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因“废话体”诗爆红,有人骂他亵渎艺术,有人却将他捧上神坛

在你的印象中,什么是诗?是李白在《侠客行》中“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的豪情壮志,还是岳飞在《满江红》中“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的霸气侧露,还是辛弃疾在《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的“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的家国情怀,还是李清照在《声声慢·寻寻觅觅》中“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孤寂落寞?

毫无疑问,以上都是,只是风格不同,派别不同而已!但是你敢相信下面这首也是诗?

小伙因“废话体”诗爆红,有人骂他亵渎艺术,有人却将他捧上神坛

《怎么办》

我打电话,给张建华

接电话的是

他母亲

我问:张建华在吗

他母亲说,在、在大便

我说,在大便啊

他母亲说是的

我对张建华的母亲说

那怎么办呢?

“废话体”诗

这粗鄙的,淡如白开水的文字连书面文字都称不上,更像是口头用语,通篇废话,既无文学价值,也没有真情实感的流露,这也敢说是诗?虽然不想承认,但这还真是诗,而且已经出了诗集,名为《乌青诗集》,网友们“亲切”的称这种诗为“废话体”诗,这名字倒是颇为贴切!

“废话体诗”的开创者为乌青,原名郑功宇,1978年出生于浙江省玉环县,从小不爱读书,高中时就完全放弃了学业,从来不去上课,整日蹲在图书馆看闲书,梦想取代图书馆看门老大爷的职位,高中毕业后竟然“奇迹般”的考上了杭州一所大学,专业为电视编播。

大学毕业后,郑功宇开始涉足诗歌领域,并给自己起了一个不伦不类的笔名——乌青,当他在网络上推出第一首作品《对白云的赞美》时,网友们“气极反笑”,“这**也能叫诗!”随之而来的就是铺天盖地的侮辱谩骂,下面给大家展示乌青这首诗:

小伙因“废话体”诗爆红,有人骂他亵渎艺术,有人却将他捧上神坛

《对白云的赞美》

天上的白云真白啊

真的,很白很白

非常白

非常非常十分白

极其白

贼白

简直白死了

啊——

“先锋诗人”

这完全就是废话嘛,也难怪网友们会“口吐芬芳”,但是作者对侮辱谩骂并不在意,反而很快又推出了新的作品,风格与上面两首如出一辙,果不其然,网友们的谩骂紧随而至,但是骂着骂着,有人开始欣赏这些所谓的“诗”了,而且欣赏的人越来越多,最后竟然与讨厌这些诗的人“分庭抗礼”,两派人围绕着乌青的诗各持己见,争论不休,最后没争出什么结果,却使这种“废话体”诗爆红网络,作者乌青也随之进入人们的视野!


趁着热度,乌青一鼓作气,又推出了一系列“废话体诗”,这下争论的人更多了,就连文化圈的人都卷了进来,《咬文嚼字》执行主编黄安靖表示“没有创造力,甚至连一点技巧也没有,白开水一样,确实算不上诗!”“天才少女”蒋方舟则直言“挺喜欢乌青的诗的”!

总而言之,针对乌青以及他所谓的“废话体”诗,网上出现了泾渭分明的两种观点,有人骂他亵渎艺术,有人却将他捧上神坛,但无论是谩骂还是赞美都使乌青受到的关注越来越多,他彻彻底底的火了,出版商看准商机出版了《乌青诗集》,乌青公开表示自己一定会将这种风格延续到底!


小伙因“废话体”诗爆红,有人骂他亵渎艺术,有人却将他捧上神坛

最后,《百度百科》给他贯上了“先锋诗人”的头衔,有多先锋呢?在李白的《月下独酌》最后加上一句“这是李白写的”,就成了他自己创作的“先锋诗歌”。


乌青是火了,但是留给我们的却是深深的疑惑:他的诗真的能称之为诗吗?

首先,这“狗屁不通”的文字肯定不属于古体诗,毫无韵律美感而言,那属不属于现代诗歌呢,好像也不属于,毕竟在我们的印象中,像海子那样“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文字才能称得上现代诗,现代诗虽然形式自由,一般不拘格式和韵律,但意涵丰富,重于意象经营,乌青的诗完全称不上现代诗,想来想去,若是非得称其为诗歌,那么“先锋诗歌”倒是颇为贴切!

小伙因“废话体”诗爆红,有人骂他亵渎艺术,有人却将他捧上神坛


令人奇怪的是,为什么会有众多网友喜欢这种“废话体诗”,甚至将其捧上神坛呢?在黄安靖看来,很多网友“未必真喜欢,只是将其看作一场游戏”,说白了,很多网友都是抱着“看热闹不怕事大”的心理胡乱吹捧,当然并不排除其中真有人喜欢这种诗歌风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