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小河:輕盈起來,讓靈氣抵達天盡頭

何小河:輕盈起來,讓靈氣抵達天盡頭

如今已然上了年紀的我們,在跟業內年輕朋友們聚會時,總是會被問到一些老生常談的問題,譬如,最近就又有準備入行的新朋友問到:

在音樂行想要長久的立足,最重要的是什麼嘛?

我總會說:還是得靠天賦和靈氣更多一些吧,尤其是在眼下這個更追求個性、人設和創意的年代。

演藝行業不像其他大多數行業那樣總是會有一個相對清晰明確的工業化的物理標準和具體物化的檢驗參數等,更多是一個由主觀的感性體驗來作為結果和效果判斷標準的行業,不是簡單的學習參照然後機械重複就一定可以熟能生巧的,也不是隻要肯傳出努力就一定能夠得到對等回報的,重點還是那句老話:這個行業,是靠老天賞飯的。

而老天賞的那頓飯,其實通常都有兩碗,一碗是後天的機遇,這個固然是可遇而不可求的,而另一碗比機遇更難求,往往在你出生時就已經註定了有沒有了,這個就是與生俱來的靈氣了。

何小河:輕盈起來,讓靈氣抵達天盡頭

<code>靈氣這件事,對大多數的藝人而言,真的就只能靠先天註定了。/<code>


有靈氣的藝人,甫一亮相,不管是在一個多麼暗淡的角落,也擋不住它靈光一閃,為有心人捕捉住。譬如1993年電影《霸王別姬》裡,出場時間不超過五分鐘的蔣雯麗,僅憑一個下跪時的眼神,就讓所有人領略到她那足以懾人心魄的靈氣。

何小河:輕盈起來,讓靈氣抵達天盡頭

再譬如2013年,有一檔現在應該沒有什麼人還會主動想起的音樂選秀節目《我的中國星》。當中也曾有那麼一個姑娘,自彈自唱了一首陳奕迅的《愛是懷疑》,聽過那首歌的人可能多少都會懷疑:這還是陳奕迅的那首《愛是懷疑》嗎?

何小河:輕盈起來,讓靈氣抵達天盡頭

<code>那個姑娘叫何小河。/<code>

多年以後再聽到《愛是懷疑》這首歌時,我還是會忍不住想起當年何小河的那版翻唱,她那種發聲的語氣和腔調,像一個沒來由跌落在你眼前的暗夜幽靈,卻又完全忽視你存在式的,將一腔氣息都含在自己的口腔裡從唇齒間砥礪而出,自怨自艾卻又帶點自我陶醉式的演唱,也許你說不出這樣唱有多好,但就是覺得特別,特別能夠引誘出一些內心靈犀的小火花倏然而過的感覺。這種能力,通常我們都會用一個詞來形容它,叫做“靈氣”。

何小河:輕盈起來,讓靈氣抵達天盡頭

我不知道有多少人是因此認識並記住了何小河這個名字或這首歌的這種樣子,畢竟那個節目在當年可謂無聲無息結束後就幾乎再無人提起過,並沒能成為當年的那個她的一個職業機遇。直到2017年,偶然聽到一首歌《夜裡》,那種將一腔氣息都含在口腔裡從唇齒間砥礪而出的發聲方式,那種帶點神經質感的音色,以及驟然起起落落的旋律和腔調,不期然就讓我想起了當年聽過的那版《愛是懷疑》,再打開MV一看,果然就是那個長的有點像文藝女神萬芳的女子,何小河。

這時候就會明白,靈氣這種東西,真的就是一個人已然長在思想裡的一種思維邏輯方式,也是自覺化在身體裡不自覺就會流露出來的習慣氣韻和狀態。這種思維和方式,這種氣韻和狀態,是與一個人天然就渾然一體的,它能自然地將你與一大群人區分開來,讓你瞬間脫穎而出,卻不是各種包裝設計就能營造出來的一種寶貴素質。

何小河:輕盈起來,讓靈氣抵達天盡頭

然後才知道何小河果然也一直並沒有離開音樂,而且路子走的也有點越來越高精尖專了,相關資料顯示,後來在名字前加了一個Doris的何小河,那年年底已從北卡羅來納大學作曲專業碩士畢業,《夜裡》正是她於這一年發表的一首個人作曲的作品。而在《夜裡》之前,何小河也已曾與國內知名的自由探戈樂團合作併為其創作發表了室內樂作品《花痴的探戈》。何小河的音樂總有一種空靈的空間感,而她本身也是一個擅長去突破各種空間的藝術創作者,在美攻讀碩士學位期間,就試過與現代舞者隋朋穎合作創作現代舞《Where Pathway Meet》,同時受邀前往歐洲參加意大利Highscore音樂節並登上克羅地亞Upbeats音樂節舞臺,演奏為其創作的《Lotus in the Sky》。作曲出身的她其實更擅長的是編曲,打破樂器間的空間領域限制更是她十分熱衷的事情,尤其是在流行音樂的基礎幾大件中設法給中國民族樂器找出更多滲入並融合的空間,這又是何小河的作品顯然的一個風格特徵,而尤其營造出的空間交錯的層次感和時空沉澱的厚重感,又成了她的另外一種音樂靈氣的證明,而她以這樣的靈氣推出的首張個人創作專輯《占夢儀式》,也為她在2018年蝦米音樂原創音樂人扶持項目尋光計劃第二季的徵選活動中獲得優勝的機會。

何小河:輕盈起來,讓靈氣抵達天盡頭


<code>靈氣是一個藝人初次登臺的那一束追光,但接下來的節目要怎麼演出靈光四射的樣子,還是得更多後天的揣摩與修煉,學習與精進,讓靈氣變成一種自我的靈慧,而不僅僅只是贏得快速關注的靈方。/<code>

何小河應該是懂得這一點的。這個判斷,則來自於她最近剛剛發表的一首新作《天盡頭》。

何小河:輕盈起來,讓靈氣抵達天盡頭

不得不說,儘管小河在演唱方面的靈氣不言而喻,早期的她還是把這些靈氣亮出的有點太重太滿,又是兩年的學習和行業實踐之後,她應該是更加懂得了化繁為簡四兩撥千斤的道理,“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飲”,剋制比怒放反倒能給靈氣更多升騰的空間。

《天盡頭》正是這樣一首極盡剋制與簡約主義的作品。

當然,簡約並不等於構成的簡單,事實上,《天盡頭》在編曲上,採用的還是絃樂+鋼琴的大編制,甚至將常規絃樂的聲部由3-4個發展到了8-9個,以此來配合作品需要表達的內部張力的豐滿。小河說,製作人王曦選擇了相對具有粗糙質感的靠指板絃樂音色,以這種音色及緩和的大長音構成整首作品的主體框架,反倒讓作品的整體情緒呈現出一種平靜而簡潔的狀態,靠音色的質感來喚醒情感上的那些細緻顆粒突起。而在人聲的演唱部分,小河的進行與是緩和而平靜的,更多的輕聲弱化處理,吐氣如蘭的方式,縹緲而又冷酷,且是一種冷靜而旁觀的狀態,不帶任何的壓迫感,這樣的剋制不自覺就給人一種輕盈的飄空氣的觸感,引發逆流而上的仰視與冥想,自有一番清高的空間意境。

何小河:輕盈起來,讓靈氣抵達天盡頭


《天盡頭》的主題創意,其實也正是基於“弱水三千”這樣一個富有禪意的動機。

湖光山色,只選取收於天色盡頭的那一瞬點作筆,既是創作手法的留白手段,而另一層動機則是基於企望以這樣的作品來讓大家關注到“美好終有盡”、 “天盡頭的方舟已滿載,一剎那的繁華已不再,多渺小或偉大的存在也都被掩埋,以此來反思盡頭為何來的這樣一個環保主題。而如此宏大而沉重的主題,何小河也只取一瓢飲,用散文詩的方式,舉重若輕,將語言與畫面處理的輕盈而空靈,像是道別是那輕輕的一聲嘆氣——一切都將有道別的時候,那盡頭之外又是什麼呢,我不說破,卻自有殘留的海隨著那一聲嘆,成為飄進你心裡若有似無的痛,從此伴你徘徊到天外。


何小河:輕盈起來,讓靈氣抵達天盡頭

<code>忘了是哪個著名的藝術家曾經在節目中說過,表演藝術最容易高級的方式,就是表現出輕盈的姿態,一輕盈,境界就高遠了。/<code>

《天盡頭》正是這樣一首輕盈的作品,而輕盈之間的餘味,就正如歌名一樣,可以縈繞至天盡頭了。

何小河:輕盈起來,讓靈氣抵達天盡頭

<code>舉重若輕大概也是何小河最大的學習體會之一了。/<code>

在她的微博裡,我也聽到一首她與梁曉雪和何健合作翻唱自易烊千璽的一首《Fall》,又是一首輕鬆輕盈的作品,卻自有一番輕靈而鮮活的效果。表演者一旦輕盈,自己與觀眾也都輕鬆了,而輕鬆間的交流卻是最容易抵達彼此共鳴深處的,由此形成的感受,也是最自然而深刻的。

這大概才是每一個想要脫穎而出的藝人最需要努力去培養和掌握的靈丹妙藥吧。

何小河:輕盈起來,讓靈氣抵達天盡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