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解蘇東坡(一) 年少聽聞名臣事蹟,勵志成偉人


分解蘇東坡(一) 年少聽聞名臣事蹟,勵志成偉人

在寫蘇東坡之前先做一碗紅燒肉,的確是我矯情,因為現在的豬肉對我來說有點貴,蘇東坡的年代豬肉是相對於羊肉的廉價肉,是蘇東坡用小火慢燉的方式讓這碗豬肉成為了我們的主流飲食,也似乎只有這食物才能搭起我與蘇軾之間的神交。

這紅燒肉做起來,短則兩個小時,長的則需要八到十個小時,我自己用的是四個小時,先煮後蒸。現在生活節奏之下,可能很多年輕人是沒有時間做這道菜的,但這次疫情之下,或許很多人開始閒來無事在廚房間修煉技藝了,一定也有人像我這般去小火慢燉回味兒時的記憶。

就藉著這個濃油赤醬的味道帶我神往北宋開始對於蘇東坡的探索。

分解蘇東坡(一) 年少聽聞名臣事蹟,勵志成偉人


蘇軾出生於宋仁宗景佑三年出生於四川眉州的眉山,蘇軾所處的時代應該說是宋朝最繁華的時期,盛唐時期最耀眼的那顆星是李白,而對於宋朝來說當屬蘇東坡。

在他寫的長詩《答任師中、家漢公》中有描寫他年少時家裡的情況:“門前萬竿竹,堂上四庫書,”“是時裡中兒,始識長者車。”“烹雞酌白酒,相對歡有餘。”

從這些句子中可以見得蘇軾家境還算富裕,並且有良好的讀書環境,並且他的父親蘇洵便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時常會帶他出門增長見識。

分解蘇東坡(一) 年少聽聞名臣事蹟,勵志成偉人


慶曆三年,當時的蘇軾八歲,在鄉里的學堂裡學習,他老師從朋友那裡拿到一篇時下在教育界流行的文章,石介所寫的《慶曆聖德頌》。這個時期正是北宋抗擊西夏成功,范仲淹大力推廣慶曆新政的時期,在文中石介歌頌了范仲淹、韓琦、富弼、杜衍以及范仲淹未來老師歐陽修等十一人的功績。

年少的蘇軾對這些名人充滿了敬仰以及好奇,於是他便請求老師給他說說這些人的故事,或許是他老師懶得回答,便對他表示你個小屁孩知道這麼多又有何用?

蘇軾表示不服便問老師“莫非這些人是神仙?若是神仙,那我不敢問,要他們是人,我為何不能他聽?”

耐不住蘇軾的詢問又或許是蘇軾的好學激起了老師的愛才之心,就給他一一說了這些人的事蹟,而這些人的名字也在年幼的蘇軾心中留下了烙印,成為他勵志要成為的人。

分解蘇東坡(一) 年少聽聞名臣事蹟,勵志成偉人


嘉佑元年(宋仁宗的第九個年號),二十一歲的蘇軾和十九歲的蘇轍跟隨他們的父親蘇洵離開四川去往汴梁城(開封)參加進士考試。這是他人生第一次遠遊。

“蜀道難,難於上青天!”李白當年曾在他第一次入長安城的時候寫下了那首詩《蜀道難》,當時李白多方尋求關係希望可以得到唐玄宗的垂青,但是無功而返!

如今蘇軾也從四川第一次前往京城汴梁,和李白不同的是北宋的科舉比起唐朝時變得更加規範,文人的機會更多,但是要出人頭地也不是件簡單的事情,對於蘇軾而言這蜀道究竟難不難?

分解蘇東坡(一) 年少聽聞名臣事蹟,勵志成偉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