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難以入眠的自我刨析,個人“文化屬性”的刨析

現在年輕的我們往往到了深夜難以入眠,有時候也存在雖然有了睏意還是想晚點睡覺。我們明明在刷著抖音,期待下一個視頻的內容;我們明明有著很多問題需要思考,卻只還想再玩一把遊戲再說;腦子裡明明有很多規劃,然而總是明天早上開始吧:我們明明還......


深夜難以入眠的自我刨析,個人“文化屬性”的刨析

晚睡的我們

咱們反過來想一想,小時候我們明天都會有著很多遊戲需要去玩,有老師佈置的作業去完成,雖然每天很充實,睡覺的質量卻很高。咱們自己想一想,你現在的睡眠(尤其是放假的第一天)無論起床多晚都沒有小時候的睡眠“香”。這裡的“香”最突出的就是身心輕鬆吧,你認同嘛?

同樣是自然醒,我們感覺現在睡眠不“香”的差異在哪?下面是我的個人體會,不知道你同意不?

感覺睡眠“不香”的第一點:現在的我們需要思考的東西太多。我們可以暫時性的不去做某件時期或工作安排,卻在自己的大腦潛意識的提醒自己這件事情需要什麼時候去做,怎樣去做。也就是我們給自己下一秒的行為做了個鬧鐘,而這個“鬧鐘”雖然我們暫時沒有去關注,它卻在我們的大腦實時運行。


深夜難以入眠的自我刨析,個人“文化屬性”的刨析

精神“鬧鐘”

感覺睡眠“不香”的第二點:隨著我們年齡的增長,我們知道的,認識的,瞭解的社會環境、生活常識等等都在影響我們的大腦去預判我們下一秒的行為。而這種預判的長期行為會使得我們思想的包袱增加,最重要的幾乎每個人都有這種預判,大環境的影響我們會誤認為這是對生活的責任。

感覺睡眠“不香”的第三點:我們不得不承認18歲時的通宵生活與25歲、30歲以後的通宵身體明顯感覺到疲憊不支。人與植物一樣,從出土生芽到枝繁葉茂就會遇見逐漸消耗身體的能量,從而衰老。我能明顯體會到大一歲的自己感覺酒量都下降啦!哈哈!


深夜難以入眠的自我刨析,個人“文化屬性”的刨析

睡不著的年輕人

通過以上對睡眠質量差,越來越進入一種晚上不想睡,早上起不來的狀態。我想是我們大都在考慮一下幾點:

1、只要是下午下班後,終於可以享受自己的空間。我們可以僅靠晚上這有些的時間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比如打遊戲、逛街等等,可惜往往時間走的太快。

2、年輕的我們總是想我要做自己想做的,讓它成為事業。而往往大部分年輕人確實以上班工作為主,要考慮加薪、要考慮買房、要考慮買車...或許年輕的我們會在深夜去規劃自己的明天吧!

3、說到這就不得不提最苦逼的一個年齡段:上有老下有小。如果經濟條件好一些還好,如果經濟條件差一點,那我們的思想壓力、身體壓力就是最深刻的時候,如果沒有幾兩酒估計絕對體會不到睡眠的幸福。


深夜難以入眠的自我刨析,個人“文化屬性”的刨析

工作與旅行,明天與意外

4.這第四點就是最頭疼也是最讓人激動的,無論你現在是如何的順風順水,亦或者艱難,總有無形或意想不到的能量讓你進入另一種環境。這種無形的力量可以使你柳暗花明,也可以使你破屋又逢連夜雨。

我不斷的在深夜反觀自己的思緒,刨析“個人的屬性”,從自己的性格入手,再到自己外在想要的東西(或者說自己的生活、工作目的)去思考。我發現我們每個人雖然性格不已,生活工作的環境不一,但每個人所在自然環境中運行的方式規律是一樣的。比如馬雲之前說過的,見過各國的領導也好,企業家也好,他們與我們一樣在面臨各種問題,思考各種問題,焦慮各種問題,同一種情況看來我們是生而平等的。


深夜難以入眠的自我刨析,個人“文化屬性”的刨析

刨析自我屬性

我們認識到了人們在自然中生活的基本層面,從個人的“屬性”去反觀我們周圍,這就形成了我們在社會環境下的基本“文化屬性”。我們如何去解決自身所感染的這種社會環境下的“文化屬性”吶?我想你差不多會有一些想法,至於會不會成為可行的手段就不得而知啦!不過我倒是願意在接下來的文章中說說自己的想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