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子寫忠誠——追憶吳橋縣於集鎮黨委書記孟憲升

34天,在阻擊新冠肺炎疫情的日子裡,每天一袋中藥的他日夜堅守在一線;

彌留之際,他睜開眼的第一件事,是查看工作群的信息,並央求妻子把上級的精神轉發給同事,隨後再也沒有睜開雙眼;

……

2月28日零時剛過,吳橋縣於集鎮黨委書記孟憲升經多次搶救無效,將生命的輪盤永遠定格在了47歲。

面對早逝的英魂,醫生滿是惋惜:“這個病與過度勞累有很大關係,如果提前來複查,如果哪怕早來一天,還有救治的希望……”

赤子寫忠誠——追憶吳橋縣於集鎮黨委書記孟憲升

孟憲升(前)生前在督導防控工作


“疫情一日不除,我們就一日不撤!”

——為官一任,造福一方,他始終保持著旺盛的工作激情,用行動詮釋了一個共產黨員的責任擔當

於集鎮位於吳橋縣中部,距離縣城20公里,下轄40個行政村,2.5萬人,主要以農業為主導產業,11個村為貧困村,596戶貧困戶。

2019年2月份,孟憲升從桑園鎮鎮長調任於集鎮黨委書記。面對實際,孟憲升第一時間深入40個村開展實地調研後,確定了“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以農業發展、農村穩定、農民增收為基石,強化舉措、大上項目”的發展主基調。戰脫貧,他主動前行,深入每一個貧困戶,問需求、解難題、送政策,推動全鎮596戶貧困戶提前全部脫貧,產業扶貧項目、商業醫療保險實現全部覆蓋;上項目,他一線招商,利用自身人脈,一家一家的企業去洽談,尋找合作的交集,全年共推進項目11個,總投資14.75億元,為高質量發展蓄足了後勁……

面對突如其來疫情,孟憲升將全鎮40個村當成了他的“主戰場”,把全鎮2.5萬餘名幹部群眾當成了他的“戰友團”,帶頭衝鋒、迎戰疫情。

“在這個特殊時期和關鍵時刻,我們全鎮黨員幹部就要衝到一線。疫情工作壓力越大,越要彰顯共產黨員的本色,大家一定不能有絲毫懈怠,一定要確保這項工作萬無一失。”孟憲升在鎮黨政領導班子會上立下了“軍令狀”。

大年三十,河北啟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當天,從縣委開完疫情防控阻擊戰動員部署會議後,孟憲升回到家沒顧上吃口飯,就拿起換洗的衣服返回於集鎮。也就是從那時起,他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了疫情防控當中。

縣道南吳路以及3條鄉道穿境而過,過往車輛多,人員流動大,這給於集鎮的疫情防控工作帶來了不小的壓力。孟憲升第一時間牽頭成立了於集鎮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處置工作指揮部,全面安排部署疫情防控工作。作為“指揮員”,他堅持靠前指揮、每天穿梭在各個村莊,督導各卡點查控、檢查各村聯防聯控措施落實、帶領鎮村幹部入村排查外來人員、組織人員宣傳疫情防控知識和防控形勢……經常凌晨還行走在督導調度、一線檢查工作的路上。他說:“只有下沉到一線,才能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築牢保護群眾生命安全的堡壘。幹部群眾經常看到你,也會給他們心裡帶來更多戰勝疫情的底氣”。

在他的指導推動下,全鎮成立了40個黨員先鋒隊、40個志願服務隊,村村劃分了黨員責任區,鎮村兩級幹部按照“不漏一戶、不落一人”的原則,對全鎮40個村進行了一輪又一輪的地毯式排查,嚴格實行登記造冊、備案管理、值班值勤、“日報告、零報告”等制度,構築起了一道道嚴密的抗“疫”防線。疫情防控期間,全鎮所有婚事、喜宴全部推遲,白事簡辦,沒有出現任何聚集性事件。

“孟書記一直24小時在崗在位,像戰士一樣枕戈待旦,隨時準備出擊。”於集鎮人大主席範文超哽咽地回憶道,一天晚上,接到某村支部書記緊急電話彙報,兩名19歲青年在體溫異常、有發熱症狀的情況下,硬要闖卡進村。接到電話後,孟憲升火速趕到現場,果斷進行處置,親自將兩名闖卡青年帶至鎮醫院,並全程陪同檢查。當得知結果為扁桃體發炎造成的發熱後,對兩名青年進行了批評教育,並將該情況及時上報。闖卡事件得到有效處置,而那時,已經到了深夜,他才拖著疲憊的身子返回機關。可天一亮,他又早早踏上了一線卡點巡查之路。

“疫情一日不除,身為一名共產黨員,我們就一日不撤!”孟憲升堅定有力的聲音,仍在於集鎮迴盪,他用行動激勵著全鎮幹部群眾,在抗疫一線堅守。


“作為黨員,就必須時時刻刻把為民服務牢記在心上、落實到行動上!”

——心繫幹群,不計得失,他把群眾的信任化為工作的無盡動力,牢牢踐行著“為民服務”的錚錚誓言

群眾利益無小事,一枝一葉總關情。“作為黨員,就必須時時刻刻把為民服務牢記在心上、落實到行動上。”這是孟憲升經常在會上強調的。他是這樣要求的,也是這樣帶頭做的。

於集鎮於南村每年都有一批村民利用春節前後十多天時間,去天津豐田汽車神技夾具有限公司打短期工。可今年趕上了疫情,由於天津實行公共交通“禁令”,2月1日本應返程的51名務工人員,困在了天津。孟憲升得知情況後,擔心務工人員自行返鄉有較大的感染風險,先安排兩名班子成員去天津和相關部門接洽,又緊急組織11輛小車,將51名務工人員“點對點”接回。“他考慮得太仔細了,就連每輛車的車況、駕駛人的駕齡等,他都進行了篩選,生怕出現一絲意外。”範文超含著淚回憶道,“在回來的過程中,孟憲升幾乎每隔半小時打一次電話,詢問‘是否順利’‘大家身體狀況怎麼樣’……可以說,他的心始終和大家在一起。”

回到於集鎮後,51名務工人員被直接送至鎮醫院進行體檢、測溫、消毒,直到檢測結果一切正常後,才讓其返回家居家隔離。51名務工人員和所在村幹部群眾,無不對黨委、政府的果斷處置措施挑指稱讚。

下鄉督導抗疫工作時,發現防疫設備匱乏,他強行“徵用”了女兒託人買來的口罩和測溫槍,分發給一線的防疫人員;有村幹部向他反映群眾吃菜難的問題,他立即深入鎮上幾家超市實地瞭解情況,第一時間與縣有關部門聯繫、協調,迅速在各村建立了村黨支部書記幫辦採購制度;擔心建檔立卡貧困戶和年老體弱等弱勢群體生活困難,他為有需求的困難群眾建立了日需幫購、上門服務制度……

“孟書記時刻想著群眾冷暖,有事只要找他,都會第一時間給予解決。”道王村黨支部書記齊立忠回憶起孟憲升,眼圈不禁溼潤了——去年6月大旱,正值種植玉米用水的關鍵時期,傍晚村裡的變壓器燒了,他第一時間尋求孟憲升幫助,沒想到僅過兩三個小時,供電公司工作人員就給搶修好了。“修好後沒多久,書記就給我打電話問‘耽誤大家澆水了嗎?’原來,他一直在等著結果……你說,那麼好的人怎麼就走了呢?”齊立忠哽咽道。

對群眾如此“慷慨”,但孟憲升對家人和自己卻十分“吝嗇”。

年前,80多歲的母親骨折住院,他只抽空去看過一次,交代了幾句,便匆匆返回單位;和妻子的交流,只是“把我換洗的衣服準備好”,開會抽空回家,拿起換洗的衣服便又匆匆離去;女兒在外上學放假回家,他沒有安心地陪伴哪怕是半天;他身患糖尿病,卻顧不上身體不適,堅持堅守在一線……

“在憲升的心中,好像只有工作,沒有兒女情長!”妻子孫秀哲回憶起深愛著的老公,失聲大哭道,“他常說‘等等,等忙完這一段,我抽時間好好陪陪你們,咱們的時間長著呢。’可他又食言了,等來的卻是……”

赤子寫忠誠——追憶吳橋縣於集鎮黨委書記孟憲升

孟憲升(左)生前在督導防控工作


“等等,再等等……現在是關鍵時刻,忙完就去!”

——彌留之際,不忘重擔,他把最後的氣力都留給了心中眷戀的“熱土”,用生命譜寫了一曲無私的壯麗讚歌

每天一袋中藥、一個裝滿資料的公文包是他的日常標配,一個口罩是他的防護裝備。

對熟悉他的同事和親人來說,卻時刻揪著一顆心。因為他去年6月因身體水腫和糖尿病,住了10天醫院。9月份病情不見好轉,又住了3天院。“當時他身體水腫得很嚴重,平時穿41號鞋子的腳,腫得連43號的鞋也只能勉強穿進去。”妻子孫秀哲哭著說,出院時,醫生不建議出院,讓住滿一個15天療程再看。可他卻說:“單位事情太多,我不能再住院了,自己注意就是了。”

可是工作一件接一件,忙起來他又如何有時間注意身體。按照醫囑,春節後他應定期複查,但面對這場突如其來的戰鬥,複查的事一拖再拖。“要是我再堅持堅持就好了,最後幾天,他連喝的中藥都沒了,總說‘等等,再等等……現在是關鍵時刻,忙完就去!’都怪我,都怪我啊……”妻子孫秀哲哭喊著自責道。

2月24日,孟憲升講話時常有氣無力,思路都是慢半拍,走路搖搖晃晃。同事們看到他精力大不如從前,多次催促他回家休息,都被他拒絕了,他說:“現在全國疫情防控形勢這麼嚴峻,在這個關鍵時刻,咱們不能掉鏈子。”

“25日晚上,憲升說他不好受,讓我明天代他去縣裡開會。可第二天一早,他感覺好點了,又非得自己去開。我實在拗不過他……”鎮長蔡立群含著淚說道。

到26日下午5時,又忙碌了一天的孟憲升感到身體不支,手不停地發抖,不適症狀更加嚴重,此時筆記本上本來工整的字體,變得東倒西歪。在同事們多次勸說下,他安排好相關工作後,才答應動身去醫院檢查治療,臨行前,還不忘帶上疫情防控的文件資料。

“去醫院的路上,書記感覺身體好多了,就讓我先把他送回家,想收拾一下東西,休息一晚上,明天再去醫院。”同事趙中石回憶道,“到家門口,看到他蹣跚著走進家門,嫂子捂著嘴大聲哭泣。在嫂子哭勸下,他才同意去天津檢查,並在路上向領導請了一天假。”

令人沒有想到的是,經入院檢查後,確診為膿毒血癥,醫院直接下達了病危通知書。而此時,孟憲升已陷入昏迷狀態。

27日下午4時20分,吳橋縣防控工作群下發通知,“滴滴”聲叫醒了孟憲升。他讓妻子拿來手機,自己嘗試著劃開屏幕,可手卻抖得厲害,試了多次都無法解鎖屏幕。只能轉頭央求妻子幫忙,看到通知後,他又央求妻子把通知轉發給了鎮長蔡立群。妻子剛要讓他休息,可一抬眼,他又陷入了昏迷。

當晚,孟憲升病情急速惡化,經多次搶救無效,於2月28日0時12分去世。一座上足了發條、從不歇息的鐘,停擺了。

“憲升,你就是累了,休息休息,我永遠等著你回家……”妻子孫秀哲泣不成聲。

噩耗傳來,整個於集鎮籠罩在悲慟中,出殯那天,因疫情雖無法送行,但於集鎮幹部群眾仍自發地用各自的方式,依依不捨地送別這個為於集鎮鞠躬盡瘁的好書記。

他的生命如果還能再長一點,就一定能看見滄州雨辰液壓、銀銳河北化工低固汞觸媒、汞觸媒循環利用、吳橋宏達塑鋼等一批項目建成投產,為全鎮經濟發展注入新的活力;他的生命如果還能再長一點,就一定能看見於集鎮現代農業園區萬畝花生園蓬勃發展,給村民帶來增收的喜悅;他的生命如果再長一點,就一定能看見疫情防控阻擊戰的勝利……

3月1日,是孟憲升的生日,女兒孟雯鈺帶著為父親提前訂製的蛋糕,走到了父親的墳前,一塊塊地埋到了土裡。她哭訴道:“老爸,你心裡裝著工作、裝著群眾,唯獨沒有裝著自己。我知道您太累了,多吃點,好好休息。您放心,女兒長大了,一定會照顧好這個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