩,鬥米仇。不幫吧……幫他都恨你,不幫更是給自己添了個仇家。

咋辦呢?

——其實,那條狗,還有那隻兔子,已經把辦法告訴我們了:

最好的辦法,是尊重一個人的界限。

(08)

人與人之間,哪怕父子母女,也是距離感、分寸感的。

這個距離和分寸,到底在哪裡?

在這裡:

哪有什麼忘恩負義?都是你給對方的太多

此圖,是一個人的自我認知邊界圖。

就是一個人,感覺自己是這樣子的。

自我最外層的,叫責任區。

責任區,就是一個人成長所面對的責任與義務。你在邊界之外幫助了他,他終生感激。但如果你鑽進他的責任區瞎幫助,他必憎恨你一輩子。

邊界之外的幫助,比如你同學,是個學渣,你教他一套辦法,讓他一下子成為學霸,從此實現人生逆襲。他到老來都會感激你。但如果,你不教他學習的辦法,卻只是把自己的作業給他抄,他抄著抄著,會把你的作業也給撕掉,因為他知道你在害他。

父母養育兒女,或是朋友相處,一定要止於對方的人生責任邊界。如果你一腳踏進來,對方恨你一輩子。如果你守住了邊界,對方感恩一生。

文章開篇的奇葩投稿,看似爺爺奶奶拿爸爸當牲口養,但實際上爺爺奶奶止步於父親的責任邊界之外,所以父親終生感懷。相反,二姑和小叔,爺爺奶奶卻因為溺愛而闖入他們的責任區,所以他們一生也不原諒父母。

自我第二層,是選擇區。

就是尊重一個人的選擇權力。網上講個媽媽,帶孩子去買玩具,寶寶說:麻麻我要綠色的。媽媽說:綠色不好看,咱們要紅色的。寶寶說:麻麻我就是想要綠色的。媽媽大怒:你這孩子咋這麼討厭呢?告訴你綠色不好看的嗎,就買紅色的了,再抬槓削死你!

這樣的孩子長大,就會喪失選擇能力,因為他們的選擇權被剝奪了。

自我第三層,是掌控區。

網上有句話:有一種餓,是媽媽認為你餓。是說有些孩子明明不餓,可是媽媽非要逼他多吃,吃到孩子看見飯就噁心。

這種噁心,是掌控權喪失的生理不適。這類孩子長大,往往會沒有能力掌控生活,會把自己的人生,弄到亂七八糟。

自我第四層,是安全區。

如果一個成年人,老是感覺自己沒有安全感,一定是他的責任區、選擇區與掌控區,全部淪陷了。如果不迅速及時的建立起這三個區域,你會發現,任何人都給不了你安全感,因為這是你人格的殘缺,別人是無法彌補的。

自我第五層,是生理區。

這是一個人最後的防線了。但有些孩子,連這層防線都被侵入。網上有個事兒,一個孩子在臥室睡覺,媽媽昂昂然闖入,撲愣愣掀開孩子的被子。孩子大叫:麻麻,我有私隱權。媽媽冷笑:你這麼重視自己的私隱,出生時咋不穿條褲衩呢?

媽媽是吵嬴了,但孩子的心智與精神,都因此遭受到了嚴重傷害。父母製造這種口舌之爭,純粹是害孩子。

(09)

我們與任何人的距離,一定要立於責任區之外。

無論是朋友,還是父母子女。

只有一種情況下,這個規則才會失效,那就是夫妻私秘相處——但在日常生活中,夫妻也要遵循這個鐵律,否則必會遭到對方反殺。

(10)

對於那些沒有邊界意識的人,人們往往深惡痛絕,切齒痛恨。就是因為邊界的侵入,在心理感受上,等同於生理上的傷害,令人痛不欲生。

希望別人尊重我們的邊界,但我們也要尊重別人的邊界。生活中所謂的教養,就是對雙方邊界的尊重,所以會帶給我們一種異乎尋常的舒適感。只要我們接受過人格邊界訓練,就能夠成為有教養的人,成為在教育孩子與幫助朋友這些事情上,不需要做太多,卻能夠嬴得對方認可的人。現實中的我們,人際距離太過於接近,所以那些於邊界前止步的人,往往顯得不近人情,但如果你仔細觀察,就會發現他們遭遇的麻煩最少,嬴得尊重與認可最多。所以古人說,責近苛,成於嗇。真正負責任的父母,顯得似乎很苛刻,真正能夠幹成事業的人,顯得似乎很冷酷吝嗇,就是因為多數人把握不準人際分寸,所以才會有這種錯誤的感覺。而現在,當你明白這個道理,許多讓你困擾的事兒,有可能就會突然變得簡單起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