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墨故事,田橫皇城自刎,島內將士聞訊赴死

西漢初年的京城安在洛陽,田橫與兩個隨從跟著漢使來到離洛陽還有三十里的偃師縣師鄉驛站的時候,田橫對漢使說:“臣民拜見荒地,應該洗浴乾淨才能晉見,以免汙穢氣味衝撞了天子,眼看快到京城了,我到館舍中洗個澡再走。”使臣不知其中有異,就讓田橫進去洗浴。田橫避開漢使,把兩個隨從叫到跟前神情悽然地說:“我和劉邦本來都是馳騁天下、面南稱王的霸主,如今劉邦貴為天子,而我成了他的階下囚,落魄到要去拜見他,真是感到可恥啊!況且我烹了酈食其,現在他弟弟就在朝堂上和我並肩而立服侍其主,即使皇帝已經下詔,他不敢抱私仇害我,難道我就於心無愧、不感到羞恥嗎?皇上召見我,不過是想看看我長得什麼模樣罷了。這裡離洛陽還有三十里地,我自殺後你們速割我頭前去,形容也不致腐敗,他看到後也就放心了,必不會為難你們倆。”兩人聽後大驚,急想相勸,田橫已經拔劍自刎了。兩隨從看到主人走此絕路,放聲大哭,漢使聽到哭聲慌忙進來察看,當下問明原委,只好割下田橫首級由倆隨從捧著,急馳洛陽來見劉邦覆命。劉邦聞後急忙召見,看到田橫面目如生,尚餘英氣,不由得嘆息道:“田橫弟兄三人起自布衣,相繼稱王,真是當今賢士,今乃慷慨就義,不肯屈節,可惜可惜!”說罷也為之唏噓流淚。當即封二隨從為都尉官,又調撥二千士兵為田橫修墓,將其首級縫上,用王禮埋葬。


即墨故事,田橫皇城自刎,島內將士聞訊赴死


墓成下葬時,倆隨從握劍圍墓邊哭邊歌,歌曰:“薤上路,何易稀,露稀明朝更復落,人死一去何時歸?蒿里誰家底?聚收魂魄賢愚。鬼伯一何相催促,人命不得少躊躇。”歌哭許久以後,兩人也提劍自刎了。現在河南省偃師縣城以西十五里的師鄉村,有一處被青翠松柏環繞著的古墓,那就是田橫墓,大墓側後的兩座小墓,就是當年歌哭後自刎的兩個隨從。


即墨故事,田橫皇城自刎,島內將士聞訊赴死


兩隨從自殺後,劉邦看到田橫部下如此忠烈,想到在齊地的海島上還有他的五百部屬,沒來歸從,個個也都是忠心不二,留在那裡不是長久之計,不如把他們召到京城來便於監管,以防變亂。主意已定,劉邦又派使臣前往海島下詔;田橫的部屬們全體西赴洛陽,按等級授與官祿爵位、房地田產……


田橫隨漢使西去以後,留在海島上的五百部屬每天翹首企盼著田橫在漢廷為官後,他們也能回到家鄉過上太平安定的生活,當漢使帶來田橫三人均自殺的消息後,悲憤不已的人們聯手登上海島的最高處,遙望著西部煙雲籠罩的大陸邊哭邊歌,那蒼涼渾厚、悽楚悲哀的《薤露歌》隨著颯颯海風和陣陣鷗鳴,遠遠飄向王村半島、即墨大地,久久縈繞不散。剛烈忠貞的五百部屬們歌哭三遍以後,也紛紛拔劍自殺了……,後人為了紀念這些至死不渝跟隨齊王田橫的部屬們,把他們自殺的海島稱為田橫島,把島上最高處他們殉難的地方--也是埋葬他們的地方稱為田橫頂。


《薤露歌》和《易水歌》、《烏江歌》並稱古代三大悲歌。薤菜是一種比韭菜葉還細小的蔬菜,俗稱小根菜,那上面的露珠非常小巧,稍微大點兒後細葉承重不住就滾落了下來。“薤露”二字的意思就是說人生也像薤菜上的露珠,太陽一出來就曬化了,生命是何其的細小短暫。這首以田橫及五百部屬自殉而流傳下來的千古悲歌,被後人稱之為“挽世歌”。


即墨故事,田橫皇城自刎,島內將士聞訊赴死


西漢偉大的史學家司馬遷在說到此一事件時無不感慨地說:“田橫之高節,賓客慕義而從橫死,豈非至賢!不無善畫者,莫能圖,何哉?”


事過二千多年以後,著名國畫大師徐悲鴻先生以其蒼涼、古樸、渾厚、凝重的筆墨再現了當年齊魯大地上所發生的那一幕悲劇,圓了司馬先生的千古之夢,畫中那些栩栩如生的百姓人物,那依依送別的深沉場面,那男女老幼各具特色的眼神和複雜的面部表情,襯托於黯暗、昏沉的亂雲、樹木間,無不在向人們訴說著一個久遠古老蕩氣迴腸的悲劇……


在北京,在“徐悲鴻紀念館”的迎門大廳裡,當壁而掛的就是徐悲鴻先生一生中最為得意的這幅巨幅國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