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當下,“坑爹”不止:怎樣才能不被孩子坑,也不坑孩子


疫情當下,“坑爹”不止:怎樣才能不被孩子坑,也不坑孩子

坑爹之事,自古至今都有。大家都知道,不需要翻出來說。但是……

在今天全國抗疫情形式如此嚴峻的情況下,有人跳出來招搖過市的“坑爹”。我們一方面覺得可笑,一方面也該思考。


01孩子顯擺官職,誰允許的?孩子於世愛虛榮,是誰造成的?


疫情當下,“坑爹”不止:怎樣才能不被孩子坑,也不坑孩子

2月14日,何某在天門完成規定隔離期後,通過其擔任荊州市商務局市場運行科科長的父親何某仿私人關係,聯繫了一輛由天門來荊州採購物資的順風車返回荊州。就在途中,他通過微博自報家門,稱其在湖北全省封路的情況下,通過“當官的”父親疏通關係,把他從天門接回到荊州。

微博一發,就有好事者把他1月6日在微博上曬出的支付寶年度賬單公佈與眾,顯示其在2019年全年總支出286萬餘元。

荊州市紀委監委做出反應:其父何某仿即被荊州市商務局停職。


疫情當下,“坑爹”不止:怎樣才能不被孩子坑,也不坑孩子

事後致歉,解釋說“派車”是自己虛榮心,賬單是營業流水。但是已經晚了,坑爹掉了烏紗帽。

孩子顯擺官職,誰允許的?誰不重視造成的?孩子虛榮哪裡來的?被坑的老父親應該已經在思考。


疫情當下,“坑爹”不止:怎樣才能不被孩子坑,也不坑孩子



02孩子這麼處理衝突,是誰沒有教好?孩子濫用官威,誰薰陶的?

無獨有偶,石家莊某縣,一名14歲少年在外出取快遞時,和防疫點的老大爺發生了激烈衝突,少年闖卡失敗後,和大爺發生爭吵,並叫囂“我爸是縣委的,打我呀!”。


疫情當下,“坑爹”不止:怎樣才能不被孩子坑,也不坑孩子


2月7日下午,其父第一時間到卡口,向值班人員賠禮道歉,並賠償圍欄損失,對方予以諒解。2月8日當地公安機關對王某某進行批評教育,紀委監委已經介入調查。坑爹賠錢道歉。

孩子這麼處理衝突,是誰沒有教好?孩子濫用官威,誰薰陶的?這件事絕不是賠錢道歉這麼簡單。


疫情當下,“坑爹”不止:怎樣才能不被孩子坑,也不坑孩子



03反思則驚醒,不思則“坑”家“坑”國

作為旁觀者,作為教育人,我更加關注誰是如此結局的始作俑者?誰又是真正的受害人?如果我們不去反思,不做剖析,還會有更多的不肖子孫繼續“坑爹”“坑娘”“坑爺”“坑奶”……


首先,事件的罪魁禍首是父母。倘若當事人不是生在現在這個家,而是另一對父母的另一個家,就不會犯下如此的錯。當然,我們不能打保票斷定他比現在優秀,也許會更糟糕,但如此“坑爹”做法出現的可能性幾近是零。因為,一個人所處家庭不同,面對的父母就有差異,接受的家庭教育也就不一樣。我們常說“孩子命,家註定”,家最大的不同就是父母的不同,也就決定了教養觀念與方式的千差萬別。於是,我們說問題的癥結在父母那裡,今天的“果”源自於往日父母教養的“因”。

其次,真正的受害人是孩子。在過往一個個“坑爹”事件中,表面上看是兒女的不端行為“坑”了父母,令父母名聲掃地,或身陷囹圄,實則孩子才是真正的受害人。他們承擔了因扭曲了的教育而導致的後果,任何不良事件的發生他們都是首當其衝的當事人,觸犯了法律沒人可以代之受罰。事件發生後,他們往往還要背上“敗家子”的罵名。他們才是可恨又可憐的人,他們首先是被自己的爹孃“坑”了,然後就順理成章地充當了不當教育的“炮灰”。

再次,特殊家庭的教育問題值得關注。富裕、名人家庭子女的教育問題應該引起社會和家庭的廣泛關注。莫讓優越的物質條件取代了“富二代”“官二代”的精神成長,否則,“財”與“權”就可能變成萬劫不復的“災”,成為隱藏在孩子人生路上的一個個“坑”。


疫情當下,“坑爹”不止:怎樣才能不被孩子坑,也不坑孩子



重視此事,利己利孩子,利國利民

第一,對待這樣的事有知有覺。重視自然有辦法更改航線。

第二,平時以身作則,不管什麼職位,什麼身份,多為社會做貢獻。身教帶動。

第三,言傳,筆傳,微信傳,讓不搞特權進入孩子的信念系統。


但願此類“坑爹”事件不再復演,也期待更多的家庭從錯誤的教養模式中脫將出來,關注孩子人性的化育與優秀品格的養成,把“先做人,後做事”當成家庭教育的第一原則,積極響應黨中央提出的“立德樹人”教育的根本任務,為國家,為民族培養出能擔當復興中華大任的棟樑之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