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不了幾句話就吵架,“暴脾氣”媽媽是壓力太大,試試非暴力溝通

自古以來,“媽媽”這一角色總是被人稱讚,無私的、奉獻的、偉大的、神奇的…這些美好的詞都曾被用來形容媽媽。

可迴歸到現實生活中,我們有時會發現,媽媽也會做些讓我們不開心的事,比如,有時會對孩子發脾氣。最近,侄子就因為這事有些難過。

侄子今年5歲了,正在上幼兒園大班,這五年來,表姐也從一個新手媽媽變成了經驗豐富的媽媽。為了提前鍛鍊孩子適應小學的能力,表姐開始從各個方面來鍛鍊孩子的獨立性,這使得原本很和諧的親子關係出現了裂痕。

說不了幾句話就吵架,“暴脾氣”媽媽是壓力太大,試試非暴力溝通

表姐每天晚上都會給孩子佈置一些練習題,必須做完了才能去睡覺。早上會要孩子自己穿衣服鞋子,還要求孩子在規定的時間內將這些事情都做好,不準磨蹭。可孩子習慣了拖拖拉拉,做事不專心,看著孩子無法達到自己的要求,表姐很心急,便對孩子發了幾次脾氣。

說不了幾句話就吵架,“暴脾氣”媽媽是壓力太大,試試非暴力溝通

01“暴脾氣”媽媽是因為壓力太大

誰都不能否認媽媽對於孩子的愛,這是一種與生俱來的情感,從孩子還在媽媽肚子裡開始,到孩子出生、日益成長,這一切都傾注了媽媽的心血與愛。

可我們也常常覺得有些疑惑,明明媽媽很愛孩子,為何還會對孩子發脾氣,讓孩子不開心呢?

其實,這是因為媽媽內心的壓力實在是太大了,每個媽媽都覺得教好孩子,幫助孩子健康快樂的成長,是她們的首要責任,一旦孩子的成長偏離了她們的預期,比如成績不夠好,表現不夠優秀,她們都會倍感壓力,再加上每天照顧孩子早已讓她們的身體變得疲憊不堪,所以,發脾氣就變成了她們發洩的一種方式。

說不了幾句話就吵架,“暴脾氣”媽媽是壓力太大,試試非暴力溝通

在媽媽們發完脾氣之後,她們也常常懊悔,壞情緒所帶來的傷害她們不是不知道,只是有時候孩子的表現常常會刺激到她們,導致她們沒辦法保持冷靜。

而這一切的根源,其實是親子之間的溝通出現了問題。

說不了幾句話就吵架,“暴脾氣”媽媽是壓力太大,試試非暴力溝通

02錯誤的溝通方式導致親子關係出現裂痕

錯誤的溝通方式使得孩子沒完全接收到媽媽的訊號。

當媽媽使用錯誤的溝通方式跟孩子交流時,比如常常嚴肅地命令孩子,嘮叨孩子的某些錯誤行為等,孩子會出現逆反心理,從而不願聽媽媽的話,甚至故意反著來,而這又會激怒媽媽,使得媽媽發脾氣,如此往復循環,親子之間的關係自然難以變好。

因此,想要有良好的親子關係,首先要學會正確地與孩子交流。而“非暴力溝通”就是一個很好的方法。

說不了幾句話就吵架,“暴脾氣”媽媽是壓力太大,試試非暴力溝通

03有助於維持良好親子關係的法寶—“非暴力溝通”

“非暴力溝通”是由馬歇爾·盧森堡提出的,它不僅能幫助我們傾聽孩子內心的心聲,還鼓勵我們表達自身的情緒和需要。它要求我們在溝通的時候,注意以下三個方面:

1. 描述事情本身,而非評價

當孩子聽到評價而非描述的時候,他會覺得自己的感受沒有被理解。

比如,當孩子在外面玩到很晚才回家,媽媽有些生氣地對孩子說,“你太不聽話了,玩到這麼晚才回家。”這就是在說出自己對於事件的評價,但由於媽媽跟孩子常常想法不一樣,所以,當媽媽說出自己的評價時,會讓孩子覺得自己不被理解,從而感到委屈和不開心,因為在孩子的心裡,他覺得自己只不過是比平常玩的時間長了一點而已,並未做什麼錯事。

說不了幾句話就吵架,“暴脾氣”媽媽是壓力太大,試試非暴力溝通

這時,如果媽媽說,“我知道你正跟朋友玩得很開心,這時候讓你離開,對你來說不太容易。”

聽到這樣的話,孩子會覺得自己被理解了,從而會告訴媽媽自己內心的想法,也會嘗試接受媽媽的意見。

2. 表達出自己的感受、需求,而非想法

當我們對孩子說出自己的感受、需求時,更容易讓孩子接受,從而促進親子關係的和諧。

比如,孩子在外面玩到很晚不願意回家,我們可以跟他說,“你這麼晚回家,媽媽會很擔心的,媽媽希望你安全。”

這樣,比批評孩子跟容易讓孩子聽進你的話。

說不了幾句話就吵架,“暴脾氣”媽媽是壓力太大,試試非暴力溝通

3. 用請求的口吻而非命令的語氣

孩子也希望被當成一個獨立的人來對待,如果我們總是用命令的口吻對他們說話,他們會很不開心,覺得沒有被尊重,並且,他們也只會通過父母嚴厲地語氣感受到父母地指責、埋怨等,體會不到父母背後的擔憂和關心。

所以,表達對孩子的關心可以用請求的語氣來說,這樣更容易被孩子接受。

比如,想要讓孩子早點回家,我們可以這樣說,“媽媽希望你可以晚上按時回家,太晚的話,媽媽會擔心你的安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