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山,那水,那春天」脫貧攻堅進行時隴南系列報道之四東西扶貧協作結碩果“陰陽棚”裡種出好日子

「那山,那水,那春天」脫貧攻堅進行時隴南系列報道之四東西扶貧協作結碩果“陰陽棚”裡種出好日子

航拍青島—隴南現代產業園的陰陽大棚

新甘肅·每日甘肅網記者韋德佔 鄭金戈

“陰面種植香菇,陽面種植小西紅柿,充分利用大棚空間的同時還能增產增收,一舉兩得。”3月11日上午,在武都區青島—隴南現代產業園的10座陰陽大棚前,隴南市武都區農牧局高級農藝師趙小平告訴記者,武都區發展冬暖式陰陽大棚,?出了一條致富的新路子。

記者走進“陰陽棚”,看到村民正在棚裡為西紅柿搭架、打杈、澆水,棚內溫暖如春,西紅柿的清香迎面撲來,從河南引進的福特蘇小西紅柿長勢喜人。在大棚的陰面,一簇簇香菇猶如一朵朵“小傘”盛開在培植床上,鮮嫩肥厚。

「那山,那水,那春天」脱贫攻坚进行时陇南系列报道之四东西扶贫协作结硕果“阴阳棚”里种出好日子

陰陽大棚內,一面牆將大棚南北兩面隔開,陰棚種植香菇,陽棚種植西紅柿

趙小平說:“過去我們種植蔬菜,始終有一個難題無法解決,那就是由於牆體遮陽、蔬菜的越冬光照不足,而且在棚內北側差不多有5米以上寬度的土地是廢棄狀態,造成蔬菜減產,資源浪費,農民增收困難。2019年7月,青島市西海岸新區出資1300萬元,建成這10座陰陽大棚,並派出西海岸新區硅谷高新農業技術開發區的6名技術人員組成專家團隊全程指導,夏季陰棚為陽棚降溫、冬季陰棚為陽棚保溫,增產又增收,解決了我們發展蔬菜種植產業多年以來的瓶頸問題。”

在現場,記者看到,大棚內一面牆將大棚南北兩面隔開,北面背光,南面朝陽。趙小平介紹,因為食用菌喜陰,對光照的需求非常低,所以陰棚可以種植香菇、猴頭菇、銀耳等食用菌;陽棚適合種植西紅柿、黃瓜、茄子等各種蔬菜。蔬菜通過光合作用,利用二氧化碳,產生氧氣,供給食用菌;食用菌生長產生二氧化碳,供給蔬菜進行光合作用。這樣一來,陰陽大棚不但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還讓陰陽兩種環境內生長的菜品形成了互補關係,循環利用促進生長。

「那山,那水,那春天」脱贫攻坚进行时陇南系列报道之四东西扶贫协作结硕果“阴阳棚”里种出好日子

村民在陽棚裡管理西紅柿

一座陰陽大棚具體能增收多少?面對記者的提問,趙小平算了一筆賬:“目前我們有10座陰陽大棚,陰棚佔地420平方米,陽棚佔地600平方米,陰棚一期培植菌棒1萬株,產菌1.5萬斤,一年可以培植3期,一期產值7.5萬元,如果農戶租這樣一個棚,除去租金和成本,僅陰棚一年的保底純利潤就是8萬元,這8萬元靠經營傳統意義上的蔬菜大棚可掙不來。”

此刻的隴南大地,春意盎然,武都區石門鎮青島—隴南現代農業產業示範園區內,智能溫室、雙層覆蓋的連棟大棚、育苗日光溫室排列得整整齊齊。工人們正在溫室大棚裡忙得熱火朝天,園區有效帶動了周邊4個村子300多名貧困戶創業增收。佔地總面積900畝的示範項目,成為了東西部扶貧協作的樣板工程,而陰陽大棚,也成為助推當地農業產業化發展的新引擎,農民通過租賃陰陽大棚進行自主經營,收穫了奔向小康的幸福生活。

「那山,那水,那春天」脱贫攻坚进行时陇南系列报道之四东西扶贫协作结硕果“阴阳棚”里种出好日子

陰棚裡種植的香菇

「那山,那水,那春天」脱贫攻坚进行时陇南系列报道之四东西扶贫协作结硕果“阴阳棚”里种出好日子

位於白龍江畔的武都區石門鎮青島—隴南現代農業產業示範園

「那山,那水,那春天」脱贫攻坚进行时陇南系列报道之四东西扶贫协作结硕果“阴阳棚”里种出好日子

航拍形似“M”的陰陽大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