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才是真正的挑戰!華為一往無前,打破海內外僵局

3月11日,臨時許可證再次延長的消息,令人長舒一口氣。而這也是自去年5月華為被列入實體清單後,第五次延長臨時許可。去年5月,華為先是宣佈備胎計劃隨後一夜轉正,緊接著鴻蒙系統橫空出世,最近更是發佈了華為移動服務HMS,打造全球第三個軟件生態。這一切似乎都在往好的方向發展,那麼,華為是否已經轉危為安,開始一往無前呢?

這才是真正的挑戰!華為一往無前,打破海內外僵局

在去年年底,計劃將源自美國技術標準的比例從25%降到10%的消息,令人措手不及。系統危機逐漸解除,硬件困難再次顯現,這次華為沒有料到的。此前,是否要降低技術標準的這項會議原定於2月28日召開,後被推遲到3月11日,目前據說受疫情影響再次被推遲。儘管會議被推遲,但技術標準下降所帶來的危機,華為不得不敲響警鐘!

說了這麼多,這個技術比重到底是什麼意思呢?以臺積電為例,臺積電14nm工藝中的美國技術含量超過15%,如果源自美國技術標準的比例從25%降到10%,那麼,臺積電將無法再給華為代工14nm工藝的芯片。所但值得欣慰的是,我們國產企業中芯國際和華虹半導體已經能夠實現14納米芯片的量產,一定程度能夠緩解華為的壓力。

這才是真正的挑戰!華為一往無前,打破海內外僵局

目前來看,華為在系統和軟件領域的情況還好,鴻蒙系統雖然還不成熟,但逼急了也能用;在芯片設計上也沒什麼大的問題,基本實現了自研。目前最大的問題還是在芯片製造、半導體設備生產方面。

在芯片製造方面,華為可以自主完成芯片設計,但製造芯片高度依賴臺積電等企業,一旦臺積電受到限制,14nm芯片還好說,中芯還可以生產,但7nm以下等芯片就成問題了。至於半導體設備廠商,競對企業就佔據了40%以上的市場,尤其是關鍵工藝方面,競對廠商優勢顯著,國內企業一時半會還真的沒辦法替代。

這才是真正的挑戰!華為一往無前,打破海內外僵局

至於延長臨時許可,給人更多的感覺像是溫水煮青蛙。其真正的目標也並不只是華為,而是以華為為首的一整個產業鏈,以阻止高端製造技術對自己的趕超。

這才是真正的挑戰!華為一往無前,打破海內外僵局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既然有挑戰,迎戰便是。與其指望他人手軟,不如自力更生,奮起直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