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清為什麼沒像元朝一樣,退回北方老家自保?

大侃歷史


其實,滿清剛入關那會,也是有這方面的規劃和準備的。

正所謂“自古胡虜無百年之運”,中國歷史上首個少數民族建立的大一統王朝——元朝,統治中華不到一百年,就被漢族的朱明王朝推翻。但朱元璋當年也並沒有徹底消滅蒙元勢力,只是將他們驅逐出中原漢地,趕回他們的老家蒙古草原去了。此後,佔據著廣袤草原的北元勢力,終明一代,都是明朝的心腹大患。直到明朝末年,才最終被清朝所滅。

正是有了蒙元的前車之鑑,清朝自入主中原,統治中華後,便刻意的對自己的龍興之地——東北地區進行保護。

自康熙七年時起,清廷將東北地區視為“皇權直屬地”,並頒佈“封禁”令,禁止關內漢人向關外東北地區遷徙和活動,以便日後能和蒙元一樣,在無法駕馭漢族時,還能有一條“退路”。

但是,清朝對中華的統治顯然要比元朝出色多了。自入關後,滿族統治階級就快速完成漢化,處處以儒家的孔孟之道為尊,沿襲漢族的禮法典章,重用漢族官吏治理國家,有效的鞏固了滿漢之間的關係。因此,清朝的國祚長達268年,幾乎是元朝的三倍。並且,期間還開創了延續一個多世紀之久的康乾盛世。

然而,清朝末年,清廷還是失去了對自己龍興之地的控制。

步入近代後,清朝對東北地區的這些“封禁”令,最終卻在列強勢力的不斷衝擊和入侵下,被迫廢止了。

近代以來,清廷在面對列強的入侵中,不斷的吃敗仗,一再的喪權辱國、割地賠款。這其中,侵佔我國土地最大的列強就是北方的沙俄。到19世紀末,沙俄更是野心勃勃的推動所謂的“黃俄羅斯計劃”,企圖進一步蠶食我國的北方領土。而這其中,富饒的東北地區正好成為沙俄蠶食和侵佔的首要目標。

而同樣對東北地區虎視眈眈的,還有日本。在甲午戰爭中擊敗清朝後,日本也快速走向對外擴張的侵略道路。控制朝鮮半島後,日本也開始把目光轉向了富饒的東北,並與沙俄幹上。於是,1904年日俄雙方為了爭奪東北地區的控制權,爆發了著名的日俄戰爭。

儘管日本在日俄戰爭中擊敗了老牌列強沙俄,但這卻是一場慘勝,自身的損失遠大於沙俄。所以,作為戰勝國的日本,戰後卻無法一口氣蠶食掉整個東北。因此,清末民初時期的東北,實際上就處於日俄兩個列強的勢力滲透控制下。

而面對外部列強的不斷入侵和蠶食,清廷最終不得不廢除“封禁”令,轉而採取“移民實邊”之策來增強自身對東北地區的控制力。於是,便有了近代著名的“闖關東”現象。於此以來,清末的東北地區,除了日俄勢力外,清政府有意培養起來的東北本土力量也逐漸成氣候,並能夠制衡日俄,典型的就是日後著名的“東北王”張作霖。

然而,清末東北地區的勢力,不論哪一方都不把滿清放在眼裡。也就是說,滿清那時實際上已經失去了對自己龍興之地東北地區的控制力。而這正是,滿清與蒙元不同的主要原因!



這些歷史要讀


清朝同元朝一樣,都是北方遊牧民族在中原建立的政權,元朝國都被朱元璋攻破後,元朝統治者決定退守漠北,繼續延續自己的政權統治,史稱北元。而清朝滅亡時,雖然出現過一段時間的“遜清小朝廷”,但卻沒有退回北方自保,這是為什麼呢?

首先,清朝統治者並不是沒有考慮為自己留下一條後路,清軍入關之後,對清朝的“龍興之地”東北十分重視,甚至直接封禁東北,禁止漢人向地廣人稀的東北遷徙。而滿人則是不斷移居到更加富饒的關內,導致留在東北的八旗子弟數量並不多,等到清朝中後期對關外的封禁政策逐漸放鬆,默許山東等地的漢人向關外遷徙,關外的漢人數量就超過了八旗子弟。

同時,東北地區和俄國、朝鮮(日佔)接壤,外交局勢不容樂觀,甚至還在清朝的“後花園”打了一場日俄戰爭。面對外國勢力的入侵,清政府已經抵擋不住了。八國聯軍入侵時,清朝統治者選擇西遷而不是退回東北,足以證明當時清朝對東北的經營並不牢靠,甚至不如西安安全。

經過俄國和日本的幾次洗劫,東北這個“後花園”已經滿目瘡痍,光緒三十二年(1906),清政府派遣軍機大臣載振、徐世昌赴東北全面考察,以穩定東北局勢。後來徐世昌總督東北,實行新政,兩年後東北雖然大有改觀,但清朝統治者的“後花園”的這塊牌子就徹底摘掉了。徐世昌從小站練兵的時候就跟隨袁世凱左右,斷然不會為清朝皇室經營退路。

所以到了清朝滅亡的時候,清朝的“龍興之地”已經不是八旗子弟的後花園了。而元朝疆土遼闊,北方的遊牧民族基本保留了原有的生活習慣和社會制度,這為元朝統治者退守漠北營造了非常“舒適”的環境。元朝統治者返回北方仍然具有較強的號召力,依舊是草原的霸主,而清朝皇室已經喪失了統治草原的能力。

再有,和蒙古人相比清朝統治者的統治持續時間更長,融入中原文化的程度更深,退居“苦寒之地”並不容易實現。多數滿族貴族已經在關內落地生根,生活了幾代人,退回北方不如在關內繼續生活。

最後,清朝的滅亡方式和元朝並不一樣,元朝的國都是直接被朱元璋的大軍攻破的,元朝統治者順勢退守漠北也是情理之中。清朝滅亡時,清朝皇室的影響力相對較小,袁世凱直接以和平的方式結束了清朝的統治,同時也給予清朝皇室非常優厚的待遇,允許“遜清小朝廷”存在十餘年。

綜上所訴,清朝統治者沒有元朝時候的條件,同樣也沒有繼續抵抗的慾望和實力。元朝統治中原的時間較短,朱元璋北伐時可以組織力量反抗,還有一定數量的人口在北方維持原有的生活方式,而清朝統治者和元朝統治者的境遇相差懸殊。


鄧海春


退回去了啊,認日本🇯🇵人當爹,滿洲國不是嗎,還拉上蒙古一塊獨立,給日本侵華戰爭提供兵力物力支援,最後被蘇聯滅掉了,皇帝逃跑失敗被捉了當俘虜戰犯,想在張家口建立首都的蒙古獨立的德王也被朱老總率領的解放軍剿滅了


海邊沙灘的知了


當時那個情況滿族人已經一片散沙,沒有凝聚力,只有高層的幾個滿人希望保住自己的榮華富貴有這種意圖,但是他們既沒有那個財力也沒有那個能力組織底層的滿人!


傻子愛推理


張作霖不同意……


神天天無聊


在辛亥革命前後,一些革命黨人確實提出要讓清朝皇帝回老家:

例如,當時的輿論推手章炳麟就聲稱,“自渝關而外,東三省者,為滿洲之分地”,大有把東北三省劃為中國域外的意思。

但是,這個觀點隨著辛亥革命成功後,很快就沒有市場了。

當時人都意識到革命中“驅逐韃虜”這些口號的危害——如果邊疆民族少數民族都是韃虜,都是外國人,那麼中國疆域的合法性也就崩塌。

換言之,無論是東北,還是蒙古、新疆、西藏都會因此而喪失。

所以,當時的人們轉而提倡起“五族共和”。所謂的五族,也就是滿、漢、蒙、回、藏五族。

在這種背景下,當然不能讓清朝皇帝退回關外了。當然,這個時候的關外也有很多漢族移民。

為了獲得民國政府的優待,清朝也同意於1912年2月12日頒佈《退位詔書》。

在這份詔書中,有句話為很多人所津津樂道:

總期人民安堵,海宇乂安,仍合滿、漢、蒙、回、藏五族完全領土為一大中華民國。

這也意味著:

新的中華民國仍然能維繫清朝原本以非漢族居民為主的邊疆地區,至少從法理上保障了領土的完整。


後來,馮玉祥、蔣介石那些事過於短視。以為溥儀退位後,就可以無視這個人,最終也付出了代價。

總而言之,清朝和元朝不同,這點請大家謹記。


HuiNanHistory


滿清在宣佈退位之時,不是沒有考慮過像蒙元一樣回到東北老家,只是現實比蒙元時期的情況不一樣。

相比於元朝,清朝的老家東北一代在清末已經不受其控制了,元朝的北方草原在那個時代沒有被大量漢族人染指,而東北不同,從清同治年間開始,直隸、山東一帶的百姓為了躲避天災或是戰亂向關外地區大量遷徙,本來人數就遠不及漢族的滿族,更多的還在中原,所以老家存留的滿族人就更少了,此時的東北也只能算是曾經的滿族人老家了,清末已經變成漢族人的天下。

而且元朝滅亡時,蒙古軍隊雖然不及元朝初年時的戰鬥力,但是仍然對明朝形成了巨大的威脅和壓力,退守蒙古高原的北元政權,多次南下出兵攻打明朝,一段時間裡,曾經給明朝造成了巨大壓力,並且在之後的將近兩百年時間裡,蒙古人仍然是其老家蒙古高原地區的唯一霸主,幾乎沒有對手。

且不說,當時的各方勢力願不願意放滿族人回老家,就算滿族人都回去了,那是的東北已經是漢人的天下了,還有日本的外國勢力存在,回去了還是難免不了被他人控制的情況,想東山再起是不可能了,意圖最起碼要有足夠的人才,這一點恰恰又是當時滿族人不足的。






阿飛見聞


鴉片戰爭更客觀一點來看,其實,中國近代全面落後更應該歸功於大清的文字獄。清朝由於是外族統治,文字獄在康雍乾時期尤其是乾隆統治的時代,搞得非常劇烈。清朝的文字獄,清朝初年的順治年間的廣東和尚函可開始,相對而言,康熙朝最為寬鬆,雍正時期有所加劇,令人啼笑皆非的是乾隆皇帝連精神病人都不放過!\r

由於明朝崇禎皇帝過於擴大東廠和錦衣衛的權力和地位,導致明朝亡國。清朝沒有設置正式的國家安全部門,搞文字獄主要是通過民眾揭發的方式,很多小人公報私仇,通過陷害上綱上線的方式,害得很多人家破人亡。導致了中國近代史的黑暗與恐怖。\r

實際上,清軍渡過長江的時候,清朝的水軍實力極差,馬士英調集超過20萬福建的軍民防守長江,並任命他的妹夫負責長江防衛,清軍與福建水師進行過幾次水戰,都是南明軍隊獲得勝利,於是慶功會和朝廷的重賞紛至而來,但出人意料的清軍忽然沒有預警的情況下順利渡過了長江。\r

通過明末清初的古籍,可以知道,清兵之所以能夠那麼順利的渡過長江,其實是馬士英造成。從這個案例可以看出,如果對侵犯他人知識產權越來越鼓勵,這將從根本上扼殺知識創新,從歷史上看,以史為鑑,眾所周知,就在清兵渡過長江後不久,多爾袞下達了全民剃髮令,但清兵是如何渡過長江的?根據明朝史書《明季南略》和《南渡錄》的記載,渡江當日,清兵聲東擊西。從七里港趁著大霧渡過了長江,渡到一大半的時候,南明軍隊才發現清兵,隊形大亂,清兵趁機渡過長江。乍一看似乎是大霧惹的禍,可謂天不助大明。仔細一想,其實很有問題,長江大霧是經常有的現象,真正的原因是“七里港警報寂然”,就是偵察兵都被打怕了關怕了,原來在幾天前就在七里港,馬士英把前來報警的偵察兵抓起來捆起來,痛打一頓;重賞那些吹牛逼的,使得沒有人再敢來報警,於是七里港從此無人報警,上演了一出真實版的花剌子模信使故事,這使得南明政權從此成了瞎子和聾子,真是害人不淺。中國歷史上,有很多靠著長江天險守住了半壁江山的政權,實在是太多了。沒有哪一個崩潰的如此的快,難道,東晉和南宋的時候,上百年都難得遇一次大霧?馬士英在七里港上演的,才是真正的花剌子模信使故事,比傳說中的真實多了。\r


e_listen141814398


從歷史講清朝不是沒有嘗試過,偽滿洲國就是一次嘗試。

滿族和蒙古族本質是不同的,歷史上的定義蒙古族為遊牧民族,滿族則是漁獵民族,很多人不清楚這個概念,常常混淆,其實該定義已經將兩個民族的特點表述的極其清楚。

滿族是女真和眾多北方少數民族融合而成得民族,也就是說是人為創建的民族。入關前叫做後金,就是延誤女真的意思,後來才有滿族,將女真等北方的很多少數民族融合了。

滿族起源於白山黑水之間,靠捕獵打魚為生,比較原始。那個時候的東北很蠻荒,條件艱苦,並不適宜居住,領地意識雖強,但應該沒有太強的歸屬感。而且到了滿清後期,東北解禁湧入了幾千萬漢人,滿清已經沒有後路了。滿族人充分融入了漢族社會,不具備漁獵民族的特點了,八旗子弟去捕獵打魚想都不要想了。所謂八旗鐵騎的風采也蕩然無存。

滿族開化的晚,而且吸取了蒙古的經驗,學習漢族文化,融入漢族圈子,任用漢族官員,尤其到了末期,重臣都是漢族人。不管有意也好,時局逼迫也罷,總之在用人的結果上看還是比較開明的。雖然對漢族也採取高壓政策,但文化,經濟,生活等各方面融合的很好,加上有外國的入侵,一致對外的情況下滿族沒有被太強烈的排擠和打擊。

清末民初時局混亂,內憂外患,多股勢力犬牙交錯,未來走向不明朗,清帝遜位之後民國政府給予了很好的待遇,並且還有君主立憲的想法。我時常猜想,如果清朝是漢族的江山,或許君主立憲就成了。

清末民初不同於歷史上任何一次朝代更替,中國歷史上的更替都屬於內戰,一股勢力推翻另一股。清末則是外戰,並且是先進得多的外來力量打擊落後政體,湧入的新東西太多太先進了,任何人一時之間都搞不清楚狀況。

後趁著混亂,溥儀和日本人勾結創立偽滿就是想割據東北而自立。只不過依靠別人想成功,古往今來似乎很少見,而且延續幾千年的政治制度已經沒法迎接新的時代了。






胡整一鍋出


都漢化了,回不去了。蒙古人只種不收,滿族人,種的多收的多。走不了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