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玉識趣(57):從形意上辨識古玉之真仿

螭龍紋韘形佩(圖1):

古玉識趣(57):從形意上辨識古玉之真仿

圖1-1

古玉識趣(57):從形意上辨識古玉之真仿

圖1-2

韘形佩又叫雞心佩,兩件都是西漢玉韘形制,由於遠圖一覽(不具備上手的條件),初步看上去的感覺難分伯仲,是啊非啊真啊仿啊?全在觀摩是否能夠細仔到位。

兩玉佩在具體的造型上略有差別:

圖1-1的玉佩透雕兩條螭龍,分別從玉佩兩邊纏繞穿插,雙首彙集於一端,同向而望亦步亦趨,在前的螭龍鬣毛飄起、在後的螭龍不見鬣毛,似雌雄成對,兩條螭龍從首到身到尾的身形比例的掌握恰到好處,身形矯健體態靈動,滿滿的美感(圖2)。

古玉識趣(57):從形意上辨識古玉之真仿

圖2

圖1-2的玉佩也雕兩螭龍,一大一小圍於玉佩兩側,小龍只有頭部凸出,尾部穿於玉佩背面;大龍佔據幾乎3/4的佩面,明顯是一對子母龍了。此玉佩在工藝的處理上約有些不足:小龍的面部交待似乎欠到位(不太清晰);母龍的身形比例欠恰當,臀部比例失調;子母龍相背而望沒有互相照應欠合常理(圖3)。

古玉識趣(57):從形意上辨識古玉之真仿

圖3

兩玉佩都有料“熟”的感覺,部分玉質似乎都帶有透的特徵,由於遠圖不是上手光線不能確定,所以此點暫且不作結論。

兩玉佩都有沁入過渡的特徵,但相比較而言仍見差別:

圖1-1玉佩的沁入肌理、色重部已見入裡的飯糝、沁色過渡自然;而圖1-2玉佩的色重處有斑駁,似色浮而飄,過渡勉強欠自然(圖4)。

古玉識趣(57):從形意上辨識古玉之真仿

圖4

那麼,圖1-1玉佩真而圖1-2玉佩仿嗎?且慢,辨玉要有確鑿的看點,因為時代、區域、匠工等的不同也會造成工藝的高下之分,並不是所有古玉的工藝都是完美無瑕,稍有欠到位也不等於就是假仿。

再細緻辨識一下“工”:

圖1-1玉佩是帶圓雕特徵的透雕,螭龍首、身、肢、尾圓潤飽滿,透、留得當,再透一點則欠、再留一點則餘的感覺,是為恰到好處,所以整個玉佩顯出了滿滿的美感。

圖1-2玉佩是高浮雕工藝,就在這個高浮雕上發現了不協調。戰漢時期的玉作高浮雕是有時代特徵的,那就是必須(只能)管鑽取(去)料、再打磨成型(圖5:西漢半成品取料工痕),這是時代、工具的侷限所帶來的只能如此的工痕特點(參見《古玉學步(64):戰漢浮雕怎減地高淺之間存差異》)。

古玉識趣(57):從形意上辨識古玉之真仿

圖5-1

古玉識趣(57):從形意上辨識古玉之真仿

圖5-2

而此件玉佩的取料工藝所留下的痕跡,部分非古工(管鑽)所留,部分刻意留下未後期打磨的“管鑽”痕弄巧成拙(圖6),加之上述子母螭龍相背而望的形不達意,仿工無疑了。

古玉識趣(57):從形意上辨識古玉之真仿

圖6

其實圖1-2是一位藏友提供的“高端藏品”玉佩,雖然“高端”卻也是屬於“一眼仿”的一類。怎麼就“一眼仿”了呢?為了釋除藏友的疑問,特取一件相近的館藏品(圖1-1為上海博物館藏品)為比較說明,以明辨仿不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