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我們一直都趟不過一場“高考”

高考是一種很玄的東西

如影,隨形

無聲又無息出沒在腦中

轉眼吞沒我在壓抑裡

我無力抗拒特別是夢裡

……

這年頭,比飛機準點率更高的是大姨媽,比大姨媽更守時的是高考。

說起高考,估計很多人都一籮筐感慨。

感慨流光飛逝,感慨機緣與宿命,感慨應試之弊……但感慨最多的,還是青春。

在很多人眼裡,高考就是劃分青春上下半場的哨音。

不少人青春最後的兵荒馬亂,就是在上半場完成的:高達N米的試卷,各種輔導書,百日誓師,勵志標語,還有不盡的汗水與淚水、雞湯與雞血。

那時的我們,疲累卻純粹。

有人說,歲月是把殺豬刀,但大學是所美容院。那高中呢?是道流水線,格式化的校服、整齊的髮型,壓縮著作為標準化零件的我們的個性與顏值差異。我們“醜”得純粹,純得純粹;哭得純粹,笑得也很純粹。改用許巍的歌詞:經歷了人生百考煉獄場的冷暖,這笑容溫暖純真。

那時的我們,還沒戒掉夢想。

我們還相信“努力才有回報”“在哪裡跌倒,就從哪裡爬起”,不像現在,我們習慣了喝“喪”味撲鼻的毒雞湯——“人生真的需要努力,你不努力一下,都不知道什麼叫絕望”“天道酬背景”“在哪跌倒,就在哪躺下,這才叫快意灑脫的人生”。

我們還相信“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不像現在,我們會哂笑,“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明天和後天的苟且”“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不喜歡的詩和到不了的遠方”。

那時的我們,也正處在“知識量”的巔峰期。

我們被黃岡密卷、王后雄和三年模擬支配,我們上知天體運行原理,下知有機無機反應,前有橢圓雙曲線加勾股,後有基因遺傳達爾文進化,外可說流利英語,內可誦飄逸古詩詞,求得了數列,說得了馬哲。現在呢,什麼是元素週期表什麼是《出師表》什麼是牛頓三大定律?

以往我們會背《逍遙遊》,現在我們卻只知道段子: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一鍋燉不下,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大,需要兩個燒烤架,一個秘製,一個麻辣,喝完黑啤,再來盤小龍蝦。

但如果時空可倒轉,你還願意再來一次高考嗎?

其實,我們一直都趟不過一場“高考”

被冒名頂替上大學的王娜娜或許願意,所以她14年後再次參加高考;考進清華北大又反覆退學的“高考奇才”張非或許也願意,多考一次對他來說只是傳奇程度的“練級”。

但我不願意。

對我而言,高考是夢工廠——但有時這場夢是噩夢。

12年前的此時,我也坐在考場裡。

我在縣一中就讀。高三時成績挺好,歷次月考總能碾壓班上第二名三四十分。在開“月考經驗交流會”時,我總得上臺傳授一番經驗,什麼“要恥居人後”“多逼自己”。

那時的同桌,是個愛讀顧城、唱《海闊天空》又吊兒郎當的傢伙。此公一直很鄙視我,覺得我就是“土包子加書呆子”,是個考試機器。

但他不知道,高二時,我也是個文學青年,愛為賦新詞強說愁地寫寫古體詩,還偷偷寫長篇武俠、青春小說,做著“新概念夢”。我當時的座右銘也是自度的——“據詩號雄交文侯,冷眼笑看萬古謬”。

可某次月考數理化全掛彩,卻讓我沒法“狂妄不羈愛自由”。試卷拿回家,跟父母、哥哥爆發了最嚴重的一次爭吵。他們說,“考不起大學,你就毀了”“你輸不起”。

那次是我的轉折點。我扼殺了我的所謂夢想,準確來說,是高考假我之手。雖說即便走了寫作這條路,我多半是落入皮村,而很難成為張悅然、李傻傻們。

最終我考進了某985高校。我還記得,那年的湖北卷語文作文題是“母語”。

是高考,把我從懸在半空的夢想拽回現實。

其實,我們一直都趟不過一場“高考”

認清現實是好事,可我真的沒法感激高考。就算象徵著奮鬥的埋頭苦學很動人,同窗情誼很感人,我也無法將這份熾熱反饋到對高考的感念上。

時至今日,我都時常做起高考考砸了的噩夢。夢醒了,有時一身汗。

我並不懷念那時的巨大知識量,那只是我們“無知”下的充實,那些熟記於心的定律與課文,不過是灌鴨模式下的強行輸入。我們也許懂得怎麼去寫一篇高分作文,但未必懂得公民社會、個體價值。

北島說,那時我們有夢,關於文學,關於愛情,關於穿越世界的旅行;如今我們深夜飲酒,杯子碰到一起,都是夢破碎的聲音。但如果這裡的“夢”更多的是噩夢,它非但不會託舉起文學、愛情和旅行反而會對其剿殺,那我們更該為噩夢破碎而痛飲。

只可惜,這場噩夢並不容易趟過。沒經歷過高考的人不足以談浮生,經歷過高考的人則會創傷難愈。

現實中,我們也要經歷各種各樣的“高考”,我們需要去提煉“甲方”要求中的中心思想,去背誦大Boss的批文,去總結人情世故的定律,去論證各種荒誕現象的合理性……

但幸虧這是擬喻意義上的高考,而不是真的讓高考再來——我們不想答,還能走出考場換個環境。厭倦了被甲方挑刺,我們可以跳槽;厭倦了被老闆頤指氣使,我們可以say goodbye。而在高考面前,我們沒得選。

或許究其一生,我們可能都趟不過那一場驚心動魄的高考。可幸好它過去就過去了,生活中縱然也有這“考”那“考”,可多數時候,我們還有多選或棄選的餘地,我們可以挺輕鬆地摁下“選擇按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