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王》:強烈的自白性呼籲關注社會,蘊含敬畏自然的生態倫理觀

《魚王》是蘇俄著名小說家維克托·阿斯塔菲耶夫的作品,豆瓣評分高達8.9。作品大多取材作者的自身經歷,本書有十三個內容相對獨立的敘事短篇小說構成,但全部圍繞著人與自然這個主題。

小說的核心故事是在《魚王》這一章,講述了人與魚之間的角鬥,同時象徵了現代物質文明與大自然的矛盾。作者用這個故事,表達了他對生態失衡的擔憂。

看完這本小說的人,都會對書中的故事印象深刻。人與自然,可以說是永恆的話題。而在特定的時代背景下,如何保護環境和動物和諧相處,成為人類的追求。在小說《魚王》這一章,魚和人奇蹟般地得救,但從側面也表達瞭如果人類一意孤行,最終的結果將是魚死人亡。

在我看來,《魚王》不是簡單講了十三個故事,更是一本全方位展現人與自然關係,和諧相處之道的小說。從而喚醒人類保護自然、拯救自我的意識,今天我就結合作者的創作手法、以及作品的主題,來分析探討這篇小說的魅力之處。

《魚王》:強烈的自白性呼籲關注社會,蘊含敬畏自然的生態倫理觀

01.創作手法:三個獨特的藝術特點突出小說的主題,強烈的自白性,展現人性複雜,關注社會對人的影響、敬畏自然的生態倫理觀

作者維克托·阿斯塔是20世紀下半夜俄羅斯文學代表人物之一,《魚王》是最能體現作者藝術特點的作品之一。《魚王》有十三個故事,看起來是單獨的短篇小說,但是實際上是具有連貫性的,以不同的角度和方式,交織在一起。

這部小說在當時產生強烈的反響,得益於他在創作上三個獨特的藝術特點。小說中的人物在維克托·阿斯塔的刻畫下,具有極強的真實性,更容易將讀者代入其中。

①以第一人稱展開,具有強烈的“自白”性

小說中的情節,幾乎都來自他的回憶。《魚王》中的“我”,其實就是以他的原型創作的。阿斯塔菲耶夫,出生在西伯利亞的農村。他的父親和大部分西伯利亞男人一樣,都陷入酗酒這個惡習中無法自拔。

在他七歲的時候,他的母親過世了。而他的父親很快再婚,就把他忽略了。阿斯塔耶夫的大部分童年,都是在保育院度過的。後來,他在遼闊的大自然中,找到了歸屬感。他的溫暖不是來自家庭,而是來自大自然。

在我看來,小說中的情節幾乎都來自作者的回憶,這讓他的作品具有極強的感染力。而作者與其說他在講述一部作品,不如說他在跟自己的內心對話。把大自然對他的饋贈,表達在這部小說中。在看這本小說時,可以切身感受到作者的情緒。

《魚王》:強烈的自白性呼籲關注社會,蘊含敬畏自然的生態倫理觀

②小說關注社會對人的影響

《魚王》這部小說,從側面表達了當時的社會問題。要了解一本小說,就要熟悉當時的社會背景。阿斯塔耶夫在寫這部小說時,當時蘇聯的官僚機構冗雜、腐敗橫行,整個社會瀰漫一種悲觀的情緒。曾經被掩蓋的社會問題,開始顯現出來。大眾對於社會思考的問題只有一個,那就是如何賺錢。

作者在判斷社會對人的影響時,關注的是人的整個成長過程,包括成長的影響因素。看起來作品情節簡單,但是人物是飽滿、生動的。

看到這裡,讓我想起了現代社會,對於金錢的追求。如果只是單一的追求財富,而缺少精神世界,很容易讓一個人走上歪路。在思考如何賺錢的同時,也要考慮精神上的追求。

③敬畏自然的生態倫理觀

對於《魚王》這本書,每一章都是相對獨立的故事,但被公認是一部經典的長篇小說,因為所有的故事,都有一個內在的核心問題,那就是人與自然的關係。

從他的作品中看到鄉村的凋零,另一方面還有更迫切的問題。在工業文明的衝擊下,自然生態岌岌可危。通過作者的所見所聞,展現了西伯利亞原野從自然生態到被人類改造的過程。

在我看來,敬畏自然是我們每個人都要做到的。大自然是賦予人類的寶藏,我們從大自然中獲取了資源。但是近年來,可以看到由於人類的過度開發。導致一系列自然問題,比如:全球氣候變暖、海平面上升、氣候條件惡劣等等。而導致的惡果,會降臨在每個人頭上。

《魚王》:強烈的自白性呼籲關注社會,蘊含敬畏自然的生態倫理觀

02.《魚王》所代表的三層含義:人與自然的關係、社會的真實背景、隱喻人類的惡果

阿斯塔菲耶夫寫作的初衷是為了喚醒人類保護自然的意識,通過故事的形式,更加生動的表達出來。每一篇故事,都有其獨特的寓意。

對於小說中幾篇經典的章節,可以一起來看下:

①《魚王》的開篇:暗示人類的破壞和大自然的無私

《鮑耶》這章是《魚王》的開篇,鮑耶這個名字是作者父親和弟弟柯利亞養的一隻獵犬的名字,在當地方言中是“朋友”的意思,它代表的是大自然的忠誠和無私。

在作家父親當小領導的時候,因為揮霍公款被帶走。鮑耶拼命想把他拉回來,結果被押解人員用槍打死。柯利亞在父親被逮捕後,14歲的他在城裡開出租車賺錢養家餬口。但他還是想進行一次冬獵,結果因為氣候的變化。在深山老林中,差點喪命。

到了最後,突然像是看到鮑耶一樣,嘴裡不停地叫著:“耶...耶...耶。"結果奇蹟般得救,但是這次讓他身體遭受重創,幾年後死去。

在小說中出現了幾處細節,比如北極狐沒有按照預期的路線遷徙。這說明人類的破壞,改變了野生動物的規律。無形中給人類帶來災難,而鮑耶代表的大自然的形象,一再想拯救人類。大自然給了人類賴以生存的環境,而人類與大自然和諧相處,才是我們應該追求的。

②《魚王》中酗酒的男人:反映當時社會的真實情況

在《魚王》中經常出現的一類人是喝得醉醺醺的男人,這些醉漢在大庭廣眾之下出醜。在這群醉漢中,有個叫達姆卡的是作者的同鄉,他是個酒鬼,沒有正經的工作。靠著在西伯利亞偷偷打漁為生,但是打到魚,就去換錢買酒喝。喝醉了就在小船上睡覺,把孩子老人都丟給妻子。

這在當時的西伯利亞家庭是很普遍的情況,幾乎每家每戶都有一個酒鬼。從表面上看是酒鬼對家庭不負責任,深層次的原因是複雜的社會因素。西伯利亞是地球上資源最豐富的地區之一,但是由於推出不合理的政策。許多當地居民破罐子破摔,終日酗酒、偷獵捕魚,這其實也是對生活的一種無奈的妥協。

在我看來,社會問題和自然環境是離不開的。一旦自然環境被破壞,會產生一系列的社會問題。在對待自然環境上,一方面要考慮經濟的發展,而同時不能以犧牲環境為代價。這是花多少錢,都彌補不回來的。

《魚王》:強烈的自白性呼籲關注社會,蘊含敬畏自然的生態倫理觀

③《魚王》:人與魚之間的角鬥表明人類和自然之間的衝突

在《魚王》中有一篇跟標題相同的一章,講述了一場人和魚之間的角鬥。伊格納齊依奇是當地偷漁者本領最高的,而且是少數不酗酒的男人,外出捕魚時,鉤住了百年難遇的“魚王”。

他想到爺爺曾經告訴他:有罪的人遇到魚王,比如會遭到報應,但他沒有放在心上。結果一不小心調到合理,被排鉤鉤住。人與魚陷入僵局,他懺悔年輕時犯下的過錯。遠處忽然駛過了一艘小船,魚和人都奇蹟地得獎了。

作者借小說主人公的遭遇,講述了人與自然的博弈。魚王和偷獵者的情節,象徵著現代物質文明與大自然的矛盾。最後的懺悔讓人類得救,要是一意孤行,最終的結果是魚死人亡。從另一個方面來說,保護自然,就是保護人類本身。

《魚王》:強烈的自白性呼籲關注社會,蘊含敬畏自然的生態倫理觀

03.主題呈現:基於小說《魚王》的內容,結合現實生活,談談我從中體會到的人與自然的看法

在這本書中我看到了人與自然關係的失衡,歸根到底是社會制度、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這三者失衡的社會形態。

①經濟發展不能以犧牲環境為代價

在小說中,原本生活在西伯利亞的居民,可以依靠自然資源養家餬口。但是由於經濟和科技的快速發展,嚴重破壞當地的生態系統,當地人的生活遭到影響。在沒有辦法的情況下,他們只能過度捕撈、偷獵。

這種做法會造成惡性循環,自然資源再生的速度,遠遠不如人類的破壞。而當地一味禁止捕魚,沒有考慮到當地人的正常需求。導致他們使用更破壞生態的捕魚方式,糟蹋了大自然。

我們知道大自然是有再生的能力的,但是以犧牲環境為代價,則會讓生態系統失衡。如同多米諾骨牌,到頭來也要拖延經濟發展。人類只有一個地球,大自然和每個人都是息息相關的。對於經濟發展和保護自然生態,應該是並行的關係。不能以犧牲一方為代價,

②保護自然,就是保護人類自己

在小說中,作者通過老一輩人的人總是教育孩子們要敬畏自然,來傳達保護自然的思想。大自然養育了萬物,而在現在的描述中人類的自私,喪失了對大自然的愛。

在捕獲魚王這章中,就體現了這點。要是人類在面對大自然的懲罰時,還是沒有愧疚。而最後的結果是,人類和自然,都會遭受滅頂之災。

對於人類和自然,並不是割裂的關係。我們的生活離不開自然的饋贈,愛護自然是人性的體現。當社會發展時,更要好好的保護自然,才能實現可持續發展的目標。

《魚王》:強烈的自白性呼籲關注社會,蘊含敬畏自然的生態倫理觀

③儘快恢復社會生態和自然生態的平衡

阿斯塔菲耶夫通富有美感的語言描繪出原始森林、葉尼塞河等自然環境的質樸,從他的文字中,可以感受到,他對大自然的熱愛,還有生態失衡的擔憂。

自然的無私和人類的自私,在這本小說中隨處可見。但作者並沒有放棄人類,他還是相信人類,能夠意識過自己犯下的過錯。

對於曾經對自然的破壞,要想辦法彌補回來。保護大自然不是一個人的事情,而是一代代人的傳承。跟破壞環境比起來,恢復社會生態和自然生態的平衡,要漫長許多。但這是我們該做的,為了下一代人著想。

結語:

《魚王》這部通過多篇故事而成的作品,其實是在表達作者對生態失衡的擔憂。到了如今,對於環境的破壞還在持續。這部小說 ,也是對於人類的一個警醒。作者希望以此呼籲全社會行動起來,儘快恢復社會生態和自然生態的平衡。

在大自然面前,人類是渺小的。一旦失衡,將會給人類造成滅頂之災。這是每個生活在這個地球上的人們,需要考慮的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