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课这样上,孩子想不喜欢都难

根据学生生活情景,在学生的认知范围之内设计课程主题,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在丰富的科学主题中,孩子会遇到自己喜欢的主题,从而提高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不断选择学生既感兴趣有利于理解、学习的主题,围绕一个主题开发不同的小课,形成一个系统而又有趣的课程,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保持新鲜感,还能学到系统知识。

科学课这样上,孩子想不喜欢都难

孩子很难像理解图案和数字一样理解科学概念,教师在课程设计和教学过程中一定要用类比、比喻,让学生更容易理解抽象的科学概念。

在教学学习过程中,有些科学概念比较好理解,像蒸发、沸腾、溶解等,这些现象通过科学实验就能很直观观察到,而像电流、电压、电阻等概念就不容易直观理解,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课程设计,利用图像和生活情景帮助学生直观的理解抽象复杂的科学概念。

科学课这样上,孩子想不喜欢都难


怎么才能让学生通过图像和生活情景理解科学概念呢?教师一定要把科学概念融合到学生熟悉的场景之中,这样学生才能在头脑中形成图像,达到理解和记住科学知识的目标。例如:电阻的教学,可以用放学的时候,同学们从校园通过校门,这时候会聚集到一起,通过校门的速度就会变慢,如果比较拥挤,还会感觉到发热。

还可以找到生活中相似的食物,降低学生理解难度。例如:用充气的气球学习反作用力,理解火箭和飞机的原理。

科学课这样上,孩子想不喜欢都难

学生通过这些例子,不仅能更容易理解科学概念,还能感受到科学和生活的联系,提高学习科学的兴趣,将科学应用于生活。

您还有哪些更好的方法和建议?关注我一起探讨,为了科学教育的发展努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