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百科」雜七雜八百科錄351-360

「超百科」雜七雜八百科錄351-360

【351】蚊母,水母(氫元素)
蚊母,蚊母鳥,即夜鷹(也有不同看法)。晝伏夜出,捕食蚊虻。舊時以為此鳥吐蚊,故名(蚊之母也)。 唐段公路《北戶錄·蚊母》:“端新州有鳥,類青鯢而觜大,常在池塘間捕魚而食,每作一聲則有蚊子群出其口……《廣志》雲:蚊母,此鳥吐出蚊也。土人云其翅堪為扇,唯闢蚊子。”水母,其得名據說是水母死後會化成水(水之母也),水母含水量達到95%以上。水母還可以指氫元素,西文名hydrogen就是“hydro"(水)+“gen”(生成),就是“生成水”的意思,氫氣在水中一燒就會生成水。所以也叫作水母(水之母

【352】蟳與鱘、尋

蟳,海蟹的一類,即蝤蛑,俗稱梭子蟹。《海物異名記·蟹名虎蟳》:“海

蟹之大者,有虎班文,蟹謂之蟳者,以其隨波堙淪。”唐劉恂《嶺表錄異》卷下:“蝤蝥,乃蟹之巨而異者。蟹螯上有細毛如苔,身有八足。猶蝥則螯無毛,足後兩小足薄而闊,俗謂之撥掉子。與蟹有殊,其大如升。南人皆呼為蟹。”鱘,鱘魚。宋程大昌《演繁露·牛魚》:“《燕北錄》雲:‘牛魚,嘴長,鱗硬,頭有脆骨,重百斤,即南方之鱘魚也。’鱘、鱘同。” ● 明李時珍《本草綱目·鱗四·鱘魚》﹝集解﹞引陳藏器曰:“鱘生江中,背如龍,長一二丈。”蟳與鱘都是其類之大者,尋是兩手展開的長度,也就基本等於一人之高度(參見達芬奇的維特魯威人),蟹類和魚類(特別是河湖中)裡面能長到人這麼大的比較少,所以以尋名之。不過蟳和尋還有個趣味的相似處,就是展螯的動作(相比如大閘蟹展螯就沒有這樣平直)。


「超百科」雜七雜八百科錄351-360

「超百科」雜七雜八百科錄351-360

「超百科」雜七雜八百科錄351-360

【353】梭子蟹、梭子、梭魚、蝤蛑(蝤蝥)、酋矛

梭子蟹,前述之蟳,因為殼兩側尖,如梭子(織布所用),所以叫梭子蟹。梭魚也因形如梭子得名。梭子蟹還叫蝤蛑蝤蝥,即酋矛,古代兵器名,一種短柄的矛,殼兩側尖如矛。


「超百科」雜七雜八百科錄351-360


「超百科」雜七雜八百科錄351-360

梭魚(日本金梭魚)

【354】蝦公與蜈蚣
蝦公,一指蝦苗,因狀似蜈蚣,故名。宋趙令畤《侯鯖錄》卷三:“苗蝦狀蜈公而擁楯者曰蝦公。”一指皮皮蝦,蝦公或實即蝦蜈蚣,所以又叫蜈蚣蝦(

因常躬身彈起,所以又叫蝦公駝子,因皮皮蝦略似蜈蚣(也叫螳螂蝦,第二對胸肢特大,很像螳螂的前足),當然也有可能是指蝦類之大者(皮皮蝦喜食蝦)。

「超百科」雜七雜八百科錄351-360


【355】蝦姑

蝦姑,即皮皮蝦。蝦姑的得名,可能因為是古人認為的蝦類之大者(皮皮蝦喜食蝦),公姑為大。此外,蝦姑和螻蛄也較為相像,螻蛄前腳大,呈鏟狀,適於掘土。


「超百科」雜七雜八百科錄351-360


【356】蝦耙子、爬蝦

皮皮蝦還叫蝦耙子、爬蝦,因為像釘耙形。

「超百科」雜七雜八百科錄351-360

「超百科」雜七雜八百科錄351-360


【357】蝦鬼、蝦魁

皮皮蝦又叫蝦鬼、蝦魁。清施鴻保《閩雜記》:“蝦姑,蝦目蟹足,狀如蜈蚣,背青腹白,足在腹下,大者長及尺,小者二三寸,喜食蝦,故又名蝦鬼,或曰蝦魁。其形如琴,故連江福清人稱為琴蝦。”魁的首領義與鬼的本義有關。

【358】蝦米與蝦皮

蝦米,中小型蝦類的乾製食品,經煮熟曬乾或烘乾後再去殼而成。米,指如稻穀脫殼得米。蝦皮,以毛蝦為原料,不去殼,經煮熟後曬乾或烘乾的乾製食品。我國沿海均有出產。蝦米是中小型蝦曬乾去皮殼。蝦皮是極小型的毛蝦直接曬乾而成,因為肉小而幹縮,所以看起來好像只有皮。


「超百科」雜七雜八百科錄351-360


「超百科」雜七雜八百科錄351-360


【359】對蝦因何得名

據說過去的漁民統計捕撈成果時,往往不論雌雄,每兩隻算一對,以“對”計數,而不是用“千克”來計算。在市場出售時,也常常把兩隻蝦放在一起,彷彿雌雄成對,並且按“對”論價,既美觀又醒目。時間久了,“對蝦”這個名稱便流傳下來了。

【360】九頭鮑是什麼意思

鮑魚的幾頭指的是一斤有幾個鮑魚的意思,1頭鮑就是一斤1個的鮑魚,一般有雙頭鮑、4頭鮑、6頭鮑、9頭鮑等。雙頭鮑已經很少,所以有““千金難買雙頭鮑”的說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