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當前正在閱讀的書是什麼?

滸將鄆城


1、晚,讀完《能靜居日記》(一)。嶽麓書社出版。此書系國家古籍整理出版專項經費資助項目,可能經費充足的緣故,所以裝幀、印刷、用紙都極精良。作者:【清】趙烈文。是書凡四冊,本冊共616頁。自2018年3月27日至2019年2月28日,斷斷續續用時十一個月始讀完。本冊日記自咸豐八年至同治二年,六年間烈文無論是在避太平兵亂還是在繁忙的湘軍幕府,或舟中,或車上,或旅店,或軍帳,都能不廢讀書,大部頭的如《史記》、《漢書》、《後漢書》、《三國志》都是在此間讀完的,而且每有意會,都於日記中不厭其詳地隨時記錄。長夜漫漫,晨星耿耿,在這一年間,梅軒也就隨著烈文的思想軌跡,重檢書箱,也陸續讀完了《史記》、《後漢書》,以及《漢書》、《三國志》的一部分。

2、《日記》前面有長篇小說《曾國藩》的作者唐浩的序言,稱烈文為“亂世清醒客”。烈文,字惠甫,號能靜居士,江蘇陽湖(今武進縣)人,經姐夫周騰虎介紹,入曾國藩幕府,頗受曾氏器重。唐浩明之所以稱之為“亂世清醒客”,主要是因為他在自己極為私密的日記中真實記載了當時的時代風雲、世態人情,揭露了專制王朝腐朽沒落的本質,成為那個時代極為準確地預見了清王朝必然崩潰的第一人。、


梅軒讀史記


文化的理想國,讓每一個詩意的靈魂,都有棲身之地。感謝您的關注!

第一本書:《向死而生》 作者:史鐵生



簡介:這是一本史鐵生的散文集,對於史鐵生,我想我們都不陌生。他的《我與地壇》,是入選進語文課本的。我平時讀了許多散文類書籍,但說實話,史鐵生的文章還是第一次比較系統地閱讀。他的風格平實樸素、酣暢自然,在看似平靜的敘述背後隱藏著一股倔強。這與其本人經歷是分不開的。作者在早年有過下鄉,在陝北農村吃過各種各樣的苦,然後在生命中最美好的年紀,身患重病,最終截肢。這也導致其性情大變,喜怒無常。但越是經歷過人生的大起伏,就越能體會和領悟人生中的真道理。所以,這些經歷也被他寫進文章裡,成為我們所讀到的史鐵生:當你覺得你的世界一片漆黑無路可走時,你應該讀讀史鐵生。

第二本書:《燕子最後飛去了哪裡》 作者:沈書枝



介紹:這本書中的《姐姐》篇曾獲得豆瓣第二屆非虛構類文學首獎。這本書之所以打動人,能獲得眾多網友的認可,是因為作者描寫的故事,很可能是真切發生在我們每個人身上的故事:作者姐妹五人,生活清貧,一路磕磕絆絆的走來,直到變成如今的模樣。但無論何時,對於家鄉的銘記與惦念,都刻在她的心裡。所以她寫她童年時跟著長輩一起下地幹活的情景,寫她讀高中時有了第一個喜歡的男孩,那種懵懵懂懂的情感狀態,都讓人覺得親切而動人,因為,歸根結底,這本書其實是在寫我們自己。我們每個人,都能在書中找到自己的影子。

第三本書:《湘行散記》 作者:沈從文



介紹:作為20世紀最優秀現代文學家之一,沈從文具有極高的文學天分。他沒接受過正規的大學教育,卻能憑藉自身的語言天賦和文學作品,任職北大。他的《邊城》自不必說,而他的散文也成就頗高,《湘行散記》就是其散文中的代表作。他的散文作品清麗秀美,常有不可言說之妙。在文字本身之後,我們又能領略到濃厚的湘西文化風情。讀他的書,是一種享受,因為你不必考慮別的,單就沈從文的文字,已是一種藝術:我行過許多地方的橋,看過許多次數的雲,喝過許多種類的酒,卻只愛過一個正當最好年齡的人。類似這樣的話,就是沈從文文學才華的最好提現。

文化的理想國,讓每一個詩意的靈魂,都有棲身之地。感謝您的關注!


文化的理想國


度陰山的《知行合一王陽明》(1472-1529),堪稱心學的引門之作,全書文字通俗易懂,從南贛剿匪、平定寧王、廣西戡亂三件“功成身就”之事入手,介紹王陽明卓越的軍事才華,並以少年求仙佛、中年龍場悟道、常年傳播心學為引線,貫穿講述陽明心學在實踐中“知行合一”致良知的一生髮展歷程。讀過馮友蘭中國哲學簡史的小夥伴們不妨選擇一讀,會多一些格物致知的領悟,到底心即理,還是性即理,理學、儒家,心學的關係會更清晰,也會讓我們在生活的魔障裡找到人心選擇的力量。


樣子25945824


正在重讀格非的《博爾赫斯的面孔》,好像是2015年買的,當時,時間不充裕,讀的匆忙,前些天提起來,決定重讀。這是一部信息量非常大的散文、評論集,文字明快,觀點清晰、直接,好看。

同時讀的是日本橫溝正史的金田一探案集四冊的第四本《女王蜂》,前三冊《惡魔吹著笛子來》《獄門島》《八墓村》已讀完。感覺與其他日本推理小說比差了些,過於追求案件的詭異、離奇,卻疏於推理的嚴密,故事有生硬之感,而且感覺有硬傷。

還讀了兩本美國的短篇科幻集,大部分不好看,偶爾會發現一兩個好玩的故事,雖有驚喜,但有點浪裡淘沙的感覺,累,所以讀完這兩本,餘下的打算棄了不讀(這一套好多本)。

金田一探案和科幻集,借自單位的圖書館。

辦公室還扔著一本張愛玲的小說、散文集,她的文字非常有味道,但是我讀起來熱情不高。基本上,工作之餘讀個一篇、二篇,進展很慢,用了月餘,總算快讀完了。不知道為啥,我很難喜歡女作家的作品(女性不要怪我),無論中外,總是感覺與自己不能合拍,這本張愛玲集借自一同事,因為她名氣太大,借來一讀,結果仍然艱難。

讀書,在我就是個業餘愛好,就是玩,所以,讀的隨心所欲。下一步,突然想讀幾部過去的書,《敵後武工隊》《保衛延安》《風雲初記》《三家巷》《青春之歌》。它們安靜地在單位圖書館的書架上等我很久了。




光赫33749115


最近在看的一本書是《終身成長》,這本書真的五星推薦。

德韋克教授在這本《終身成長》中讓我們知道了:\r

(1)思維模式的不同決定著不同的結果,獲得成功就不只是靠天份、靠能力就可以實現,而是主要靠我們在行動過程中所依賴的思維模式。\r

(2)成長型與固定型這兩種思維模式在工作與生活中的不同表現將對我們產生不一樣的影響,但是這兩種思維模式也不是天生的,我們完全可以在後期進行調整或修改。\r

(3)把固定型思維轉變為成長型思維是有方法的。\r

卡羅爾·德韋克現任斯坦福大學路易斯和弗吉尼亞·伊頓的心理學教授。她是人格心理、社會心理學和發展心理學領域內公認的傑出學者之一。現在我們就跟著德韋克教授的步伐,來了解一下這本歷經數十年的經典作品。\r

一、固定型思維與成長型思維有著截然不同的結果\r

如何區分這兩種思維模式呢?簡單來說,固定型思維模式的人對待事情態度消極,認為事情一成不變。比如考試得了60分,他就挫敗感十足,覺得自己很蠢,覺得自己沒有辦法改變這個事實,覺得努力也是白費,生活真是糟糕等等。\r

而具有成長型思維模式的人,樂觀積極,喜歡接觸新鮮事物,喜歡面對挑戰,遇到難題會想辦法積極應對,並且認為能力可以改變。比如同樣的考試得了60分,他可能更多地會把錯誤的題目收集起來,向同學或老師請教,直到弄清楚答案,並且會付出更多的努力,確保在下一次考試中取得好成績。\r

作者德韋克教授認為:你的基本能力是可以通過你的努力來培養的。

因此,決定我們行為結果的是我們所依賴的思維模式。就像我們常常聽到的:“思想決定行動,行動決定未來”這句話的深層含義表達的也是思維模式。\r

二、在生活和工作中,固定型思維模式認為智商是天生的,而成長型思維模式則認為通過學習即可提高\r

(1)與他人交往中,你開啟的模式決定了你們的關係\r

《終身成長》這本書裡面就舉了這麼一個例子。一名叫夏琳的女子在看演出的時候認識了一個音樂家麥克斯,雙方互相吸引並且有著共同愛好,甚至都有種相見恨晚的感覺,但這只是開始。\r

隨著雙方關係越來越密切,麥克斯露出了自己情緒化的一面。比如說在進餐時,麥克斯突然情緒不好,那夏琳只能忍受他的沉默,如果夏琳試圖與他溝通,那則會變成一場災難,麥克斯不僅不溝通,反而會對夏琳失望,認為夏琳不瞭解自己。甚至還會理所當然地認為雙方如果適合在一起,問題自然而然就會解決。\r

看,這就是典型的固定型思維,與成長型思維模式完全不同,後者認為兩性關係需要磨合、需要雙方共同努力,才能保持健康的狀態。\r

作者德韋克教授在和她丈夫戀愛的階段時,就曾向她丈夫表示希望在自己生日時收到一份好禮物,這份好禮物不需要多貴重,只需要兩個字:用心。\r

同樣的,作為回饋,德韋克教授也表示會在丈夫生日時用盡心思去給他挑選禮物。德韋克用自身的例子來告訴我們:個人的特質並非一成不變,有些我們看到的缺點用一點小小的溝通就可以解決。她是這麼做的,也因此每一年的生日都會收到丈夫用心挑選的禮物。\r

(2) 重新審視一下自己的工作環境,如果是固定型思維模式那你可要當心了\r

安然公司,曾經作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類公司之一,卻在2001年宣佈破產。我們如果回顧一下這個事件會發現,被質疑的對象首當其衝就是管理層,其中有一個虛報賬目的罪名。\r

我們都理所當然把它理解成內部管理混亂、腐敗無能。但是《終身成長》這本書告訴我們,主要還是思維模式。為什麼這麼說呢?安然公司招聘有個標準,就是專門招一些超級天才,德韋克教授稱之為“人才至上”模式。\r

這種模式導致所有員工都希望把自己的才能表現得淋漓盡致,卻也因此陷入了固定型思維。擁有這種思維模式的人最大的特點就是擔心暴露自身缺點,從而不願承認錯誤、也不願意改正。\r

因此,在這個角度看,安然公司的結局,底層問題實際上是思維模式的原因。\r

而成長型思維模式者如傑克·韋爾奇,美國通用電氣公司的前CEO,即使日常再忙,卻依然常常去工廠瞭解工人們的想法和聽他們意見,並把工人當成培養的對象,除此以外,韋爾奇還非常重視團隊協作,沒有個人英雄主義。在他執掌的20年裡,於2000年時通用電氣公司成了世界上最有價值的公司。\r

(3)我們以為是天才的運動員,也只是因為他們擁有成長型思維\r

邁克爾·喬丹在高中時被學校隊淘汰後,他沒有自暴自棄,而是在母親的鼓勵下更加努力地訓練,他每天都提前去到學校操練,以彌補自己在防守和投籃的不足,甚至連他的教練都為他的努力感到訝異。正是因為如此,才有了後來的功成名就。而別人對他的評價則是運動奇才,事實上他自己卻認為:“堅韌的意志和決心 比某些身體上的優勢而強有力。”\r

三、掌握一些方法來改變自己的思維模式\r

1.制定一個明確具體的計劃\r

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德韋克教授認為,制定一個清晰又具體的計劃是非常有效的做法。我們想要去做某件事情,就可以先把目標確定下來,再做具體的執行步驟。比如說,時間、地點,如何進行?這些細節都在我們要考慮的範圍之內。總之,越具體越好。\r

2.不要拒絕改變\r

今年我被公司調到另一座城市來上班,剛上班沒幾天,我就認為新的老闆在故意刁難我,因為我每次需要申請的資源他都沒有批准。於是不知死活地跟他吵了一架。我的老闆認為我態度不端正,當是我就在想,是不是我自己優秀得威脅到我老闆的位置了?\r

當我看到《終身成長》最後一章的時候,真的大吃一驚,書中正是這麼來描述固定型思維的反應的。天啊,這說的不就是我本人嗎?我這剛愎自用的心態可不就是固定型思維嗎?還好及時有看到,不然我將離職場成長越來越遠。\r

德韋克教授建議我們:“與其對現狀不滿,還不如把時間用在加深對行業的瞭解上。”結合自己的例子,我確實對新市場的瞭解不夠透徹,是時候更加努力地來工作了,也許,付出來的努力未必馬上有回報,但是,就像德韋克教授說的“建立良好關係,幫助同事實現其價值,從中獲得滿足。”當然,做到這些,需要時間,需要一個過程。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到了這裡,我們的思維模式已經從固定型轉變為成長型思維了。\r

3.改變思維模式從娃娃抓起\r

德韋克在研究中發現,有一些孩子在很小的時候就養成了固定思維模式。比如孩子從小學看到別人小孩子能寫能畫,還會加法減法,這個時候他就會認為自己天生很笨,而別人家的孩子很聰明。這種思維模式帶給他的將會是:認為自己努力也沒用,並且厭惡努力。\r

首先,家庭價值觀得是成長型思維模式。其次,營造一個成長型思維模式的環境,比如,每天多多問孩子是如何認識到新朋友的,有沒有幫助其他孩子,或者有沒有與其他孩子分享什麼東西。最後,堅持。持續下去的話,孩子慢慢地就會把原來的固定型思維轉變為成長型思維。\r

改變思維模式,多個角度看待問題,也許改變後並不能解決我們所有的問題,但至少,我們變得更加積極,更加樂觀,更勇敢地去對待一切未知的事情。就像書評人汪冰先生說的:“成功是一時的,而成長是一輩子的。”只有先把思維模式調整過來,我們才能在通往未知的路上暢通無阻。我想,這才是《終身成長:重新定義成功的思維模式》所教給我們的。



風雨小英雄


陳曉卿的《至味在人間》。

總覺得春天是談論美食的季節。

看了陳曉卿的美食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和後來的《風味人間》而對他產生興趣。

只有一個吃貨,才會對美食有如此的觀察力和敏銳力,以及那種像對待情人一樣的情深意切。也尋找美食,記錄美食,無論是他的紀錄片,還是他的文字,對美食的熱情,給予了紀錄片和文字強烈的表現力。


《至味在人間》講述陳曉卿對美食的尋找和與美食的纏綿。

一個人的味蕾,最初的記憶是童年時候的味道。那味道會變成一生味蕾的追尋。

一個人對於一個地方最深切的記憶,是那個地方的美食。

胃的坦誠甚於語言。


餘生讀書


正在閱讀三體

三體

首先三體是一本硬科幻小說,有人說完全讀懂三體你會是半個物理學家,帶著滿懷期待讀了這本書,沒讀之前一直沒想明白書名為何叫三體,後來在書中得到了答案,三體指的是外星人所處的星球在做三體運動,故書叫三體,書中描述了一個殘酷的世界,看了三體之後使我腦洞大開,開闊了想象力,首先作者以遊戲的方式讓讀者認識三體世界,三體世界分為恆紀元和亂紀元,亂紀元時人們脫水才能生存,裡面的情節豐富,刷新了我的認知,後續三體②又以緊密的邏輯構造出面壁者計劃,當三體的一個巡邏艦到達太陽系時,我們想象中的太空大戰並沒有發生,而是巡邏艦水滴以最原始的方式撞擊地球戰艦,地球陷入了恐懼,而在這個時候作者描述了一個黑暗森林法則,最後主角邏輯成功解救地球。三體③中發現了四維空間但是四維空間是不穩定的,會像三維空間轉變,程心為了做實驗把雲天明的大腦送到太空,期間程心成為了新執劍者被三體認為沒有威脅,三體再次發起進攻,之後萬有引力號發出了信號,暴露了三體太陽系位置,三體星球慘遭粒子攻擊,這時雲天明講了三個故事,人類受到啟發,再次拯救地球。掩體計劃,黑域計劃。光速飛船,最後出現了小宇宙,感覺有點爛尾。


crazy尛焱


《源氏物語》,早就聽說過這本書籍,最近有時間開始讀這本書。

作為一本日本的經典名著,歷史古籍,我認為這本書可以很好的幫助我瞭解這個民族,這個國家。自從讀了《菊與刀》這本書,我就一直對日本這個民族的性格有著困惑,我想知道是什麼養成了這種“軸”的性格呢?《菊與刀》這本書中說日本片面的借鑑了我們國家的儒家學說,“仁義禮智信”他們卻只重視“義”。讓我更加好奇他們的思想。

《源氏物語》這本書是紫式部寫的,在作者筆下的那個時期正式受唐朝影響最深的時代,我想借此書籍瞭解一下日本的文化,探究一下日本究竟受了我國那些影響,以及有哪些日本古時候的制度。

《源氏物語》是一本可以瞭解日本文化的書籍。


梅菲雪瑩


正在讀的是美國人傅高義撰寫的《鄧小平時代》,目前看到的章節是講到鄧小平任職中華人民共和國副總理的段落。讀這本書的初衷是讀了《毛澤東傳》後想完整的瞭解一下中國的近代史,而且這兩本書都出自外國作家之筆,相信比較客觀。推薦給喜歡歷史特別是中國近代史的朋友們😃




劉小果在深圳


話不多說,看圖說話。做人要勇敢一點,粗糙一點。。。。1😂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