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新偉:戰“役”蛟龍人

王紅軍/文圖

自2月9日起,每一個清晨,張新偉都早早來到隊部,添加機油,給設備充電,做著出發前的各種準備工作。到達戰場後,和隊友們一起搬運機器設備,按比例配製消毒液,把幾十斤重的消毒彌霧機和消毒液箱往胸前背後一掛,隨即向兇殘的病毒發起一輪又一輪猛烈的攻擊。

張新偉:戰“役”蛟龍人

2月14日的消殺場景,格外令張新偉記憶深刻。那一天在隊部,趙亞洲隊長接到水屯鎮一個村主任打來的電話,他們那裡出現了新冠肺炎確診患者,老百姓很恐慌,詢問蛟龍能不能來前往消毒。放下電話,趙亞洲立刻帶領張新偉等蛟龍隊員驅車趕往水屯,用一上午的時間對那個村子進行了地毯式消殺,沒放過任何一個角落,重點部位反覆消殺。村民們靜靜地看著,不停地感嘆,有的人還禁不住流下了淚水。生死關頭,最能考驗一支隊伍的素質。他們說,這下好了,蛟龍幫我們解決大問題了。蛟龍真是好樣兒的!病毒無情,蛟龍有情,哪裡有危險,哪裡就有蛟龍隊員逆風而行的身影。張新偉說,趙亞洲隊長和隊友們的義無反顧讓他十分震憾,他其實心裡也有顧慮,但他很快就明白了,身為蛟龍人,老百姓有需要,他們別無選擇。

同樣的,在街道,在社區,在醫院,在學校,在高鐵火車站,在汽車客運中心,都無一例外留下了張新偉等蛟龍隊員堅強剛毅的身影。截至3月12日,蛟龍黨員抗疫突擊隊先後對72所學校、52個小區、14個村莊、2個福利院、2個農貿市場以及22個公交站臺環境進行了全面消毒,總面積達380萬多平方米。每到一處,人們無不豎起大拇指稱讚,由衷感謝蛟龍隊員為他們營造了一個安全的生活環境。家長們也紛紛在微信群裡為蛟龍隊員點贊,蛟龍隊員離開後的校園讓他們放了心。

張新偉:戰“役”蛟龍人

有人問張新偉,累嗎?張新偉老老實實回答,累。日復一日的消毒,真的很累。幾十斤重的設備往身上一掛就是幾個小時,對體質是一個不小的考驗。動輒一身汗,溼衣服貼在身上,感覺相當不舒服。因為84消毒液的強腐蝕性,雖然做了嚴格防護,隊員們的衣服還是常常被燒壞,喉嚨燻得生疼。為了節省寶貴的口罩資源,張新偉他們常常是口罩被消毒液加汗水溼透了才更換。因為出汗多起霧擋住視線,張新偉他們經常不戴防護鏡,消毒液飄進眼裡,那滋味實在不好受。張新偉說,沒辦法,為了對付疫情,只能忍著,幹,乾乾幹。

累並快樂著,是張新偉這些蛟龍隊員最真實的感受。每天晚上拖著疲憊的身軀回家,張新偉想到的是,因為自己的付出,孩子們可以平平安安進出校園,父老鄉親可以平平安安進出小區,這是多麼有意義的事情啊。張新偉說,我也是一父親,我的孩子也要上學,我也是為自己的孩子在消毒。有時候,張新偉也想在家歇一天,但一想到隊友們一個個衝鋒在前,立馬又打消了念頭,轉而為自己的自私感到羞愧。他說,我進蛟龍隊晚,得向優秀隊員看齊,多參加活動,多為社會作貢獻,才對得起蛟龍隊員這個光榮的稱號。

張新偉,男,1978年6月出生,駐馬店市驛城區老河鄉人。小時候家裡窮,兩個哥哥成績好,為了讓他們繼續讀書,張新偉主動選擇輟學在家,幫助父母操持農田。多少年來,這是張新偉的遺憾,但他從不後悔。張新偉說,如果這是犧牲的話,那就由我來犧牲吧。

1999年春節過後,不甘平庸的張新偉踏上南下的列車,進入一家外企打工。工作之餘,他買來科技書籍,苦苦鑽研技術。由於工作努力,業績突出,不到三年的時間,由一名普通技術人員升任為部門主管,被推薦到廣東歐博企業管理學院深造。後來,張新偉和一群志同道合的年輕人組成科研攻關小組,經過一次次失敗,終於突破關鍵技術限制,極大提升了企業產品的競爭力,每年為國家創造外匯數百萬美元。

因為種種原因,2015年,張新偉回到家鄉駐馬店發展。一天傍晚,經過一個路口時,遠遠地看到一個老人倒在路邊,滿臉是血,三輪車側翻在一旁。憑直覺,張新偉感覺出車禍了。來不及多想,他立刻下車走到老人身邊,將老人扶起。據老人說,他是給一個黑色越野車撞的,越野車肇事後逃逸。一股怒火在張新偉心頭升起,問清楚越野車的特徵和逃跑方向後,立刻駕車追趕,於20分鐘之後追上了肇事車輛,並將對方逼停。在前保險槓新鮮的碰撞痕跡面前,肇事車司機不得不承認是他撞的老人,並且拿出一沓錢往張新偉手裡塞,希望張新偉能高抬貴手,放他一馬。張新偉不為所動,而是從情理和法律的角度,苦口婆心勸說對方不要在錯誤的道路上越走越遠。終於,對方幡然醒悟,跟著張新偉返回事故現場,向老人道歉,並將老人送往醫院救治。整個事件得到圓滿解決。

每每想起這件事,張新偉都覺得自豪滿滿。張新偉喜歡讀水滸傳,欽佩梁山好漢們的俠肝義膽。該出手時就出手。張新偉說,做人就得有點兒正義感,路見不平,拔刀相助。遇到不合理的事,你也不管,他也不管,壞人的氣焰就會越來越囂張,說不定下一個遭殃的就是自己。

回到家鄉之後,張新偉聽到最多的,是蛟龍。他開始默默關注這個由社會愛心人士組成的群體,蛟龍人一次次義薄雲天的救援、感人至深的奉獻都令他感佩不已。張新偉也喜歡幫助別人,熱愛公益事業,閒暇之餘常深入學校、社區普及古樹知識,號召人們行動起來保護有歷史價值、科學價值和紀念意義的珍貴稀有樹木。加入公益組織,盡己所長所能為他人、為社會貢獻綿薄之力,是張新偉一直以來的心願。好人有好報是張新偉的人生信條,他常說,幫助別人就是幫助自己。

2019年底,張新偉終於如願以償成為一名光榮的蛟龍隊員。他如飢似渴地學習隊規、隊訓,和老隊員們打成一片,虛心向他們學習志願服務技能,以最快速度融入蛟龍大家庭。

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得知蛟龍準備成立黨員抗疫突擊隊,義務開展病毒消殺工作,張新偉毫不猶豫報了名。張新偉說,我是新隊員,正該表現的時候,我不上誰上!病毒害人,該出手時就得出手,堅決消滅。我不是黨員,但我渴望入黨,也始終以黨員的標準要求自己。國家危難之際,能和隊友們一起並肩戰鬥,這是我的榮耀。


分享到:


相關文章: