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讀書50本,10年收入漲30倍

齊俊傑:每年讀書50本,10年收入漲30倍


星主介紹:專注投資 15 年,曾任職北京電視臺 5 年,採訪數百位知名經濟學家;音頻節目「齊俊傑看財經」全網播放量超過 15 億,每天影響 100 百萬人;曾任職愛奇藝聯合打造「吳曉波頻道」。

星主齊俊傑:

每讀完 100 本書,工資漲 1 倍

沒有讀過 50 本財經類書籍,不建議做投資

拿來投資的錢,是可以 10 年不用的閒錢

買房結婚、子女教育錢,不建議拿來做投資

情緒不穩定的人,不建議做投資

認為能戰勝市場的人,終將被市場打敗


每年讀書50本,10年收入漲30倍

o星主齊俊傑小星探:每讀完 100 本書工資能翻1倍嗎?

星主齊俊傑:這個我肯定不能保證,但是至少是一種信仰吧。

我曾經也是哄著自己玩,給自己一個遊戲化的量化指標,來增加自己讀書的動力。

根據我早年的經驗,每讀完 1 本書,工資漲 40 元,當然這個肯定是不準確的。

在 2010 年之後,這個指標就不靈了,因為收入開始出現了爆炸式的增長。

現在來看,讀完 100 本書,工資肯定不止翻一倍。

如果你能堅持每年讀 50 本書,邊工作實踐,堅持 10 年,你的收入翻 2 的 5 次方倍,也就是 30 幾倍,應該是很可能做到的,也能讓你解決人生的不同難題。

我希望用這個指標,激勵更多年輕人讀書。


小星探:這個是怎麼發現的呢?

星主齊俊傑:我從 2006 年開始工作到現在,有 16 年了,大學畢業的時候,我月薪 2000 元,到現在時薪都不止 2000 元。

讀書學習帶給了我極大的好處,這是年輕人,或者說我們人,能改變自己命運,最簡單直接且花費不高的捷徑,這些都是我的親身經歷。

大學畢業第一年

星主齊俊傑:2004 年我大學畢業後,滿懷信心地認為,自己好歹本科畢業,還是北京人,找到月薪 8000 的工作,應該不難吧。

結果,我只獲得了一份月薪 2000 的工作,內心的落差感非常大。

更意外的是,因為公司新業務的需要,我竟然被外派到了河南鄭州,而且是個新項目,可以說百廢待興。

我一個大學畢業生,要在外地,人生地不熟的地方, 從無到有籌備一個新的公司,可想而知難度有多大。

我第一次感受到了,夢想與現實之間的差距。

要想改變這一切怎麼辦?

要麼靠外力,要麼靠內力,外力此時是無助的,你只能改變自己。

業務不忙的時候,我開始瘋狂的學習,買了很多書,也報了一些培訓班,可以說,當時 2000 的月薪,我都用來學習了。

而且因為不知道,要學習什麼,真是什麼都看,企業管理、成功學,也在無意間,學習了一些和股票有關的知識。當時那個培訓班是關於會計,所以我也接觸了一些財務知識。

我當時就是愣頭青,用學習和讀書,排解我人生的慌張,沒想到日後,收到了時間的厚禮。

一年後,項目還是經營不善被關閉了,2005 年,我從河南調回了北京。

在半年的閒置期裡,我依舊保持著學習的狀態,偶然得知,北京電視臺財經頻道業務擴張,向社會發起招聘記者。

但是這份工作沒有底薪,是按件計費,什麼概念,就是你做完一條新聞視頻,給你 500 元,如果你當月沒有交出作品,就沒有收入。

面試記者的大概有 30~40 個人,崗位空缺有 10 多個,可謂看著肉多狼少。

但是對於我一個沒有新聞背景,也沒有相關經驗的人來說,這並不容易。


成為北京電視臺記者

星主齊俊傑:慶幸的是,最終我通過了,北京電視臺的筆試和麵試,得到了這個機會。

之後更是有意想不到的事情,2006 年,中國股市迎來了春天,進入了大牛市。

當時我所在的北京電視臺財經節目組,所有記者都是新聞專業出身,對於財經證券,瞭解不多,甚至沒有人願意去跑,股市這樣一個行業,

我剛好在河南的時候,自學了股票有關的知識。

而且那段時間,我已經在新浪上,開設了自己的博客,試著寫一些股票文章。

一個偶然的機會,節目組需要股市報道,找不到記者,而一個老編輯正好看到了我的博客,於是,就向領導推薦,讓我這個閒人去試試看。

結果我的工作表現,應該還算是讓領導滿意,然後由於股市那段太熱了,有領導提議,應該把股市報道日常化,所以我就從一個組裡最閒的人,變成了最忙的人。

從收入最低的,瞬間變成了收入最高的記者,確實幸福來得太突然。

也因此採訪到了很多,世界知名的經濟學家,國內很多院校經濟學教授。

我嚐到了讀書學習帶來的好處,也感受到了如果有點準備,再遇到時代紅利,人生勢如炮竹,這樣推力難以想象。

入職電視臺,Get√電視表達技巧


星主齊俊傑:我去採訪經濟學家的模式,基本是我和攝影師前去,鏡頭是對著經濟學家,我負責提問和為專家舉話筒。

也在這個階段,我願意學更多的東西,除了財經之外,跟電視有關的,配音,剪輯,後期,甚至是攝像,我都願意接觸。

當時我的原則就是,能自己乾的事,儘量不要麻煩別人,因為當時組裡記者是最多的,其他配合崗位人都要少一些,所以這些輔助的同事也很不好約。

另外,我還有個私心,電視臺實在太難混了,僧多粥少,多個技能,以後就多個保障,萬一哪天股市不熱了,我還是得為自己留個出路的。

有同事,不理解我的行為,說,這有什麼好學的,交給後期就可以了呀,太傻了。但我也一笑了之,自己心裡清楚地很。而這些技能,將為日後的我,提供巨大的幫助。

到了 2008 年,次貸危機爆發,A 股也從 6100 點跌到 1600 點,電視臺節目組的報道方向,也從股市轉向了世界經濟局勢。

世界局勢相關內容,沒什麼人瞭解,而且欄目組還加大了力度,每天 10-20 分鐘,請專家來演播室,解讀和股市有關的消息,整個板塊由我來負責。

這時候我就有了更大的自由度,要負責約請嘉賓——各方知名經濟學家,組織選題,編輯新聞,有的時候還要出鏡解讀。

這樣的工作,每天至少要出一篇內容,我大概在電視臺就堅持了 5 年,我養成了日播的習慣。

所以大家,看到我每天都在工作,其實就是那段時間,打下的功底。

並且你想,每天要跟全國知名的學者專家,面對面的聊上 30 分鐘,你肚子裡得有墨水,才不會被別人瞧不起,所以這段時間的學習反而更努力了。

學完了,不懂就問,聊完了,還不懂,就趕緊繼續學習。

可以說讀書學習,從實踐中學習,讓我深刻的意識到了,其實不要去害怕抓住機會,只要你對學習這件事,持有開放的態度。

進入愛奇藝聯合打造出:吳曉波頻道

星主齊俊傑:2010 年,互聯網浪潮襲來,明顯感覺到電視臺收視率下滑,人們看電視的習慣在改變,視頻網站異軍突起。

我在電視臺的薪酬和 5 年前,差不多,到手 1 萬多,因為我們還是按照 500 元一條新聞計算,不工作,沒有工資。

面對浪潮,我開始權衡,是否需要改變。

如果我應聘視頻網站失敗了,我可以去其他電視臺繼續工作,所以說,如果我做改變,並沒有什麼損失,但是如果不嘗試,或許我會錯過機會。

2010 年~2011 年,先後去了酷 6 和 PPTV。

電視臺和視頻網站,我意識到兩者的明顯區別

電視:是後仰時間,躺在沙發裡拿著遙控器,你對於內容的容忍度比較高,而網站則不同。

網站:那時候是臺式電腦為主,屬於前傾時間 ,用戶可以隨時關掉你的播放器,所以互聯網節目必須要快速,沒有任何鋪墊的空間。

我發現了這些問題後,把市面上和數據,以及互聯網傳播規律的書籍,看了一圈,慢慢找到了感覺。

很快我們團隊,做出了播放率很不錯的節目,也我形成了「互聯網思維」,能根據數據,對節目進行調整。

再後來,2013 年,愛奇藝要重點發力財經頻道,當時我的老闆馬東老師,在面試的時候跟我說,他們要找的是一個有電視+互聯網+財經經驗的人,這個人不是難找,而是根本沒有,所以你幾乎沒有競爭對手。

於是我進入「愛奇藝」還是比較順利的,第一年把之前的經驗複製過來,輕鬆就能做到行業前列。

第二年,我們更是和著名財經作家吳曉波老師,打造了「吳曉波頻道」的視頻節目,之後這檔節目,成為了財經視頻新標杆。

還有一個愉快的小插曲,在愛奇藝上班的時候,我每天要從東四環,開車到西四環,經常要一個多小時的車程,為了消磨在車上無聊,我在網上四處找讀書類音頻節目,路上聽聽書,剛好學習學習。


從投資行業媒體人到真正的投資人

星主齊俊傑:我在愛奇藝做財經頻道的時候,豐富了自己的人脈,也認識了很多財經大佬,有人邀請我進入真正的金融公司。

我做了多年媒體之後,我也確實想去真正的金融行業看看,接受了邀請。

在投資公司,一開始我的任務也是聯繫媒體發發稿子,做做報道,後來由於也是高管一員,所以在重大的投資決策上,我也是參與討論的,慢慢的一些調研會我也參與其中,

把原來浮於表面的財經金融知識,真正的跟業務掛上了鉤。

在媒體工作多年,讓我養成了,寫作和學習的習慣,所以我在做投資人的階段,嘗試著在網上分享內容,這樣也能給公司帶帶流量,沒想到又給我打開了新的大門。

2015 年我開設了公眾號「齊俊傑看財經」,之後我又在喜馬拉雅平臺,打造了「齊俊傑看財經」同名節目,當時也是試著看的心態,沒想到一年時間,就坐穩了音頻財經第一名,公眾號也聚集了十幾萬粉絲。

現在總結,之所以自媒體做的成功,就是我們離投資比較近,又能用大白話告訴普通聽眾財經知識。

特別是,2015 年,5 月,我們自己的投資業務,當時已經發出警報,市場過熱了,投資業務全面轉向防守。

所以我在公眾號裡也提醒大家儘早離去,一開始不被大家理解,但是一個月後股市暴跌,很多人也就路轉粉了,

我最早的一批粉絲,就是那時候獲得的。

當你不斷學習,攻破一個個難關,機遇撞到你,似乎都是來得很自然。


開始創業巧遇星球,社群付費6.8萬人

星主齊俊傑:到了 2016 年底,剛好有幾個土豪朋友,要一起做點事情,希望我幫他們打理財富,所以我也就從金融公司退出。

我開始了創業,但做的工作,跟原來在金融公司裡沒什麼區別,基本就是從事大類「資產配置」。

這個事情,屬於難者不會,會者不難。

我一邊幫大家做投資,一邊繼續打理自己的自媒體,閒暇的時間越來越多後,多年之前那個痛點,開車時候能聽一檔「高質量的讀書類音頻節目」,又給了我靈感。

既然沒有找到合適的說書人,

那麼我自己可不可以試試呢?

2017 年,正好趕上小密圈變身知識星球,在朋友的介紹下,我們跟星球的吳魯加老師取得聯繫,經過溝通後,我決定試一試。

結果沒想到,反而獲得了一次巨大的機會。

2018 年,我在知識星球開圈,星球「老齊讀書圈」粉絲規模超過了 35000 人,活躍度一直都名列星球的榜首。

現在我的公眾號讀者超過 20 萬人,喜馬拉雅播放量更是超過 10 億,蜻蜓超過 5 億,每天影響 100 百萬人。

每年讀書50本,10年收入漲30倍


小星探:為什麼您的星球口號為「每年精讀 50 本財經好書」?

星主齊俊傑:我本身是做投資,閱讀了大量財經類書籍,起碼有上千本吧,身邊讀者也是做投資的居多。

和讀者大量互動下來,我意識到很多人,買一臺手機可以研究 2-3 個月,把市面上的手機性價比,全都研究個遍,但花半輩子的錢,去買股票的時候,連 5 分鐘都不願意付出,消費很理性,投資很感性,這確實一種病。

而老齊則剛好相反,我是投資很理性,消費很感性。家裡人經常罵我,買東西不看價!所以這可能也是一種平衡吧。

老齊也希望大家投資能夠理性起來,至於消費,不理想也就算了,畢竟消費讓你虧不了幾個錢。

但投資如果不理性,會讓你損失慘重。

建議大家豎立正確的投資觀念,尤其還怎麼開始做投資,至少先讀完 50 本財經類書籍,對資本市場、價值規律、經濟波動規律有一定的瞭解後,再開始做決策,這樣至少能降低失誤率。

下面是部分書單:

《助推》《低慾望社會》《偉大的博弈》《一看就停不下來的中國史》《濤動週期論》《說謊者的撲克牌》《態度》《投資最重要的事》《客戶的遊艇在哪裡》《鄉下人的悲歌》《墨菲定律》《美國陷阱》《債務危機》《從優秀到卓越》《週期》《活法》《錯誤的行為》《失控》《財務自由之路》《股市真規則》《胡雪巖全傳》《李鴻章傳》《商業的本質》《證券分析》《彼得林黃金投資法則》《聚焦決定你企業的未來》《九敗一勝》《一本書讀懂財報》《財報就像一本故事書》《原則》《先發影響力》《烏合之眾》《富爸爸窮爸爸》


小星探:做投資有哪些基本的原則?

星主齊俊傑:有幾個參考點。


情緒不穩定的人,不建議做投資;買房、結婚、養老、子女教育的錢,不建議拿來做投資;拿來投資的錢,一定是可以 10 年不用的閒錢;認為能戰勝市場的人,終將被市場打敗。

《贏得輸家的遊戲》中,提到的一些觀點,作者查爾斯埃利斯。

他掌管耶魯大學基金會期間的 16 年,把 30 億美元變成了 230 億美元,也就是說市值增長了 7.6 倍,年化回報超過了 14%。

而他的策略卻相當簡單,每個人都可以實現。

他說在證券市場上有兩類人:

一類是買進去,基本長期持有的人;

一類是希望通過交易,獲得更高收益的人;

後者被稱為進取型的投資人,在股市上由於股指長期看漲,所以兩類投資者,買入的資產,長期來看,都是看漲的。

但是最後長期持有者,往往是贏家;

而積極交易者,往往是輸家。

這些積極的交易者,頻繁的操作,讓自己出錯的可能性大大增加了,也在不斷的交易中,增加了大量的成本損耗。

所以,最後他們錯誤更多,成本更高,也就自然淪為了輸家。

老齊再給大家舉個例子,買房大家都賺錢了,為什麼這樣?

其主要原因就在於,買房持有的週期,比投資股票持有的週期長得多,大部分人一套房,至少都會持有 5 年以上,很少 2 年就把房子賣了的。

即使是炒房的人,也不會天天都做交易。

所以體現在結果上就是,同樣都是不斷上漲的市場,但投資房子的人,比投資股票的人,賺的錢多得多。

作者做個統計,每年都有一半以上的主動基金跑輸市場,而以 10 年為週期,跑輸市場的主動基金,高達 68%。

那麼專業的基金,都無法打贏市場,作為普通投資者的個人,其實幾乎一點機會都沒有。

但面對現實,大多數人並沒有做出改變,依舊保持他們故步自封的觀念,幻想著並不存在的投資機會,頻繁交易,為此付出了高昂的代價。

所以投資基本的原則是,著急要用的錢,不要拿來做投資,這樣你的心態會不穩,容易頻繁交易,但投資品長期持有,更容易獲得回報。


因為很多人,財經基礎知識不夠紮實,與其聽不知道底細的專家評論天下,不如沉下心來,看完 50 本財經類經典書籍,這才是長久之計。


每年讀書50本,10年收入漲30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