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豬油蒙了心,腦子勾了芡”,為什麼偏偏是豬油和芡

俗彥裡常說:“豬油蒙了心,腦子勾了芡”來表示一個人做事糊塗,沒有憐憫和柔情。

語言來自於勞動人民的生活實踐,那麼,到底為什麼偏偏是“豬油”和“芡”呢?

我們今天來一起看看其中的學問吧!

冷知識|俗話“豬油蒙了心,腦子勾了芡”,為什麼偏偏是豬油和芡

1. 豬油

①豬油通常為厚厚的白色或淺黃色固體,符合“蒙心”的物質條件和可行性。

②豬一直都是主要家畜,豬油在古時便於提取,使用廣泛,再次增強其可行性。

③在很多地方,“豬”一向被人們認為是呆頭呆腦,吃飽了就睡得愚蠢的動物,還經常被用作罵人的話語,不自覺帶了貶義色彩,與“豬油蒙心”的隱含意義色彩一致。

冷知識|俗話“豬油蒙了心,腦子勾了芡”,為什麼偏偏是豬油和芡


2. 勾芡

勾芡的學術概念是:藉助澱粉在遇熱糊化的情況下,具有吸水、粘附及光滑潤潔的特點。在烹飪菜餚時,淋入鍋內,使滷汁稠濃,增加滷汁對原料的附著力,從而使菜餚湯汁的粉性和濃度增加。

我們通常認為腦子裡有腦水,如果將其淋入腦中,結果不言而喻。

這也符合俗彥的一大特徵:生動形象,就地取材,易於使用,朗朗上口!

【以上多為瞎編,大家當玩笑看就行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